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在林州五龙曾有一位小英雄义堵黄河……

最近,在五龙镇陈家岗村党家岗自然村村东,出现了一座由民间集资修建的典雅庄重的“党将军庙”。庙里供奉的是十二岁为堵黄河决口而英勇献身的少年,他以冲天的豪气,做出了一件治理黄河、保卫家园的惊人壮举。他的事迹惊动了当时最高层,顺治皇帝亲自为他加封,也给黄河岸边千千万万老百姓留下了永恒的念想。

那可是咱正宗的五龙人啊,他的名字叫党柱。由于他献身的那年距现在有了三百七十多年,许多前尘往事和细枝末节大家都不太熟悉,许多简短的文字记载和口口相传,使英雄的事迹走了样,有的甚至形成了负面效应。五龙史志办的编纂者深入党柱家乡,经过艰难挖掘,漱石捞金,才成就了今天此文。作为《五龙镇志•古史追踪》的压轴之作,特隆重奉献于大家面前,让大家瞻仰一下咱五龙英雄党柱当年的风采。

洪水决堤民工冒死堵黄河

清顺治二年(1645年),黄河中下游河南境内封丘段发生大堤溃决,由于水大浪急,洪水狂泻月余不能堵塞,河北岸一片汪洋,房倒屋塌,人畜死伤,惨不忍睹。

清建立以前,所谓治河,实际上只局限于黄河下游,而且主要是被动地防御洪灾。万里黄河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豫、陕、晋交界后,在中条山和崤山之间穿过三门峡,再经小浪底流入广袤的黄淮大平原。这些泥沙沿途沉积,河床也越积越高,下游河道便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河床高出两岸的开封新乡分别达13米和21米。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建立的2138年中,下游决口1500多次,大的改道20多次,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范围超过25万平方公里。在漫长的岁月中,每次决口改道,都伴随着一幕幕浊浪滔天、家园荡尽的惨剧。当年世界最繁华的百万人口大都市东京汴梁,如今被湮没在10米黄土之下。“苟延残喘不得死,四面茫茫皆是水。积尸如山顺流下,孰是爷娘孰妻子”就是黄河水患的真实写照。因此,治理黄河水患,一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十分头疼的大事。

这次黄河决堤,是清朝定都北京第二年的事儿。生长在白山黑水间的民族,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大的水灾。当时百事待兴,刚刚7岁的顺治皇帝还没有主事能力,垂帘听政的庄太后不得不召集众臣紧急议事,廷议治黄良策。最后敲定,派钦差大臣工部侍郎亲去治黄一线监工,见机行事。

此时的黄河决口,宽度倒是缩小了,但洪水流得更急了。洪水裹着泥沙,如同万马奔腾,还在继续朝着广袤的华北平原倾泻,无助的房舍不断在洪水中坍塌。大坝上,治河民工正排成长龙,将树木、沙袋、大石块和成捆的竹子源源不断地运往决口处。在这支运输堵河物资的队伍中,大多是二三十岁的男子汉,也有上了点年纪的中年人。这些人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但为了保卫家园,他们没有怨言。

大胆建言少年党柱献良计

此时,有人高喊一声:“钦差大臣来了!”只见一群官员簇拥着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健步走上黄河大堤。他拧着眉头,两眼盯着大棵的树木、成捆的竹子和沙袋、石块扔进决口,再被洪水冲走漂向远方。

他知道,不改变堵河方式,继续这样一袋袋地扔石块儿、扔沙袋,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他向随从咨询:“如果调来几条大船,满载着石块儿和泥沙驶到决口处堵截,是不是效果要好些?”

