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这块风水宝地上的老屋,咋藏着恁多心酸往事?

神垕这块风水宝地上的老屋,咋藏着恁多心酸往事?‖老家许昌

文·图‖温均有

美丽的凤阳山,像一道绿色屏障,挡在神垕的西边。在凤阳山东坡的深沟里,有两间老石屋,人称王末垌。

王末垌本是民间石屋,因为建于清朝末年,又是神垕山区仅有的古建筑,近年来名气渐大。王末是一个人的名字,因他建造了这石垌,因此垌以人名。

阳山下有个村子叫温堂,村里有七、八户王姓人家。他们人口虽不多,却来自四个家族。其中人口较多的一支,来自磨街乡的大涧村。他们迁入神垕时,就住在王末垌。古老的王末垌,承载了王姓人家的苦难历史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禹州市磨街乡的大涧村,更是匪徒猖獗,百姓遭殃。为躲匪患,王末拖家带口,翻山越岭,来到凤阳山下,隐居度日。

王末父子搭起临时草屋,一面居家过日子,一面建造石头垌。 他们用箩筐从二十里外挑回石灰,就地取材,用石头砌墙,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建成了七、八间石头房。

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北靠山岭,南邻小溪,朝阳背风,土地宽阔。然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就像一座寂寞的孤岛。他们离老家并不远,可是一、二十里的原始树林,足以隔断人们的信息。为了躲避战乱,他们饱受了逃难的疾苦。

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两条石头垌。那是两条不大的石垌,不算高,也不算宽,垌顶用厚厚的黄土堆起来,长满了荆棘和野草,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小土包。它的墙壁、拱圈全部用岩石砌成,墙体有一米多宽,占去了大部分建筑面积,所以室外看着大,室内面积小。

王末垌建造很坚固,一百多年来,任风雨飘摇,不倾不裂。每块石头之间,都用石灰粘合。石料砌成的墙壁,好像孩子们的作文本,一行行,一格格。石头的缝隙,用白石灰勾勒成整齐的格子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依靠父子之力,建起遮风避雨的房子,对于逃难人来说,实在不易。难以想象,王末父子,是如何的艰难困苦,如何的持之以恒。山里没路,他们是如何挑回来一担担石灰。没有人帮忙,他们是怎样垒成那么多石墙。

今天上午,我与王强、王峰兄弟,冒着小雨去看他们的祖宅——王末垌,他俩是王末的曾孙。垌顶不渗不漏,墙壁干燥。垌里空空如也,好像没有人生活过的痕迹。老垌依旧,只是人去垌空。垌前野草丛生,杂树茂盛。

他们兄弟抚摸着墙壁,仔细地看了又看,好像寻找祖辈们的汗水。然后低下头,打量着屋里平展的地面,仿佛思忖着祖辈们曾经放些什么。他们从这一间,慢慢走到另一间,好久没有说话。我猜想,他们的心,早已回到了那峥嵘的岁月,他们一定在想象,祖辈们是如何的艰难曲折。

我们三人从王末垌里出来,雨下得更大了。地上的草丛,打湿了我们的裤子。我说:“咱出来的嫌早了,早知道下这样大,咱在老屋里再避会儿雨。”

王强他俩一路无语,快到车前的时候,王峰回头又看了看老屋的地方:“老祖屋还怪结实哩,要不然连一点儿念想都没了。”

听了他的话,我忽然觉得,他是见物思人了。是啊,老屋在,生有来处。老屋去,只剩归途。

上了车,他们情犹未尽。王峰开车很慢,一步三回首。快到家的时候,他突然把车子调头,折回老路。我问他弄啥哩,他说:“拐回去,找人再问问。”我猜想,一定是去找养蜂老汉的。

养蜂老汉叫张贵才,他在山上养蜂,离王末垌不远。他是一个热心人,十里八乡的奇闻异事,他知道得很多。我们以前对王末垌的了解,也是从他那里知道的。我们一见面,老汉就打开了话匣子。

张老汉说,王末垌是个好地方,左青龙,右白虎,后面有靠山,前面是小河,难得的风水宝地。不过,他们躲难时,肯定顾不上这风水了。他听父亲说,河南岸还有一户叫唐定的人家,与他们隔河相望。两户人家,迁来的时间差不多,但唐姓人后来不知了去向。

老汉说,王末垌前一眼泉水,春夏不断。最神奇的是,每逢中秋节前后,泉边的水潭里,会突然出现无数河蚌和海螺。他用手比划着,说他小时候经常在那里捏,一次就能捏一篮子。

张贵才老汉的蜂巢,就摆在路边。他指着蜂巢旁边的山坡说:“我小时候,这儿都是小梯田,一格一格的,窄的只有一两米宽。上一辈的人说,那都是王末父子开的荒地。”

看着眼前沟壑纵横,不知王末一家人,是怎么度过漫漫黑夜的,那么偏僻的地方,那么深的树林。

我问张老汉:“以前没有电,如果狼来了咋办?”

他说:“老辈子人都有枪,特别是王末,枪法最好。他们家吃的肉,都是打的野物。以前野畜生儿多,吃不完,人家院里的树上,经常挂着野猪或皮子(狐狸)。”

听了老汉的话,我对古时那种纯天然生活,充满了向往,那是一个世外桃源。可是老汉说,老辈子人太苦太受罪。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填饱肚子,尤其是王末一家,每到热天,男人们都不穿鞋,赤着脚在田里干活,脊梁晒得像黑人一样。

张老汉说,王末家的院墙,是用两三米高的栅栏围起来的。即使这样,院里的一群山羊,也常常被狼咬死或叼走。山里野兽,自然灾害,头疼发热,甚至夏天的毒虫,冬天的寒冻,都是他们难以克服的难题。

王末的王字,由三横一竖组成。人们说,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而贯通,意为天地人都要归王。然而,王姓人家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为了生活,他们是那样的无奈和艰辛。

我问老汉,王末一家,是因为日子苦,才挪走的吧?

老汉摇摇头:“听说王末的几个儿子,看见了一条大蟒蛇,大白天吸走了几只羊羔。他们都吓怕了,再也不敢住下去了。”后来的事情,王峰曾经给我说过。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们一家迁到了神垕镇的温堂村,过上了集体生活。

神垕西部山区,除了王末垌,还零星分布着几处逃难人的遗址,如宋家屋,郭家岗,詹家地格,唐家旮旯等。他们与王末垌一样,都在荒无人烟的树林里。

这些遗址,是那个动荡时代的一个缩影。现在保存较好的,只有王末垌,其它遗址只剩下地名了。王末垌建于清末民初,屈指算来,王家人在那里住了四十年左右。自从王家人遇到了共产党,他们才摆脱了那段苦难日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2019年9月16日

【作者简介】温均有,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人,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ash:5ec3b8b3c8a131d60923b838770731694ef9d3b9

声明:此文由 百味中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