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洛阳城有重大新发现!这片1500年前的断壁残垣为何被考古界视若珍宝?
当我们说起洛阳城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是六朝古都、龙门石窟,与灿烂如锦的牡丹花。
当你对考古学者们提到洛阳城时,他们大概会先问:是说汉魏洛阳城,还是隋唐洛阳城?
在汉魏时期之前的洛阳,则应自东周伊始,便已开启了其作为王朝都城的历史。古老的建筑地基层层叠叠,与历史交错堆积,随时光缓缓下沉,直到考古发掘令其部分面容重见天日。
北魏洛阳宫城二号殿建筑遗址发掘区
2021年是洛阳城考古发掘成绩丰富的一年:12月底,隋唐洛阳城内的正平坊遗址西半坊位置,发现了应为太平公主旧宅所在的大型庭院。热播古装剧《风起洛阳》中许多故事发生的地方——里坊区的南市,就离公主旧居不远。
2022年初,汉魏洛阳城的考古工作又公布了重大新发现:在这座我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遗址上,先后发掘并确认了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的位置、形制和保存状况。
其中,一片早在约1500年前便已坍塌的屋顶与院墙,成为考古工作者们眼中格外难得的“宝贝”。
这是为什么呢?
还记得那位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吗?
让我们先回到距今约1500多年前的北魏初期,从那位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说起:公元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率20万大军南下。抵达洛阳后,他表示还要继续南下。大臣们纷纷跪在马前,苦苦劝阻。
“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心态,成功帮助孝文帝攻破了此前大臣们不愿离开故都平城的顽固态度。第二年,北魏正式定都洛阳。
尽管如此,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保守的贵族坚持反对迁都和孝文帝革俗汉化的举措,这些贵族中也包括太子拓跋恂。
兵变、镇压、处罚……孝文帝去世后,继承皇位的人换成了元恪,也就是北魏宣武帝。此次汉魏洛阳城考古新发现的重点:显阳殿,便建于宣武帝时期。并且这座宫殿最初不叫显阳殿,曹魏始建时候被称为昭阳殿。后来为了避讳西晋开国皇帝司马昭,改名为显阳殿。北魏也沿用了这个名称。
汉魏洛阳城北魏宫城平面示意图
汉魏洛阳城的这座显阳殿位于宫殿区最核心的太极殿北部,根据文献记载,是与太极殿和洛阳宫城大致同时修筑而成,也是宫城南部仅次于太极殿的一座重要建筑。
在白居易名篇《长恨歌》中有这样两句诗——“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由此可见,唐代宫中也有昭阳殿之名。
从太极殿到昭阳殿,凸显了我国古代王朝在命名宫殿时的精心用意——太极殿早在曹魏时期便已定名。“太是最大的意思,极是唯一的意思,太极殿、显阳殿定名,都是以宫室象天表达皇权的至高无上,凸显皇权神授,就和皇帝自称天子是一个意思。”刘涛解释道。
虽然地位排第二,面积也超过了故宫最大殿
依据相关文献记载,在北魏时期,显阳殿或作为北魏皇帝宴请宗室子弟的场所、或作为北魏皇帝接待归降纳贡的使节、或作为皇帝登基前的居所等,功能与太极殿略有不同,可以视为重要性仅次于核心建筑太极殿的“第二殿”。
重要性之外,显阳殿的面积也值得一提:考古发掘表明,显阳殿夯土殿基平面呈“凸”字形,东西宽约70米,南北约35米,也就是说,仅一座单体宫殿的内部面积便有近2500平方米,差不多是三分之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了。
而它旁边的第一大殿太极殿,则是迄今考古发掘所测量过的历代宫殿遗址中面积最大的单体台基建筑:约有6000平米,和标准足球场7140平米的面积相比,也小不了多少。
显阳殿发掘区夯土遗迹分布图
也可以将太极殿、显阳殿与和北京故宫的宫殿进行比较。同等地位的宫殿若进行“面积PK”,就应该将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面积加起来,与洛阳城里的太极殿相比。
经红星新闻记者粗略计算,故宫三大殿的建筑面积加起来约4200平米,显然是洛阳城的太极殿遥遥领先。而乾清宫的面积约1400平米,与显阳殿的近2500平米相比,差了将近一半。
事实上,如果单独将显阳殿与故宫最大的太和殿(面积2377平米)相比,排名“NO.2”的显阳殿仍可胜出。
由此,我们也对这座修建于1500多年前的宏伟宫殿,有了更直观的想象画面。
随覆灭的王朝一起坍塌 千余年时光未曾扰乱它
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去世,年仅16岁的元恪即位,是为北魏宣武帝。从他开始,强盛一时的北魏逐步走向了衰亡。
