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的古隆中

隆中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阳市,距襄阳城约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晋永兴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等五大景区。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隆中风景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隐居地。

诸葛亮离开隆中后,他住的竹篱草庐依旧保存了下来。诸葛亮离开隆中的第二年即公元208年,襄阳被曹操占领,直到西晋统一全国为止,襄阳一直是曹操的地盘。所以这期间隆中诸葛亮故居一直无人过问,西晋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司马炎屡次向臣下询问有关诸葛亮的事迹。

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凭吊诸葛故宅,并命参军李兴作《祭诸葛丞相文》成为隆中第一篇纪念诸葛亮的碑记。据南朝盛弘之《荆州记》载,诸葛亮草庐前“有井深五丈,广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避暑台。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诸葛亮离开隆中后,曾有一户董姓人家在草庐住过,因“家殄衰亡,后人不敢复憩焉”。

东晋升平五年,史学家习凿齿来到隆中,并作《诸葛武侯故宅铭》此时隆中已有纪念诸葛之祠堂

南北朝至隋朝时期,隆中诸葛亮故居及武侯祠不断得到维修。

唐宣宗大中十年,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景让维修隆中祠,并立“蜀丞相武乡忠武侯诸葛公碑”。碑文收录于《唐文粹》卷55中。

宋代隆中规模进一步扩大,曾巩、王安石、苏轼等许多名人都到过隆中记下了他们对诸葛亮的赞颂,诸葛亮在隆中的事迹,成为当时青少年就学时的典范。

南宋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代,隆中诸葛亮遗迹和纪念建筑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相应加强。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和他进行北伐而殉身于前线的斗争精神,正是当时人民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对于正在坚持抗战(金国)的广大军民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元朝至正年间,广德寺书院迁至隆中称隆中书院

明孝宗弘治二年,袭封襄阳王的简王朱见淑毁掉诸葛草庐并迁走隆中书院,原有的土木建筑碑刻石铭遭到极大破坏。朱见淑死后他的庶二子光化王和襄阳府左长史林光请于朝,又在隆中山“左方隙地”重建武侯祠。成化年间“隆中十景”形成,嘉靖十九年立草庐碑,万历二十年,中宪大夫都察院协院事左佥都御史李祯重修祠,并立《重修碑记》碑阴刻有诸葛亮画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诸葛亮画像。

清朝经过多次维修并有所扩建,人们在明末起义军捣毁藩陵基础上重建武侯祠庙,并在草庐原址立草庐亭,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Hash:5c7f22a0be91cca1444db6e92014ef6f88570be4

声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