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冲古建筑群焕发新活力,这里还有了一个新名字

信息时报讯(记者 崔小远 实习生 沈彦君)祠堂、书院、炮楼……这里是黄埔区古建筑中整体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快乐地参与剪纸、放风筝等各项文娱活动。在这里,时常可以听到私伙局粤剧男女对唱,看到长者们共进爱心午餐的幸福画面。在这里,喜欢传统醒狮文化的文冲年轻人,有一处专属天地。他们所编排的醒狮表演,不仅走出广州,还走向国际舞台。

这就是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的黄埔区文冲街的文冲古建筑群。为让文冲街辖区群众切实体验城市更新的幸福成果,主动传播幸福,经过升级后,如今这里还有一个新名字——广州幸福里。

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的文冲古建筑群。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实习生 沈彦君 摄

一砖一瓦编号

异地复建形成古建筑群

文冲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村人介绍,文冲陆氏始祖泰泉公原来居住在南雄珠玑巷。南宋末年,陆氏举家南迁到从化钱岗,后定居在这里。之后,族人从宗祠始分为东西两支,按祖制,宗祠、家塾等公用建筑全部沿村前护村河建,形成严密的村落。

文冲石化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它是广州首批启动的15个全面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也是黄埔区首个开工建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改造过程中,改造方尤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旧村自然风貌的维护提升。

为悉心保护旧村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最大程度延续文冲历史人脉文化,所有的古建筑均是以移建的方式完成,依据古建筑原来大小,对每块砖、每片瓦进行“一砖一瓦”编号后,再以1∶1的比例,异地复建,进而形成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这些古建筑的房梁上,均雕刻有花纹图案,具有独特的韵味。附着的砖雕、灰塑等传统建筑艺术,让沉重的古建筑变得充满生机。砖雕大多数都镶嵌在窗楣上,上面雕刻着逼真的人物、花鸟、树木,还有优美、变化多端的几何图案,装饰效果极佳。雕刻的题材也很丰富,有民间故事、纯风景欣赏,还有如教学、谈论闲话等生活场景。

而今,这片古朴庄严的区域,还成为弘扬龙狮、粤剧等传统文化的最理想空间。近年来,弘扬本地龙狮精神,文冲东约善群堂醒狮队年轻的“狮兄们”找回当年舞狮的老师傅们,进一步强大狮队力量。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善群堂醒狮队的“狮兄们”每周还在这里带领热爱醒狮的小学生们,学习舞狮基本功。

砖雕、灰塑等传统建筑艺术,让古建筑变得充满生机。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实习生 沈彦君 摄

升级文化新地标“广州幸福里”

力促文冲活力再提升

文化赋能,传统建筑焕发新活力。今年以来,文冲街积极贯彻落实黄埔区着力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的重要部署,充分运用文冲古建筑群现有空间、群众活动场所等,升级打造集展览、教育、培训、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广州幸福里,串联一批可看、可学、可用的党建阵地,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据悉,广州幸福里涵盖以文冲古建筑群的绶亭陆公祠、东溪陆公祠、衢野陆公祠、廷亨陆公祠、兰泉陆公祠、达松陆公祠、文凤陆公祠为代表的古建筑群区域。升级完工后,广州幸福里对外开放项目共9个,分别为文冲牌坊、开放桥、成功路、幸福里牌坊、升旗广场、“幸福之源”党风家风馆、幸福之光人民大舞台、幸福关爱空间、党刊百年文脉馆。

“幸福之源”党风家风馆充分利用现有古建筑空间,融合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设置党风家风馆、政通馆、城美馆、文昌馆、业兴馆、民乐馆六大主题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文冲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打造文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家风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同时,“幸福之源”党风家风馆的展馆空间还叠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事好商量党员议事厅、长者饭堂、老年大学文冲社区分教点、颐康服务站、靠埔青年学习社、青年之家非遗传承基地、青少年创意空间、退役军人服务站、文冲广东音乐曲艺社、善群堂龙狮协会、好家风家训传承厅等服务及活动功能,将打造成为党员群众议事、育人、文娱的平台,让各个年龄层的居民群众在此享受服务、感受幸福。

作为土生土长的文冲本地人,陈静雯对家乡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变化印象深刻。“旧改之后的文冲,文化气息越来越浓郁。现在,我们不仅有古色古香的祠堂群、五彩绚烂的水舞秀表演,还有幸福里大牌坊地标。我可以很自豪地向朋友们说,‘欢迎来文冲玩、来我家玩。’”陈静雯称。

古建筑故事

文冲陆氏大宗祠

曾经历三次修缮,最近一次修缮于2019年

陆氏大宗祠是文冲目前最大的古祠堂,也是陆氏总宗祠。宗祠的最外面是由花岗石铺成的路面,两根雕刻精致的花岗石柱分别位于大门的两侧,枣红色木制大门有3米多高。大门外屋檐上的屋梁有许多花鸟、狮子等彩绘。宗祠内,屋梁下连续的水墨绘画,相当精细。2005年9月,该宗祠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陆氏大宗祠曾有过3次修缮记录。第一次是道光元年(1821)重修;第二次是1999年12月,由村民募捐100多万元重修。2019年11月,该宗祠完成第三次修缮。修缮团队成员陆春兴老人介绍,这次修缮是城中村改造后、村民富裕起来的首次修缮,修缮内容涉及灰塑、木雕、砖雕等。

文冲炮楼

原址原貌保护,曾是文冲安全的瞭望台

文冲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什么?在村民当中问一圈,文冲炮楼会是备选答案之一。已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冲炮楼,有“鸟哥楼”“鹩哥楼”“文冲碉楼”等多个名称。用村民的话说,“它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文冲炮楼 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实习生 沈彦君 摄

昔日,19.2米高的它,是文冲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曾是守卫全村人安全的“瞭望台”。而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炮楼原址原貌保护,还是文冲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最佳见证者。

炮楼为方形砖木结构,风格独一无二。占地200.2平方米,长18.2米,高19.2米,宽11米。炮楼由两部分组成:红砂岩楼底和青砖主体建筑。其中,红砂岩楼底由13层约30厘米厚的红砂岩垒砌而成;青砖楼体外层墙体仅开有小窗,供透光和防卫之用。

炮楼的青砖主体建筑是“善群堂”,堂中曾设有“善乐永年”牌匾一块。堂中曾挂有大灯四盏,有各种颜色,文冲村各坊遇上火警,分别在楼顶挂上,让村民前去救火。据悉,文冲城中村项目未启动以前,逢年过节时,村里的舞狮队都会在文冲炮楼前的广场训练。登上古老炮楼,透过墙上瞭望孔窥见全村是孩子们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

Hash:ce3687622ab74e8aecb2414237367d73960d456d

声明:此文由 信息时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