当然好。这个办法治河官员不是没有想到,但那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钦差大臣从大家的脸上知道了症结所在,于是亮起嗓子说道:“堵决口是牵涉到解救千百万人大家园的事,无上重要。朝廷也有晓瑜,不管这次付出多么大代价,所有款项全由朝廷拨付,不会让地方承担。”他的话使大家来了精神,于是分头寻船载物资去了。

就在这时,治河大军里走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黑黑的,瘦瘦的,用稚嫩的嗓音说:“大人,你说的办法有道理也有不足。开过船的人都知道,单船载物,船到决口处由于水流过急,很难控制方向,船头会被洪水打歪,造成船毁人亡的下场。”

钦差大臣大为惊骇,忙弯下身子说:“你说得很有道理,很有道理。那么,咱如果把几条满载重物的船用绳子拴到一起,找几个驾船好手,横向往中间挤,是不是能解决问题?”

少年慎重地点了点头,说:“这还差不多。”

钦差大臣急忙吩咐身边人:“就照这个方法办。”

“不过,驾船人会有风险的。”少年依然不放心。

钦差大臣说:“你说得很是,让驾船人格外小心谨慎就是了。大坝堵上后,朝廷会给予船工丰厚的奖赏。”然后询问少年:“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何方人氏?为什么小小年纪,就懂得这么多行船规矩?”

少年郎声回答:“回大人,小民党柱,十二岁了,乃彰德府林县临淇人氏。我在这里随师傅学驾船已经两年了。”

钦差大臣又问:“你们那里我去过,那是太行山区。你小小年纪,怎么来到黄河边了?”

党柱有点鼻塞,用手擦了一下眼睛,回答说:“大人询问,小民不得不回。这几年兵荒马乱,村里人都四散跑出来了。小民的父亲被乱兵杀害,就随着母亲一路向南来到封丘,在船上给师傅帮工度日,养活母亲。”

钦差大臣说:“你还是个孩子,就这样孝顺母亲,并且来大堤上抢修堤坝,精神实在可嘉。待我回到朝廷,会向皇上奏明你的业绩。”

党柱说:“谢谢大人!那倒不用,抢救家园,人人有责。”

说话间,船只来了。按照钦差大臣吩咐,把沙袋、石块儿和成捆的竹子装到船上,再把几条船用粗长的绳索拴起来。几位船工手执竹竿,将船朝着决口处小心翼翼地划去。党柱朝着其中一位船工高喊:“师傅,小心!”一船工顾不得挥手,只喊了一声:“孩子,放心!”

大堤上的民工,全都屏住呼吸,大气不出,为那些船工捏着一把汗。

越接近决口,船游得越快,船工们挥动竹竿儿,把几条船摆成以决口为中心的弧形半圆,谨慎地向决口靠近。

“砰”的一声,随着一声爆响,摆成弧形的几条船在决口处挤到了一起。

成功了,成功了!”民工们欢呼起来。随即,大堤上的所有人均有条不紊地手把手传递,把沙包、石块儿、树木、竹捆朝决口扔去。狂妄的急流越来越小,终于被堵住了。

根治管涌党柱一举成大名

似乎只是一眨眼儿间的事儿,就在钦差大臣站立的地方不远处,大堤上现出一个漏斗状涌动的漩涡,这漩涡就像一个黑洞,越旋越大。混浊的泥浆,把树木、竹捆一股脑儿吸进去。堤岸边,黄土随着黑洞的强力旋漱,成排成排塌进急流里,不少人因躲闪不及,被漩涡卷走。

这是黄河大堤上并不鲜见的可怕现象——管涌。若不及时堵塞,将导致堤身裂缝、沉陷,爆发新的决口。

“不好!”党柱一个箭步跳到河边一条小船上,载着一船沙包和竹捆向漩涡划去。他师傅还没有离开大船,远远看见这情景,便绝望地大喊:“党柱,危险!”

