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转了800年?揭秘丽江古城大水车背后的故事!
几乎所有关于丽江古城的视觉内容里,大水车必定是第一出现的对象。
正如午门之于故宫,雷峰塔之于西湖,当人们提起这些建筑时,总能联想起它们所代表的名胜全貌。
但与这些古迹经历过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不同,丽江古城的大水车只有短短22年的建成史。
“崭新”的建筑何以代表了“古老”的城市?只有它的设计者能够道出其中缘由。
1986年,云南工学院建工系教授朱文良在给时任云南省省长和志强的信中,将东大街比作了一把直插古城心脏的匕首。
当时,东大街的北端车马混杂、市集喧闹,可以说是丽江的CBD。同样,这片区域也像是匕首的把柄,新城在此处一点点捅入古城。
改造前的古城口
“银行啊,市场啊,什么东西都集中在那个区域,环境非常糟糕。”赵一雄清楚记得当时古城口的样子,用他专业所学的术语来讲,这个“城市节点”简直混乱不堪。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入列《世界遗产名录》,丽江政府决定要赶在世界各国游客到来之前,好好改造一下杂乱无章的古城北门。
1998年,原丽江县规划设计总院接到了这项城市节点改造的任务,赵一雄作为设计院的规划师开始着手制定古城口改造方案。
赵一雄是个热爱古城文化的人,为了让改造方案贴合古城文化,适应古城风景,他和同事们翻遍了与古城有关的史料。
从前在玉河水入城处,有一座双石桥,由明代土知府建,为双孔石拱平桥,故得名双石桥。光绪《丽江府志》有记载:“旧志,在城西北二里,两孔行水,玉河于此分派。”
大水车修建前的古城口
继续查阅资料,赵一雄得知狮子山北面的嵌雪楼曾经是马子云、牛焘、杨竹庐等文人聚会之所,也留下了“二十阑干漫酒香”的说法。
清末纳西族诗人杨菊生就有《双石桥》一诗,“二十阑干在上头,玉河如带水分流。桥边剩有碑三尺,不朽诗人马雪楼。”
“从前,制酒、舂米、磨面、磨豆腐都离不开水车、水磨。”赵一雄由此想到了“水车”这个符合古城人文与风景的设计。
同时,嵌雪楼与双石广场之间有一段很大的垂直落差,方案在几乎垂直的山体一面设计了一副涵盖了古城风貌与居民生活的大型浮雕;在靠近新大街,坡度较缓的一面,则模拟了纳西族圣地白水台景观。
或许是为了让游客向厚重的历史发出一声感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丽江导游都会介绍说,古城的大水车已经悠悠地转了800年。
经常有丽江人为这个“文化误读”愤愤不已,赵一雄却认为这样的解读从某种角度来说并没有问题。
“确实,我们这个水车是从生活场景里提炼出的一个景观,但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水车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确实陪伴着古城居民度过漫长的岁月时光。”
历经二十多年日晒雨淋,大水车通体覆满了苔藓,更加完美地与丽江古城融为一体,这不仅需要设计师的巧思,还需要很多精细的设计。
若你观察就会发现,玉河并非直直涌入古城,而是顺着狮子山麓斜斜流入,这使得古城口有了更宽的“画幅”,大小各一的两架水车设置在此,既不显得单调,也不显得拥挤。大的直径6米,小的直径4.5米,一前一后好似情侣依偎,母子相拥。
赵一雄说,水车的挡板和轴是借用了当年世博园展出的专利,在高湿度的环境中也不会损坏,而如此一个庞然大物,只需要水流轻轻几公斤的力就能持续不停地旋转。
说起最得意的设计,应该就是赵一雄反复提起的在大水车后浮雕墙上那只吐水的龙头了。
当大水车打水的木盒子灌满河水后,会倒入与水车等高的水槽里,水又通过隐藏在“世界文化遗产”题词照壁后的管道,最后从龙头吐出。全程利用地势高差实现,完全没有采用电机辅助。
“吐水龙头朝向北面的玉龙雪山,是流水回望来处的意思。水在池子里回一圈,又通过另一条管子汇入河水。”
不得不说,纳西人对水的浪漫情怀在这个设计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双石公园的项目,赵一雄还参参与七星街、忠义市场、玉龙花园、玉峰寺停车场、玉龙雪山开发区等等一系列丽江人耳熟能详的项目。
二十多年后,赵一雄已经转身成为丽江市科协的一名科普工作者,回忆起自己当年被选中的心情时,他说:“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压力,这就是我的专业工作,倒是我们这个项目挺热闹的,涉及到很多专业的人员配合,最后工程开展也十分顺利。”
赵一雄说,虽然是自己提出了项目设计方案,但整个项目能够完成还得感谢许多幕后的同事和工友,“包括当时为了配合改造项目,几户原住民也搬迁离开了,他们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当然,项目落成后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得到了当时丽江县政府的通报表扬,同事们也会和赵一雄开玩笑说,大水车成为“胶卷收割机”。
那时候,他还会经常带着女儿去古城口看大水车,他会告诉女儿其中的设计巧思。“这是她最骄傲的事情,还经常会和同学去说。”
“她那会儿还会叫我‘水车爸爸’,怪不好意思的。”
作者手记
站在大水车前,我问赵一雄每次看见大水车是怎样的心情?
他说,感觉就像在自己庭院里摆了一道自己喜欢的景观,譬如一座假山,或是一盆竹子。“参与了这个项目以后,我家里还真有了一个我喜欢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顾彼得说,纳西人的庭院就是主人家精神世界的投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水车早已不只是一座简单的构筑物,它正是纳西建筑师赵一雄对家乡的情感投射,而他的情感与意识都是这座积攒了800年历史的城市所赋予的。
古城大水车(图/赵建彪)
现代人总在讨论如何让城市变得更美丽,大水车或许是值得大家参考的案例。
在“进步的时代”,钢筋水泥催着城市的体量疯长,各异的文化根源却在一座座横竖分明,形制统一的城市诞生后被渐渐斩断。当年那条楼房矗立的东大街正是人们对城市追求的印证,后来大水车与双石公园的落成则是对“进步”的一种对抗。
赵一雄说,丽江还有很多的文化资源能够利用在城市的表达上,只是还有待人们的发掘与梳理。
Hash:36c3c136fd92bcc8224a34fa7081d07249375738
声明:此文由 丽江读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