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天堂~流水的洛克,铁打的丽江(上)

撰文:龙梆企

编辑:龙梆企

版式:阿聪儿

前一阵去丽江,在古城见到些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在丽江,这个几乎称不上宴的席,始终就是散不去。

席间聊丽江的过往——此处应加“照例”,聊洛克,仿佛聊的是隔壁住着的一个名人,仿佛他们相交多年,早已荣辱与共。

云南行走,我见过一些小孩,脖子上挂着一颗弯弯的小虎牙,这是黑狗的牙,黑狗无辜,被迷信的父母用来驱灾避邪。

洛克的名字,在丽江的某些人身上,也像这样一颗狗牙。不同的是,这颗狗牙,戴的人多了,已走了形。

▲狗牙,可批发

1

洛克1922年第一次到云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并非他第一次到中国。他13岁时,在同学的嘲笑、父亲的反对中开始学中文,心中怀揣着那个时代欧洲人少有的“中国梦”。1913年,29岁的洛克,终于梦想成真,实现了前往中国的旅行,而这第一次的目的地,是广州

洛克1902年,高中毕业就开始旅行。1905年,像欧洲很多穷人一样,流浪到美国。1913年,一番奇遇后,洛克已在夏威夷小有一番成就,于是入籍美国,并开始亚洲的旅行。

10月21日,洛克离开菲律宾抵达香港。3天后,一艘小船把他载到广州。在广州他停留了7个半小时,晚上歇下来后,他在日记本上兴奋地写下他的广州见闻:

I have never been to China before. I have always hoped to come to this country in person. Now that I finally have a chance to come here, I really find this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 我有生以来从未来过中国, 曾一直希望亲自来到这个国家。 现在终于有机会来到了这里, 我真的发现这确是一个有趣的国度。

▲满街的人力车,是晚清民国的中国比较重要的异域景观

“我们雇用了一个苦力,他拉着我们穿过狭窄的街道,不停地嚷着:‘给这洋鬼子让路!’……几个男孩对我发火,踢我的椅子……还对我伸舌头,咒我,只是用的是中文。”

用我们微博上的民族主义精神看,100年的广州老百姓,是多么地坚定地反对帝国主义者。

洛克在广州请了一个导游,他的一日游,可供今天的人参照。

洛克参观了5座寺庙,其中一座是华林寺,里面有意大利马克·波罗的塑像和500罗汉。还有一个是“仁威寺”,这两座寺庙,洛克认为是“广州的各种糟粕的集大成之处”。

洛克还见到了广州的各种“文创”产品,有美不盛收的丝绸、象牙、玉器刺绣品,以及据说从1325年就一直走到他参观时的水钟。

▲今天广州改造后的老街

广州华林寺,有马可·波罗的塑像

广州给洛克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弯曲狭窄的街道,下水道散发令人作呕的臭气,街边的店铺拥挤而肮脏。

当天晚上,洛克坐船回到香港。

▲晚清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拍摄的香港九龙贫困家庭的生活

▲晚清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拍摄的广州的船家女

洛克的传记作者斯蒂芬妮·萨顿说,洛克这一次亚洲之行,广州最让他兴奋,此后,他还去了新加坡印度、锡兰等亚洲国家,但日记里都是一笔带过。洛克从少年时代就构筑起的“中国梦”,广州的一日游,还不能满足,于是,9年后,38岁的洛克再度踏上了中国的旅程。

▲1944年洛克写给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的信。洛克的中文字比我们很多人都好。洛克语言天赋卓越,早年在欧洲漫游,他掌握了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到中国后,他自然也学会了汉语和纳西语,此外,他还掌握拉丁文、希腊文、中文、梵文和纳西族东巴文。德语是他的母语。

2

洛克第二次到中国后,就是1922年。这一次的中国之行,很有名,他抵达了丽江,随后开始了在中国断断续续长达27年的居留。

谈论丽江与洛克,很容易把这27年都托付给丽江。但实际上,这是误解。这之后的27年里,洛克有大半的时间,并不在丽江。

▲洛克在甘肃卓尼穿藏族的照片。1922到云南后,洛克先是从事老本行——植物调查,后来转向文化研究。洛克是成就卓著的植物学家,1911年至1921年间在美国出版了45种植物学和林业学专著,其中有几本对夏威夷的植物研究非常重要

洛克第一次到丽江,时间始于1922年5月11日,结束于1924年3月。这期间,除了1922年9月至11月,前往腾冲缅甸,1923年10月至12月,前往曼谷,以及1924年1月至2月底,前往木里等三次外出,洛克主要都生活在丽江,玉龙雪山扇子陡脚下的雪嵩村(现在叫玉湖村),是他最重要的窝点,停留时间1年多。