话音未落,小船载着党柱,被强劲的水流吸进漩涡里,再也没有出来。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万人的眼皮底下,消失了。人群里爆发出凄厉的呼唤:“党柱!党柱!党柱……”

整个儿大堤上都传来了呼唤:“党柱!党柱!党柱……”

党柱再也不会答应了,我们的治河小英雄,同大堤融为了一体。

管涌堵住了,阳光也从云缝里钻出来。

少年之死是壮烈的,是感天动地的。党柱并不想为堵涡旋献出生命,因为他才十二岁,还是一个情窦未开的小孩子,他有母亲需要赡养,他还期望跟师傅学做船工生意,待技艺成熟时来运转,他还要回他的故乡——林县临淇党家岗村,因为那是他出生的地方,那里也有一条大河,他可以在那里摆渡为生。最主要的是,那里有他的乡愁啊!

可是,这一切全都不能够了。岁月,把他定格在十二岁。

钦差大臣双手摘下顶戴,朝着党柱牺牲处深深地三鞠躬。全大堤上堵水的民工,全都学者钦差大臣的样子,向小英雄三鞠躬。

钦差大臣没有抹灭党柱的功劳,加之国事未定,正需要树立榜样,安抚人心,回京后便如实向庄太后和顺治小皇帝禀报了此事儿。半个月后,快马从紫禁城传来皇帝手谕:敕封河神党将军。

从此以后,党将军党柱的事迹,便在黄河岸边流传开来。人们感念他小小年纪献身治河的英勇事迹,都说他没有死,成了神,于是便把他供奉到“黄大王”庙里,四时祭拜。还有不少地方为他单独建庙,虔敬供奉。《大清会典》《河南府志》《黄运两河记略》《重修林县志》《洛阳县志》《偃师县志》等典籍以及林县城隍庙西院《创修河神党将军庙碑记》《党氏族谱林虑党将军记略》等,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

缅怀英灵乡亲修庙寄深情

清嘉庆元年(1796年),林县知县石昂带衙役过黄河办差,突遇狂风大作,很多船只和人都被黄河吞没,唯独石昂乘坐的这条船安然无恙。石昂大难不死,有点儿侥幸,便向当地人询问原因。当地人说,河神党将军是你们林县人,冥冥中保佑着家乡父老。过河时如果有林县人在船上,便能保佑平安。石昂信以为真,返程后在林县城隍庙中供奉上了党柱的牌位,并在西院筹建党将军庙,后因调任他处,没有建成。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曾三任黄河堤防助理的王建泰由洛阳调任林县知县,一天外出巡视路过城隍庙,见荒废的西院中有座未建成的将军庙,生气地说道:“将军十二岁治河献身,黄河两岸党庙皆是,作为将军故乡,岂能没有祭祀之所?我当年任黄河堤防时,对此事十分清楚,若容忍庙宇荒废,怎对得起将军在天之灵?”于是拨款重修。

据《林虑刘氏族谱》记载:清同治初年,捻匪屡窜,河北邑宰下令于临淇镇设局团防,推荐刘氏十六世人刘树勋(原名刘翠峰)为总办,于要害处设立卡房以严巡,查有警,则亲自率壮丁堵御山口。数年间,周围很多地方都遭到践踏,唯独临淇安然无事,一时名传四方。刘树勋心想,临淇是党将军的故乡,莫非是将军英灵护佑得以无事?将军在县城都有专祠供奉,而家乡岂能连座庙宇都没有。于是刘树勋和家乡父老商议修建一座党将军庙,自己带头捐地一处,老百姓踊跃捐资,约数月,党将军庙巍然耸立在党家岗村。

岁月流转。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破旧立新”之风盛行,党将军庙成为居民住宅。2017年,党柱的家乡党家岗村及周边百姓,为弘扬党柱为根治决口献身的精神,于村东重建党将军庙,愿英灵万世流芳。

(2018年2月21日夜11点半改毕于郑州沁芳斋)

【作者简介】张海峰1949年生,林州市五龙镇椤棬村人,大专学历,长期从事期刊编辑、记者工作。现为河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云天探秘》《气象万千》《撩起尘风》《风雨人生》等著作。

Hash:cfec3afc7e5a464f4111802b6e26b974e2413e18

声明:此文由 淇河两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