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哥古迹到九层神庙 “中国文物保护工作队”成海外文物修复“金字招牌”

2018年,许言(右二)因保护吴哥古迹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经有56项世界遗产,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多年来,中国积极开展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先后四次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遗产领域落实“非洲优先”战略,帮助非洲开展遗产保护工作;还为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等国遗产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援外文物保护工作队”逐渐成为海外文物修复的“金字招牌”,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最直观、最深入人心的视角和渠道。

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核心建筑空中宫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王晶(左一)、许言(左三)与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副局长Kim Sothin(右一)及吴哥古迹保护国际协调委员会专家贝逍克教授(左二)于王宫遗址现场讨论设计方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年轻的中国援柬文物修复工作队员王晶正在勘察吴哥王宫遗址,作为柬埔寨吴哥古迹三期王宫遗址修复项目工程负责人,她和同伴将用十一年时间来修复这个遗址。“这个项目是从2019年开始的,一直会持续到2030年,大约要有11年时间。王宫遗址位于整个吴哥城的一个核心的地方,除了吴哥城的中心,就是最有名的四面吴哥的‘高棉的微笑’核心建筑之外,那么王宫遗址实际上也是大概持续使用了400-500年的一个皇宫,就是吴哥王朝的皇宫所在地。”

柬埔寨吴哥古迹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3年,柬埔寨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获得来自十多个国家持续不断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作为该行动最早的一批发起者和参与者之一,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吴哥古迹保护工作,帮助柬埔寨修复坍塌破损的寺庙古建筑,目前已完成周萨神庙茶胶寺两个项目。

吴哥古籍保护中国工作队与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领导及吴哥古迹保护国际协调委员会专家多次讨论王宫遗址修复设计方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在王晶看来,中国文物修复团队能够承担王宫遗址的修复项目,体现出中国修复团队在数十年实践中的成绩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98年我们进行援柬一期周萨神庙的修复开始,我们可能还是一个吴哥保护的小学生;在援柬二期的工作中,包括从07、08年开始,我们对茶胶寺的修复以及庙山五塔的修复,实际上从建筑修复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已经开始有了中国对自身修复石质文物理念的表达和措施的创新。到了援柬三期,可以说中国援柬工作队已经在国际平台崭露头角,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明就是中国是吴哥另外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柏威夏寺保护修复的主席国。从吴哥的角度,柬方将王宫一个如此重要的遗产交到中国队手中进行修复,同时也说明了对我们整个修复工作的认可。”

为表彰中国文物修复团队的突出贡献,2018年12月,柬埔寨文化艺术大臣彭萨格娜代表首相洪森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许言、王元林及顾军颁发了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已经从事了30余年文物修复工作的许言坦言,对于这项工作无一日感到厌烦,反而越修越觉得有趣。

尼泊尔总统班达里视察援尼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现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修复后的九层神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许言最新负责的文物援外项目是帮助尼泊尔修复地震后受损的九层神庙建筑群。对他来说,每一个新项目都是一次全新的“输入”和“输出”。“从历史上来说,推进到10世纪就提到了考古这种概念。所以到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很完善和完整的考古的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我觉得应用在文物保护和建筑维修上也很有触动的积极作用。所以‘走出去’,就把我们这些好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带出去,本身也是给尼方从技术上是一个推进。同时通过这个窗口,也展示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对我们来说,一个是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的机会;第二个是通过这些项目,我们积累的经验、工作的方法也得到进一步验证,让我们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所提升。”

震后的九层神庙损毁严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对九层神庙进行震后可行性考察时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作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为文物“治病”,并非只是单个学科的战场,还需要各个学科交叉的知识。王晶介绍说,援柬中国文物修复团队就覆盖了考古研究、建筑、景观、石刻保护、植物保护等专业的人才。“首先会有一支比较强有力、而且是常年进行研究的考古研究团队,来支撑我们进行王宫遗址的修复。考古研究的团队包括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考古研究员,同时也有多位专门从事东南亚美术艺术史的研究以及宗教考古、建筑考古的研究人员一起配合。再有一个就是建筑修复团队。地面以上的建筑修复,实际是由建筑学、包括城市规划、景观等各个相关专业的人员组成。此外,我们还有一个石刻的团队,也引入了植物研究团队。”

现代科学手段也是提升文物修复精准度和效率的重要工具,许言举例说:“比如说三维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测绘很多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像九层神庙这种建筑。大量的雕刻、复杂的立面、异形构件......如果只依靠传统测绘手段是很难测的。另外,在维修当中,比如说在文物构建的修补方面,三维技术应用就能够解决一些接口的衔接问题。在过去,即便有再好的手艺,也不可能把它接地严丝合缝。应该说现在是新技术应用时代的进步,这种技术要是能够跟传统工艺良好结合,对文物修复和保护是一个跨越。”

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不仅是义举,也促进了民心相通,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尼泊尔当地工人塔鲁与中国文物队一起进行九层神庙修复工作,他看着本国的文化遗产一点点地修复感到非常欣慰:“杜巴广场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天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是尼泊尔的骄傲。我现在从事修复神庙的工作也很自豪,我知道如果靠尼泊尔政府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九层神庙修复的,现在看着修复工程一点点地完成,我非常开心。”

中尼文物修复团队合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尼泊尔工匠在修复斜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根据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截至“十三五”末,中国有30家文博机构在24国实施40余项联合考古,推进援外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合作项目增至6国11处,构建了稳定多维的政府间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网络。文化遗产不仅是各国文化渊源、文化精神以及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各国民众加深彼此了解和共识的重要载体,这也赋予了文物援外工作格外重要的意义。许言说:“我觉得(从)文化交流来说,中(国)尼(泊尔)有渊远不断的关系,包括宗教、建筑等方面。比如说从元代的时候,就有尼泊尔建筑工艺师阿尼哥来到中国,参与中国的一些寺庙建设,比如说北京白塔寺。所以尼泊尔的建筑工艺师在历史上来说把尼泊尔的传统工艺带到中国。今天,咱们又把积累的经验和对文物的认识带出去帮助尼泊尔,来修复尼泊尔的震后文物,应该说很有意义。”

Hash:b392a4db5092d7de4d569bc2d8057c1e4517c70e

声明:此文由 国际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