▲1922年3月10日路过云南思茅时拍摄的思茅南门

1924年3月,也就是从木里回丽江后,洛克就离开丽江,经上海北京,然后回美国。

▲洛克与普洱李县官等人合影,1922年3月15日

▲洛克在缅甸与当地人合影

洛克第一次到云南,第一年是受美国农业部的委托,寻找不害枯黄病的板栗树种,1922年秋去腾冲方向的旅行,就是为了采集这种传说的植物。按计划1923洛克就要回美国,不过,他在1923年2月,重新找到新的资助者——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于是,他继续在云南待了1年。而洛克给《国家地理》杂志写稿子,也始于1923年的合作。洛克给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不仅讲了遥远的云南故事,而且带去了6万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和60件哺乳动物的标本。这些标本,很大一部分来自玉龙雪山,是雪嵩村的村民、洛克雇佣的助手帮着收集。

▲洛克路过幸福镇的时候与当地人合影,1922年3月24日

洛克去木里是比较有名的事件。彼时的云南,按“秘境”模式描述,木里是比丽江更像秘境,是“中国西南最难进入的地方”。洛克担心以后未必有机会再来,所以,趁此前阻挠他去木里的老的木里王去世,在1924年春节前,匆匆组织了一次探访。

洛克对新的木里王的知识状况印象很深。木里王问他,骑马能不能到华盛顿,还问华盛顿与德国是否靠近,洛克怀疑,他根本不知道世界有海洋。木里王对中国国内也缺乏“常识”,他不知道统治中国的是皇帝还是总统。

▲骑在马上的是18岁的木里活佛,拍摄于木里乔瓦的寺庙前

不过,诡异的是,木里王保存有反映西方生活的褪了色的照片:白宫的宴会厅、温莎堡、挪威海岸边的峡湾、德国啤酒园内笑脸相迎的一群人,等等。

见到洛克,木里王还突然把手伸给他,让他切脉,告诉他还能活多久。

▲木里的喇嘛和官员,1924年1月

洛克在木里跟中国人打交道的这种经历,7年后,1931年,埃德加·斯诺在大理也遇到过。在一个寺庙休息时,一个穿丝绸的老人带着一个小孩,来拜访。见面就聊某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姓名、年龄、国籍、婚否、为何还不成亲、从哪里来、打算去哪儿、为什么做这趟旅行、华北是否还有战事,等等。问完,老人对斯诺的国家的美丽表示赞赏,对本国的荒芜不毛深表遗憾。然后,向斯诺深深鞠躬,告辞离去。留下斯诺,一连串地不解,“我还始终弄不清究竟是什么样的高尚动机,促使他进行这一次访问。”

▲洛克拍摄的大理古城文华楼,1922年5月2日

后来,寺庙的和尚说,这个老人是自觉在世时间不多,认为在瞑目之前总得见一个外国人,以免死后在阴间再有机会见面才不至于惊慌失措。

斯诺这次旅行,是与洛克同行。他们从昆明一起出发,到大理才分道扬镳。

▲大理古城北门拍摄的闹市街景,1922年5月3日

3

洛克1924年夏回美国后,找到了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的资助,于是9月底从旧金山坐海轮回中国。这次先到上海,然后转到香港,从越南滇越铁路火车到昆明,抵达昆明时间是1924年11月中旬。

▲洛克前往西北考察时经过宜宾(叙府)长江时所乘的船

洛克第二次到云南,目的是帮阿诺德植物园到青海、甘肃寻找能够适应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灌木、针叶树种。这次旅行,开始于1924年12月13日,从昆明出发,经过东川昭通出滇,没有经过丽江。返回是1927年,洛克直接沿长江去上海,然后回美国。

▲洛克拍摄的甘肃兰州省长官邸,1925年4月25日

洛克从四川阿坝地界进入甘肃、青海,这趟旅行十分不顺,经常是好不容易摆脱一种困境,却马上陷入另一种僵局。西北政局不稳,民族、宗教的矛盾突出。云南的乱,主要是土匪猖獗,而这里情况更复杂。加上青海甘肃,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种植物,哈佛大学花巨资的搜寻工作,几乎失败。

▲甘肃省长陆洪涛和他的侍卫

洛克1927年中旬回美国,11月20日再度返回昆明。这一次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第二次资助洛克,目标是探访四川境内木里、贡嘎一带。回到昆明后,洛克在昆明租房子,颇有些颓废地过了4个月,迟迟不肯动身工作。

▲洛克在雪嵩村的家里

▲洛克雪嵩村(玉湖村)住所的现貌,位于玉湖村一栋民宅的二楼,这里陈列了很多洛克的有关的图片和展品

1928年4月下旬,洛克抵达雪嵩村。这次,洛克目标不在玉龙山地区,所以,雪嵩村和丽江城,只是中转地。1928年4月底,洛克前往木里,1929年2月返回雪嵩村,但3月就又离开,前往木里,并去了康定。秋天又回到雪嵩村。1930年1月13日,洛克离开雪嵩村,动身去丽江城,又开始了返回美国的行程。

