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门宅院:精美民居 温情邻里
质朴的江南传统民居
古建筑牵动着人们的情愫,那翘角的屋檐、细腻雕刻的梁柱、自成风格的民居,总是令人眷恋。
新屋门宅院,位于东郊街道宁丰社区原周宿渡林家105号,建于1924年。因东北侧是老屋门,所建最早,此屋后建,所以被称作为“新屋门”。
整个院子坐北朝南,由主楼、天井和附楼等构成。主楼,面宽三开间,进深四开间,二层楼房,硬山顶,房顶上有石牌,中间有厅堂,左右两边为厢房。天井两侧墙体顶有花型镂空,北侧有回廊,连通主楼和附楼。附楼为单层楼房,也是三开间。
▲新屋门宅院全景
院落格局完整,各门窗房梁等木结构及其雕刻基本保存,具有江南传统民居特色。1996年被原江东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2013年,新屋门宅院周边地块拆迁,新屋门宅院便无人居住了,是去?是留?
这幢老宅,留下了岁月风雨不能磨灭的印记,更是宁丰人的集体记忆和乡愁。为此,新屋门宅院被拆卸保留,今后将选址复原,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把老房子的整体布局恢复到原来的风貌。
水乡韵味藏精美装饰
墙门,对于一个宁波人而言,承载了太多有关生活的记忆。无论岁月如何更替,那些墙门里弄的印象,总是越来越清晰,成为生命中无法轻易割舍的情怀。
走过长长的街巷,推开被岁月褪尽铅华的大门,墙门就这样伫立在记忆的尽头。“门板是用铁皮包起来的,钉了很多大头钉,排成花纹。”“檐角特别翘,雕刻的花纹十分精美。”“大厅圆柱很高,底下是石狮子。”提及新屋门宅院,老宁丰人热闹地说了开去,看得出来,他们对这幢老宅记忆犹新。
院落大门朝西,大门两侧墙上有浮雕“天官赐福”图案,两两相对。《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农历正月十五日,谓天官下降赐福,是中国传统节日上元节,这一天人们贴对联。天官是授福禄的神人,天官大帝手执“天官赐福”四个大字横幅,背靠花团锦簇的“福”字,头顶脚下祥云和五只蝙蝠环绕,脚下寿桃,象征着“多福多寿”,天官大帝把美好幸福生活赐予人间。
▲新屋门宅院的生活气息
说起这幢老宅最初的屋主,宁丰人多半不太清楚,原住在老宅的人说,据传是个大户人家,后来被做洋伞的生意人买去了。
随着岁月流转,房子更换了数代主人。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五户人家住在这老宅里。清晨,深巷里的老宅,门“吱呀”一声开了,阿婆拎着马桶出门,新屋门宅院的一天开始了。
院子里,炉子上烧着开水,烫着卷发、穿着高跟鞋的女人,在青石板上踩出的声响,偶有老式脚踏车经过,铃声响彻了整个村庄。
“以前整个村子,就我们新屋门的房子最漂亮。”邵建定从出生起,便在老宅里生活,滚铁环、打弹珠、躲猫猫等,他的童年就是在老宅度过的。
邵建定说,老宅的玻璃窗户很漂亮,小时候经常喜欢透过玻璃看太阳。新屋门宅院的窗户采用的是彩色玻璃,有菱形、半圆形的花纹,表面摸上去有凹凸感,从里面向外看,色彩斑斓。
“这玻璃应该价值不菲,大概是舶来品。”邵建定认为,宁丰虽为乡村,但乾隆年间就创立了义渡,与外界接触较多,玻璃有明显的欧洲色彩,这往往是屋主身份的象征,说明房屋主人的富有与奢华,或是有留洋的经历。
住在新屋门宅院,耳畔回荡着繁忙的“咿呀橹”桨声,在旧时弥漫着数百年木头沉香的雕花门楣下,纵横交错的水系、枕河而建的民居与河畔的桥廊台榭相织相融,形成了一幅河荡连绵、溪流萦绕的水乡画卷。
老墙门的邻里故事
“搡年糕嘞!”
