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第一座道观,历史比紫霄宫还古老,至今尚未对外开放

走遍了道教圣地武当山,却没去过武当山的第一座道观,这座最古老的宫殿比紫霄宫还要早几百年建造,850间殿堂的皇家道观历尽沧桑,隐匿在武当山的五龙峰下,如今仿佛遗落于世,大部分游客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即使有人知道它是武当山九大宫殿之一,也无法一睹它的真容,因在修复尚未对外开放。

从武当山镇开车去五龙峰,大约要45钟的车程,如果不是新修的台阶和“五龙宫”的石碑,我们一定会以为这里是荒野。四处的残垣断壁,彩色的碎片遍布荒野,开始我们误以为脚下就是五龙宫的遗址,但走过板栗树下的一片宫殿废墟,沿着九曲黄河墙的右侧走入,像是从一处隐秘的时间隧道穿越到了过去。

穿过一座用木架支撑几近坍塌的古老山门,眼前是一堵长长的红墙,斑驳陆离,已经弯曲变形,但图案花纹清晰可见,颇有点紫禁城九龙壁的规模,它就是九曲黄河墙。从九曲红墙右转,九级台阶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左右两处高台上是两座驮碑亭,里面是石龟驮着御赐碑文,其实这个石龟叫“霸下”,也是龙的九子之一。

小广场的尽头有一座木头房子,黑色木板下部全已泛白,隐约能看到以前的红色,它就是清代重建的五龙宫龙虎殿。作为道教宫殿,五龙宫修建的时候很讲究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龙虎殿左边是龙将,右边是虎将,身披金丝盔甲,手持戈戟,守护五龙宫。塑像腿部都露出了泥胎和稻草,可见年代之久,龙虎殿最早的青龙白虎是元代的泥塑彩绘。

走过龙虎殿,才得以一睹五龙宫的真容。一片超大的广场,左边的建筑物早已不在,右边尚存几间摇摇欲坠的青瓦房,广场上右边有三口井,左边有两口井,远处的元君殿和启圣殿高高在上。阴沉的天气青黛色的台阶、高台和殿堂,氛围透着沧桑。

传说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均州(现丹江口)太守姚简祈雨寻至武当山,遇见五个道人,呼风唤雨解除了旱情,其实道人是太上老君的五条龙,住在五口水井之中。皇帝大喜,在五龙井敕建五龙祠,元仁宗赐匾“大五龙灵应万寿宫”,五龙祠改称“五龙灵应宫”,明永乐年间修建了215间殿堂,赐匾额“兴圣五龙宫”,五龙宫一直沿用至今,最旺盛时期是嘉靖年间,五龙宫有多达850间殿堂。

在广场的右边高台之上,有几栋青砖瓦房,从一个小门入内探访。里面还保存着三四栋屋子,其中一个是两层楼的,感觉是五龙宫维修管理人员和道士住的,其他的只剩下一两堵墙或者桩柱的根基,从山坡一直可以走到驮碑亭。

从驮碑亭返回的时候,看到一位道士,梳着发髻,留着胡须,穿着蓝色的棉布道袍。走过去请求给他拍照,他说没什么好拍的,多拍点五龙宫吧,显得有点紧张。最后看到我很执着要拍他,边站在旧房子前让我拍了,闲聊之间才知道他是守护五龙宫的道士,在五龙宫守已经好几年了。

真武殿前,看到高台之下有两口水池,左边是方形,右边是圆形,古人相信“天方地圆”,故按照此意打造了天池、地池。两池中间均有一个龙头,口中流出泉水,龙头之水来自五龙井,这五龙井一井打水,其他四井皆动,因为每口井都有一条龙。天池与地池实为木质结构宫殿的消防之用,可惜五龙宫大部分还是毁于火灾

中国古代建筑极其讲究等级,素有“天子之堂高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且认为有九重天,所以很多宫殿、庙宇都是建立在九重高台之上,显示地位之高,每一层称为“崇台”。五龙宫的主殿之前也有九层“崇台”,上真武殿之前,先要上五层“崇台”,共有八十一级台阶,后四层“崇台”是七十二级台阶,真武殿崇台的规模也印证了五龙宫当年“皇家道观”的地位。

真武殿供奉的是真武帝君,真武帝君不仅是道教的神,也是中国神话中的北方之神,真武殿中有一座1.95米高的真武帝君的铜铸鎏金神像,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一座真武铜像。我们上到真武殿的时候,刚好是道士在做晚课的时间,殿内也不宜拍照。

真武殿是五龙宫里修复得最好的殿堂,仅从外面的琉璃瓦和彩绘,都能看出精致的程度。不过,现在的古迹修复难度极大,必须在保留古代建筑的痕迹前提下,尽量恢复到以前的模样,而不是完全新建修复,否则很容易将古代文物修成了现代的新建筑。

真武殿的前方左右本来分别有一个钟楼鼓楼,遗憾的是被毁坏后没有留下丝毫的残存。在真武殿的后面“崇台”的草丛中,到处散落着一些残缺不全的石碑和石块,上面雕刻的都是龙,据说是锁龙石,为了镇住五龙。石块上的雕塑栩栩如生,可惜有些文字已经看不清,五龙宫与龙是分不开的。

真武殿左右两傍,穿过拱形门,都有台阶往上行,后面的大殿是父母殿。石板的台阶下面的土壤被水冲刷,导致台阶几乎处于毁损。小心翼翼地走在台阶上,低头看到脚下的石板,经历一千多年的踩踏,磨得溜圆,谁说岁月不留痕?

上到两层更高的“崇台”,一座仅次于真武殿的殿堂就是父母殿。武当山的不少宫殿里都有父母殿,例如紫霄宫也有父母殿,父母殿供奉的是真武帝君的父母,其父是明真大帝,其母是琼真上仙。来父母殿的香客,多半是去祈求父母平安长寿或者早日解脱成仙的,不过现在也有人去求子。

五龙宫经过许多次的火灾,最早是明朝的火灾,最近的一次是明国的一把大火,房屋基本上都被毁坏,真正遗留的古迹应该是龙虎殿了。这个看似像个民居的房屋才是值得流连之处,17米的三间房的抬梁式木构架小青瓦屋是清朝重建的。

回首五龙宫的历史,建帝殿、山门、廊庑、玉像殿、父母殿、启圣殿、祖师殿、神库、神厨、驮碑亭、榔梅碑亭、方丈、斋堂、钵堂、圜堂、客堂、道众寮室、北道院、斋堂、道房、仁威观等等,可惜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地面遗留的崇台、石柱和桩基证明了它的辉煌。

登高俯瞰,五龙宫的残垣断壁被杂草掩映,颇似吴哥窟一隅。即使五龙宫只是一片没有建筑的遗址,但在武当山的历史上,仍有无法磨灭它的地位,武当山能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仙山也得益于五龙宫的过去。离开五龙宫的时候,道士们在做晚课,有节奏的诵经声回荡在灵应峰的山谷之中,人已走出山门,神似乎还停留在过去,留在了五龙宫。

Hash:fed28fd3e3ce3184c36337bd6f34fed8d4b928a6

声明:此文由 行者老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