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洲孤岛上的一所军校,培养打天下的男儿,参观者至今也会被唤醒血性

如果你身边没有武大的樱花,那不妨找个长历史知识又能励志的学校游玩,比如广州黄埔军校。

要去黄埔军校旧址,除了自驾和公交车之外,更多的游客会选择到鱼珠码头乘坐渡轮前往,坐船的除了我这样的游客外,大部分是岛上往返的居民,2元一人。

船到对岸码头,见停泊着几艘军舰,拍了一张,不敢晒出来。回望江面,烟波浩渺。

从码头步行若干条路来到了近百年历史的黄埔军校旧址,大门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白底黑字,不是孙先生写的,也不是老蒋写的,来者十有八九会在大门处拍照留影。

当年选择该处作校址,全因张之洞于1887年8月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军官学校“广东水陆师学堂”。军校周边今天仍是军营,不让进,也不许拍照。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学制非常短,仅半年,却能培养出极具能力的军事家,有“将军摇篮”的美称。1928年3月迁往南京,之后又迁往成都台湾。25年中培育了32万名优秀军事人才,产生了众多中国军史上的著名将领,也曾留下许多风云人物的足迹。

参观者络绎不绝,组团来的多,军校免费开放,很亲民。

黄埔军校是世界历史上四大军校之一,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励志青年。

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先生逝世后,改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校内建筑是岭南祠堂式,俗称“走马楼”。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两侧有三条通道,四排房舍,房舍都是两层砖木结构,相互对称排列。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可是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眼前看到的是1965年按原貌重建的。

楼与楼之间有两口池塘,添了几分灵秀。

往里走,走廊上有两个大木桶,被称为“太平桶”,猜猜大木桶是何用途?饭桶吗?不不不,这个木桶囤着从江边挑来的水,日常用水就靠它,还兼作消防用。

军校的规格很高,校总理是孙中山,校长是蒋介石,党代表是中共的廖仲恺。富龙我先看校长室,当年坐这办公的是蒋中正,琴形的办公桌很特别,还有一张三人布艺沙发,一张小圆桌,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名单。据说午饭后蒋校长常会找几位学生谈话,了解、记录学生情况,他记忆力超强,一学期内便能记住400多位学生的名字还不会认错人。

校长会客厅同在2楼,又叫官长集合室,摆着一条长条桌,一张小圆桌,可坐几十个长官,估计开中层以上干部会就在这里。

总理室也在楼上,室内的陈设则比校长室多了点东西,两人还是稍微有区别的。

隔壁的是秘书处,里面简单些,变木沙发了。

建校初期,军校设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军医部等六部。这是教练部,主任是李济深,后与教授部合并为教育部,也算是精简机构吧。

教授部里的办公桌比教练部的多几张,摆设有点年代感。

长饭厅,兼作大会议室,摆着12张方桌,每桌坐8人,中层以上的才可以在这里吃饭,学生是不可以的,值得一提的是毛爷爷也曾在这里用过餐。

无论是军校,还是艺校,书报阅览室是标配。

军校的课程分学科和术科,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怎么实战,当年能来这里读书的,出去混,怎么也是有点级别的。

学生寝室比我们读书时的学校大多了,一间房住几十个人,大统铺,若有几个打呼噜的、磨牙的,又该如何安睡。另外,这个睡法也不科学啊,我都已经闻到脚臭味了,哈哈哈。不过,挺佩服他们的,瞧他们一分钟内叠的“豆腐块”,多么方正、整齐。

军校里如今设了展览厅,他是我老乡,但不是本家。

军校大门外是孙中山故居,两层独栋建筑,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小楼掩映在绿树之中,环境优雅。

故居的外墙被刷了一层黄漆,这显得太新了吧。

先生的卧室是复原的,家具都是深色的。

与孙中山故居一路之隔有座小山坡,他们说叫八卦山,游人们拾级而上,前往敬仰。

坡顶上是孙总理纪念碑,高耸的丰碑在蓝天映衬下显得庄严神圣,碑上四面都刻了不少字,正面为“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

东面为总理训词。

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有“和平奋斗救中国”。

碑座下有N级台阶,这是有说法的,表明黄埔军校办了N期。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先后招生7期,学生14829名来自全国26个省,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

碑旁有几棵粗壮的木棉树,见证了孙先生的伟迹。

有意思的是上方的纪念碑与下方的左右两条斜形台阶,恰好是一个“文”字(孙文)。

回头再来说从鱼珠码头步行去黄埔军校的路上经过了洪圣庙,庙小菩萨灵,主要是当地人进的。

沿途还经过了一个古炮台,叫白鹤冈台,免费开放,守门的是江西老乡,他教我预约了黄埔军校的参观时间,我给他敬了一支中华烟。

进古炮台先要穿过一个地道,看上去很坚固。

地道的尽头就是一群炮台,搁当年是很先进的了,可仍未能将强盗轰在门外。

炮的设计动了脑筋,是下沉式的,目的是便于隐蔽,四周用钢筋水泥筑就,这般牢固怎么却没守住疆土呢。

炮有轨道,可以移动方向,便于准确打击江面上的敌舰。

炮管有点粗,但不很长,与今天的炮不一样。

有的炮台没有了炮,只留了炮基。炮去哪儿了?

炮台内建有营房,营房之间是挖的地道相连,布局科学。

离开白鹤冈台,再往黄埔军校方向走,又路过了金花古庙,村口竖着一个大牌坊,若没有这个大牌坊的提示,我肯定就会错过此庙。

金花古庙同样建得很小巧,难道是富得流油的广州村民也差钱?

Hash:e2c58e720d7fe679ecea2fd13c5571171aba180f

声明:此文由 富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