每年一进入腊月,新屋门宅院就变得异常热闹,洗晒掸尘、晒鳗鲞、腌酱肉、杀鸡宰鸭,最“热火朝天”的要数搡年糕。
有的一边吆喝着,一边把浸泡的大米加水磨成浆糊状;有的把整好的年糕团用木杵“搡”出沉沉的敲击声。“哎哟,你们在做年糕啊,我们家有刚刚腌好的咸齑,我去拿来!”一进门的邻居立马迎上去。
新屋门宅院里,总是一派亲戚邻里齐帮忙的场景。孩子们最开心,迫不及待地等在一旁,嚷嚷着请大人做些小动物。热乎乎的年糕用手一捏,就做出了一个个小猪、小兔、小鸟,嵌上赤豆当眼睛,惟妙惟肖。
“我们几户人家都很团结,虽然墙门里比较嘈杂,但充满了温情。”邵建定说,新屋门宅院的生活充满了人间烟火味,这些年虽然搬了好几个住处,但至今仍然怀念旧日时光。
邵建定还记得,隔壁的王伯伯是当兵的,小时候经常跑到他家听故事,听他讲战场上的子弹如何肆虐,战士们如何抵挡刀枪和子弹。
▲位于宁丰林家105号的新屋门宅院
现年59岁的李秀翠,也曾住在新屋门宅院里,她原本就是林家人,1983年结婚,成为了新屋门宅院的一份子。“这幢房子在我们村里很有名,建筑有特色、很气派。”李秀翠说,她小时候常常去那里玩耍,院子空间大,是女孩子们踢毽子、跳长绳的好地方。
“没想到后来自己住进来了。”李秀翠住在正对大门的那间屋子,进门有一个小天井,家家户户有个水缸,蓄的水用来烧开水喝,颇为甘甜。角落里堆着瓶瓶罐罐,沿墙有个小花圃,种满了好看的满堂红和鸡冠花。
早先房子为砖木结构,容易引发火患,老宅房房相连,中间风火墙隔断。为了防火,庭院的面积不大,再加上高高的楼房,使宅中采光通风口——天井显得分外高深。
“我们家位置很亮堂,一到夏夜,就热闹得不得了。”李秀翠说,邻居们个个会出来乘风凉,摇着蒲扇、抱着西瓜,说古道今、天南地北,可以讲到半夜。“记得后来我们家买了电视,大伙儿都来凑热闹,一起看《射雕英雄传》。”
最让李秀翠印象深刻的是,夏天午后下雨,就有邻居大喊“落雨嘞,落雨嘞”,洪亮的声音在整个老宅里回荡,家家户户都跑出来收衣服,要是有一户人家不在,邻居们都会帮忙。
“这情景好像还在眼前。”采访间,李秀翠的眉宇之间,流露出怀念之情,“几十年住下来,邻里之间像亲人一样。”拆迁之后,新屋门宅院的住户被安置到宁丰社区舟宿云庭小区,大家还能聚在一起聊聊天,再续邻居缘
或将整体搬迁复原
新屋门宅院,是典型的双层重檐水乡民居,白墙灰瓦相映,色调素雅明净,但周围已经拆迁,空房闲置。故事的发展轨迹可能会朝着一起拆除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高楼不断拔地而起,年久失修的老宅已不适合居住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保护建筑,关联着现代化城市空间环境的活力,以及街区特色肌理所特有的城市内涵。新屋门宅院在一年多前被整体拆解,一砖一瓦都放置在一处闲置的仓库里,以后将复原重建,再现江南风情。
曾经住在新屋门宅院的住户,早已住进了现代小区,听闻这一消息,他们甚是欣喜。素墙之内的宅院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新屋门宅院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冷冰冰的砖头瓦块而是文化载体,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是亲情、是怀念、是思乡。“希望能早日复原,我们一定去看看”。
逐梦的轨迹
2001年改造老外滩时,20世纪70年代的航运大楼原本要拆掉,但留存了太多宁波人闯世界的印记,码头保留了下来,大楼改造成了美术馆。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是用宁波各处拆迁工地收集来的旧砖瓦砌成的,灵感来自宁波传统民居建筑中就地取材、旧物利用的瓦爿墙工艺。
城市之中的这些建筑,甚至只是建筑“只言片语”的符号,让人感到温暖。
当林立的高楼、冰冷的钢筋水泥逐渐占领了我们生活的全部空间,最能唤起那缕乡愁的,或许就是古旧民居。
新屋门宅院是有生命的,宁丰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种民居中,它被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被赋予了特殊的记忆功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
古建筑修缮复建,绝非易事,但我们正努力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努力留住山水、留住文化记忆、留住民众的乡愁,留住中华文明的载体。
来源:鄞州日报
Hash:571fecaddb783fdd7393a607c935d610a3374836
声明:此文由 乡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