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寻踪南城十里铺六角井侧记

六角井的水,

大坟头的鬼。

西山头的风,

香积寺的钟。

黄岩南城十里铺,一直流传着四句话,成为当地的风物志记忆,诉说着历史的年轮。其实,六角井、大坟头、西山头、香积寺,这四个小地名烙印在历代十里铺人的脑海里。既是地域特征的再现,也是当地风俗的流传。

我第一次听到这四句话,是在嘉兴文化培训的一个傍晚,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晚霞映红了西天,夕阳的余晖洒在嘉兴街巷的路面上。我和黄岩历史协会会长张永生老师一行,漫步在晚归的人群当中,两人谈天说地,相聚甚欢。张老师不经意间问我,黄岩南城十里铺六角井知道吧。我点头并轻声说着只是耳闻过,他笑呵呵的说十里铺坊间流传着四句话很有名,你回去可以写篇散记。随即他信口告诉我文首的四句话,讲述起来朗朗上口,听上去倒是很有兴味。

于是,我打开手机备忘录,即刻存了起来。他接着告诉我六角井至今还在,很有历史年代感,以前许多十里铺人喝这口井的井水。至于香积寺的钟,是指香积寺余音绕梁的钟声,因为历史上台温古驿道上有座古寺,占地十几亩,寺庙内有一口钟,每天早晨和傍晚晨钟暮鼓,成了许多老人的美好回忆,他曾在《黄岩地名文化撷英》一书中有过介绍。

当我那天讲述完之后,回到工作的地方南城十里铺,仍然意犹未尽。昨天,因为和一个朋友偶尔聊起六角井的水,西山头的风,使得我对这些地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到实地探访,尤其是保存完好的六角井,着实让我开了眼界。当十里铺村阿亮载着我停下车子的刹那,呈现在我眼帘的是一口古香古色的围井,四边用石条围起正方形的石幔正中,是一口直径2米左右的六角井。石幔的造型颇为别致,石柱栏按照古代九宫格的排列,均匀摆放,石柱栏上早已长满青苔,留下年代的印记。

从东往西入井围正中,是一处留空,提水的村人可以直接步入井延,这种人性化的造型设计,足可显示出这口古井的气派和工艺的精良。我蹲下身子细细端详莲花石柱,精美的线条,朴实的造型,厚重而富有质感的石花,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石制工艺品让我联想到沈岙青龙桥、西建河上的三洞桥的石柱栏,应该属于同一时代的匠人精心之作。石井的水平面很高,虽然井口已经改成六角水泥井沿,但迎面而来泛着历史的光芒。

尽管井口的苔藓挡住了大石条、石块模样,然而雄浑当中不乏典雅的造型,仍然能让人啧啧不已地发出由衷惊叹。这座历史古迹得以比较完整保存下来,令人欣慰。清冽的井水中,有一群鱼儿游过,让我想起故乡的古井。我不知道六角井的井水,是不是也如我记忆中老家的井水,甘甜清冽,而且夏天时可以放几个西瓜在井水中,在暑气的傍晚一家人切开凉凉的西瓜,一家人喜笑颜开,其乐融融。我相信,在曾经的时光里,这里一定有许多人,留下了光阴的故事。

六角井,现在成了十里铺的一个自然村的方位地名,并且路以井名,有了六角井路。其实,在我的理解当中,它的存在更是十里梅关的历史文化符号,抑或是一座标志性历史文物保护古迹。

南官河畔、十里早春;方山脚下、古井遗立。当我们走过十里梅关,想起有这么一口古井,带着美好的想象,踏上人生的旅程,也是一大乐事。此时,让我情不自禁想起晨练书法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十里铺东边雄峙的方山,和方山脚下古朴的六角井井水,在黄城南大门奏响了一首深情的歌谣——高山流水遇知音。

作者:集雅轩

来源:橘传媒APP

Hash:175cb69e94362c257d7dec5fd79cd1e1e1c2136a

声明:此文由 黄岩南城街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