这个衰亡的过程自然有着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因素,但其中也有一位影响甚大的女性人物——在搜索栏内输入“北魏宣武帝”,系统会自动弹出一个“胡皇后”紧随其后。
与北魏历史上更早的诸位太子之母相比,这位胡皇后是幸运的——为防止妇人干政,北魏长期效仿汉武帝为立刘弗陵为太子、先杀死其母钩弋夫人的做法,立太子时同样必杀其母。
笃信佛教的宣武帝废止了这一成法,胡皇后得以活着看到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自己也升为太后。然而,仿佛命运的嘲弄一般:这位因皇帝发慈悲而没有被杀死的太后,却果然大肆干预朝政,甚至亲手毒杀了自己的儿子,另立幼童为继承人。
北魏权臣尔朱荣迅速起兵反叛,并最终将胡太后和幼帝投入黄河淹死,史称“河阴之变”。在这场剧变之后,北魏王朝在事实上便已宣告结束了——它不久后便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显阳殿北廊房与北排房东端与永巷
王朝已倾覆,宫殿亦荒芜。
在显阳殿的北侧排房内,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建筑倒塌堆积——残砖碎瓦,铺满黄土。“这些堆积不仅数量大,种类丰富,尤为难得的是,其作为原生倒塌堆积,保存了丰富、准确的位置信息。”刘涛说。“之所以强调原生倒塌,意思是:这片建筑物早在北魏末年就倒塌了,此后一千多年都没有受到多少后世的人为扰乱。”
刘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考古发掘中,能遇到最大限度保留原貌的遗址,对于每位考古人来说都是极为珍贵难得的。“可以说,我们之前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保存得这么好的‘原生态倒塌’,这对于古建筑的复原有很大帮助。”
在对建筑物的考古发掘中,最常见的是建筑的下半部或者地基,极少能直接获知建筑上层如梁架结构、屋面结构的信息。这片坍塌的屋顶瓦片,则属于罕有能保留下来的“上层建筑”,无论规模还是保存状况,都是前所未见地好,让考古专家如获至宝。
“这片倒塌堆积的瓦片有四五十公分厚,我们对这些倒塌堆积逐层进行了三维扫描,精确记录每一片瓦的位置关系,然后再提取这些瓦片。”刘涛告诉记者,“前后分了四次,扫描一层、提取一层,最大限度地获得了这些建筑倒塌堆积的位置信息。”
显阳殿北侧排房内的大片原生建筑倒塌堆积
通过对这些倒塌建筑堆积的发掘清理,考古人员们得以了解这部分建筑用瓦的位置、数量、规格、组合等信息,并进而对这部分建筑的屋顶结构进行复原。“这就大大丰富了对建筑的认识。而且有了这些基础数据后,将来还可以借助VR、3D打印等新技术,能够全面准确地将瓦片堆积原貌重新呈现出来。”
就在本次考古成果正式发布的前一天:2022年1月17日,洛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计划投资6个多亿,建一座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这也是让刘涛等考古专家们倍感振奋的一个好消息。“十四五期间就会建成,我们也期待着到时能在博物馆里看到这座宏伟都城的复原面貌,一定是非常令人震撼的。”刘涛说。
了解更多〉〉汉魏洛阳城
汉魏洛阳城是我国古代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的重要都城遗址。它始建于西周,东周(春秋末至战国)、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为都,上承周汉文明,下启隋唐盛世,历经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变革、民族融合、东西文化交流,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在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经过考古工作者近60年的不懈努力,城址的规模、发展演变、文化内涵、空间格局等取得重要收获。其开创的都城形制,极大地发展了中国古代早期都城的面貌,是历代王朝对中国古代都城“居中”“中轴对称”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隋唐以后都城宫城正殿居中和规整的中轴线与里坊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文化面貌也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 图据受访者
编辑|段雪莹
Hash:5f7a3977cfcfd4bc3d35a57f514b65d1a67fd3e8
声明:此文由 红星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