▲洛克的纳西族助手,在洛克雪嵩村的住宅门前,更换植物标本的干燥剂

丽江玉湖村的洛克故居陈列馆,二楼是洛克曾经的卧室,楼下大概就是当年他的纳西族助手帮着打理植物标本的地方

1928年4抵达,1930年1月离开,洛克这一次在丽江,可能前后加起来就呆了几个月,如果加上第一次在丽江的停留,大概有两年的时间。

这期间,洛克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植物,但也开始接触纳西族的东巴文化。1923年初,洛克第一次见到纳西族东巴做法事,而这开启了此后,影响洛克一生的研究方向。

“今天,亲眼目睹了一幕非同寻常的景象:我所在的村子里的一户纳西人家举行了一种驱邪恶鬼的仪式。……我亲眼见到的是三位跳东巴舞的,穿着全副的宗教仪式服装。……面对着所有这些单调无聊的荒唐之举,那位生病的女人光睁着眼看着……我给这个女人把了脉,她显然在发烧。我给她喂了一剂蓖麻油,这比所有这些跳东巴舞无谓的吵闹声要管用得多。”

▲洛克故居的门口,玉湖村这种石头建筑,风格很别致,不少旅行者从丽江古城开车或坐公交车抵达这里参观

洛克提到的这个村子,应该就是雪嵩村。今年6月,我去玉湖村(雪嵩村)参观,在由洛克故居改建成的陈列馆,负责看馆的退伍军人、民间历史学者和正元也给我描述了洛克见到东巴做法事的场景。不同于洛克的自述,和正元的描述里,洛克看到那种神奇的法术,是完全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大喊“小心!烫着”。和正元边讲述,边比划,仿佛让我看到曾经住在这里的洛克,还没有成为知识渊博的民族学家、纳西学者之前,是多么单纯的一位旅行者。

洛克传记作者斯蒂芬妮·萨顿说,此后,洛克“时常穿过大半个丽江城赶去观看东巴宰杀鸡或猪来拯救危难中的灵魂。”“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的观察,洛克收集了全套的纳西宗教礼仪,其中包括16种不同的葬礼和100多种不同的宗教仪式。”

▲美国哈佛大学已故学者斯蒂芬妮·萨顿撰写的洛克传记(中文版由李若虹翻译),这本书写于1974年,作者尽管没有到过云南,但却很精准的勾勒了洛克在中国的旅程,中文版的翻译很精彩,这里有些图片就翻拍自中文本,特此感谢

1929年秋,洛克回到雪嵩村后,对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请东巴来教他东巴文,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读了500多本经书。转眼洛克就46岁,长期野外考察,使他身心俱疲。他希望如果有资助,可以长期住在雪嵩村,一心一意搞东巴文化的研究。

但是,现实则是,一方面洛克需要重新寻找资助,而另一方面丽江城的政治文化氛围也在变化,1929年底丽江城的年轻人开始学着喊反洋人的口号。

洛克从丽江前往昆明的路上,在一个小村庄的寺庙墙上写了一句话:“我还会来这里吗?不,决不。约瑟夫·洛克,1930年1月28日。”

▲玉湖村是丽江北部玉龙雪山脚下的村庄,已发展至近200户(洛克旅居这里时只有60多户),远处是丽江城,相距15公里,每天有公交车往返

这次洛克离开丽江心里充满矛盾。因为就在1月13日,生日这天他离开丽江时,还在日记中写道:“我相信,我还会再来的。下一次回到丽江,我就真的不打算离开了。我讲在丽江扎根,直至我的肉身献给燃烧着的火焰,我的骨灰随风散落在这方泥土上。”

▲洛克故居的屋后,电线有罗雀,雨后这里很寥落,玉湖村或许不久就会吸引更多青年旅行者的到来

洛克1931年初,的确又踏上了回丽江的道路,这是第三次(第四次的云南之行,第五次的中国之行)丽江之行。路上,同行的斯诺和洛克又住进了去年离开时住过的寺庙。斯诺看到了洛克一年前留下的题字,然后他划掉洛克的“不,决不”,写下:“当然,我又来了。1931年2月7日。”

▲玉湖村不少的房屋等待出租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下一期推送。

7号资讯:雪嵩村即如今的“玉湖村”,属于丽江市玉龙县白沙乡。这里距离此前我们推送的《东巴文与纳西文化的隐秘世界》中所提及的玉水寨景区很近,如果想要了解东巴文化,可以一并安排行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其版权归属原作者,侵删请联系]

Hash:182b90ff1dcc98bac10bacea09587c6d522dbd6e

声明:此文由 大山知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