99%的广州人都不知,天河竟然隐藏着一座千年古村……

龙眼洞村

隐于闹市的千年古村

宗祠、石庙

和爬满苔藓的青石板

网罗着

一个古村的秩序

龙眼洞村村貌

龙眼洞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位于龙洞街道西部,距离龙洞街道办事处约120米。据民国时期《白云越秀二山合志》记载,这里广植龙眼树,故称龙眼洞村。村域附近有新石器时期遗址。据当地族谱记载,唐贞观年间已成村落,明清时期成为大村。龙眼洞村现存樊氏大宗祠景祚樊公祠、一洞樊公祠、璞庵樊公祠等14座宗祠。

璞庵樊公祠

1922年,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乱。龙眼洞乡组织乡团,积极协助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队平叛,战斗持续到 1923年。

1924年8月,孙中山亲笔书写“保卫桑梓”牌匾,委派福军军部官兵赠送。村民热烈迎接送匾官兵,并将牌匾挂于村中璞庵樊公祠内。

1927年,沙河农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璞庵樊公祠成立龙眼洞农民协会,开展反帝、反封建、打土豪、分田地运动。

璞庵樊公祠

“保卫桑梓”牌匾

景祚樊公祠

始建于清代,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1995年再次重修,三进两天井,占地面积 400平方米。

一洞樊公祠

始建于清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1995年再次重修,二进一天井,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石门古庙

石门古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又称石门禅院,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拆毁。2013年,在原址西侧约100米处重建。

石门古庙

《樊姓家谱》

樊姓家谱

《樊姓家谱》由樊应元于明代末年编修,续修于清宣统元年 (1909年),形成 《樊族正传家谱》。21世纪初续编 。

三堂牌匾

三堂牌匾由樊泽达题写。樊泽达,清康熙年间山西人,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检讨、广东正主考、广东提督学政,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书 “至德堂”、“济美堂”、“贻燕堂”三块牌匾,分赠一洞樊公祠、璞庵樊公祠、景祚樊公祠悬挂。

千年古村

龙眼洞村有着绵延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飞鹅岭新石器时期遗址更是有4000多年的历史。龙眼洞村曾出土大量新石器时期的文物,是迄今发现的广州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之一,在民间素有“广州第一村”之称。

(素材来源:方志广东)

Hash:4392def0bbc7987bdb47d6fc44c8e87756e099dc

声明:此文由 广州天河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