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云梦之藏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也是考古发现硕果累累的一年。2021年11月16日,考古工作者对外披露,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郑家湖墓地出土了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篇幅最长、刻有700余字的中华“第一长文觚”,是这次考古活动中最重要的发现。
熟悉考古历史的读者,对“云梦”这个地方可不陌生。大名鼎鼎的睡虎地秦简,就是于此地出土。那么,这次出土的“第一长文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云梦又有哪些重要的考古发现?
一、“第一长文觚”:年代最早、篇幅最长
觚是什么呢?最早是一种铜制饮酒器。觚长得长筒状,有着大喇叭状口和斜坡状高圈足。青铜觚最早出现于早商二里岗文化中,到西周早期开始衰微,西周中期之后即已罕见。《论语》就记录孔子说过:“觚不觚,觚哉,觚哉!”就是说,觚如果没有觚了,那还叫觚吗?那还叫觚吗?第二个“觚”是棱角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时的觚已经没有棱角了。孔子非常注重“正名”,所以它认为不能被称作“觚”了。
这件“第一长文觚”,出土于战国晚期的秦墓,与商周时作为酒器的青铜觚无关,仅仅是记录文字的一种木制简牍。不过,它比一般的简牍更加有特色,系由觚一截圆木纵向中剖而成,长34厘米、宽3.5厘米。半圆形木面也被修削为七个棱面,每个棱面宽约0.5厘米至0.6厘米,并书写文字;平整的剖面也分为七行,其中六行书写了文字。1977年在甘肃玉门关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了一件212字的西汉中期木觚,而“第一长文觚”年代更早、文字更多。
“第一长文觚”讲了什么呢?目前释文尚未公布。据专家透露,其记录了战国后期时,东方五国结盟抗秦取得胜利,就派谋士筡去秦国游说秦王休战。这位筡引经据典,提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的吴、越、魏三国的典故,并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秦国地广兵强、人众物丰的特点,来劝说秦王止兵,使百姓安居乐业。风格相似《战国策》,但却不为传世文献记录,为我们提供了春秋战国的新史料;其文字以秦隶书写而成,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书法资料。
“第一长文觚”全貌图 图源:湖北省文物局
除了“第一长文觚”之外,郑家湖遗址还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据透露,考古工作者至报道时已清理了100余座战国秦汉时的墓葬,并出土珍贵文物800余件(套),其中数量最多的要数漆木器,共有400多件(套),主要包括耳杯、奁、盒、盂、扁壶、樽、卮、璧、俑等,其中人物画扁壶、虎头枕、双口壶、耳杯盒都堪称珍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批罕见的木板画葬具。其中墓室门板的两块木板保存完好,上面彩绘四幅人物故事,非常精美。
郑家湖遗址出土的彩绘木门
云梦郑家湖遗址的出土文物仅见冰山一角,但也可以窥见其重大的考古价值。云梦这个地名,当然也并非第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距离郑家湖遗址3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鼎鼎大名的睡虎地遗址,1975年12月,这里出土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秦代竹简,也就是云梦睡虎地秦简;2006年11月,这里又出土了一批汉代竹简,也就是云梦睡虎地汉简;距离郑家湖遗址1公里左右的地方,1989年10月,这里出土了一批秦代简牍,也就是云梦龙岗秦简。
因为睡虎地秦简相对于大众比较熟悉,下面就只介绍龙岗秦简和睡虎地汉简。
1989年10月至12月,考古工作者对龙岗秦汉墓地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共发掘了9座古墓葬,均属于秦代墓葬。其中共出土70余件器物,其中有35件陶器、26件漆器、竹木器、棕绳、六博棋等。陶器有为瓮、罐、釜、甑、盂等;漆器有盂、奁、耳杯、卮、扁壶等;竹木器有木牍、竹简、竹笥、木棒等。而最受关注的,是8号墓出土的150余支竹简。因为竹简残缺严重,而且没有完整律名,故学者将其分为禁苑、驰道、马牛羊、田赢赋税和其他五类。
所谓禁苑,指的是帝王的宫殿。关于禁苑的法律,是龙岗秦简的主要内容。在睡虎地秦简的《秦律十八种·田律》中就有类似的规定,说的是百姓的狗如果进入了禁苑,如果不是追捕禁苑的野兽,就不用打死;只有在追捕禁苑的野兽时,才需要打死。警戒区打死的狗需要上交官府;其他地区打死的可以吃掉肉而只需要上交皮。而其中不同的是,睡虎地秦简叫“百姓”,而龙岗秦简叫“黔首”。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天下后,将民众改称为“黔首”。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龙岗秦简确定是秦朝的法律。可以印证的是,睡虎地秦简中的“罪”字一律写作“辠”,《说文解字》说:“秦以辠似皇字,改为罪。”而龙岗秦简中的“罪”的确就是“罪”字。可见,睡虎地秦简中涉及的秦律是秦朝统一前,而龙岗秦简中涉及的秦律是秦朝统一后,两者能够互相参校、互相补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秦律。
龙岗秦简中,关于驰道管理的法律,不见于睡虎地秦简,是研究秦汉驰道的唯一实物资料。其中有关于驰道、甬道和弩道的相关规定。关于马牛羊管理的法律,睡虎地秦简也有涉及,但龙岗秦简这部分内容不同于睡虎地秦简,比如提到马牛途经之处,不得安防捕兽陷阱和器具。关于田赢赋税的法律,比较重要的是提到了假田制和田租征收、保护田界的规定。学者认为,假田制是通过支付田租来取得土地使用权,是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过渡形式。
除了以上的竹简之外,还出土了1篇木牍,介绍了墓主本人的一些情况,是迄今所能见关于秦律判词的唯一实物。通过木牍内容结合竹简来看,墓主应该是南郡沙羡人,曾是学习刑法禁令的士人,但因犯罪被判处刖刑,被斩去双足,负责守卫云梦禁苑。云梦禁苑与沙丘禁苑在当时齐名,都是皇帝的行宫所在。而这位墓主终其一生也未被赦免,直到去世后通过“冥判”才被免罪为庶人。
三、睡虎地汉简:补充伍子胥故事
2006年11月,考古工作者又对睡虎地墓葬第77号墓进行了发掘,不同于睡虎地秦墓,这座墓葬的时代要晚至文帝末年至景帝时期,是一座汉墓。墓中出土了漆木器、陶器共37件,其中有18件漆器、2件木器、6件竹器、8件陶器以及铅鍪、铜镜、石砚附研墨石各1件。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出土的2137枚竹简以及128枚竹木牍,学者将其分为质日、官府文书、私人簿籍、律典、算术、书籍和日书等类别。目前整理工作还在进行中。
质日是秦汉时期流传的一种文书形式,以历表为基础来记录公私事务,相当于日记本,其中涉及了墓主于文帝前元十年(前170)至后元七年(前157)的公私活动。官府文书包括司法文书、畜息(畜牧管理)文书和功次文书。私人簿籍包括墓主姐姐、母亲去世的账目。律典较多在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出现过,也有《市贩律》等新见律文。算术、日书一类书籍在张家山汉简、睡虎地秦简也曾出土过。通过上述简牍可知,墓主担任安陆县佐以及安陆县阳武乡佐。
值得一讲的是其中的书籍,据考古工作者透露,竹简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30多则故事,内容大多见于战国秦汉的传世文献,但在文本上有一些差异,其中就出现了伍子胥的故事。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相国,本是楚国人。据《左传》,伍子胥父亲伍奢被楚平王囚禁,平王又骗伍尚、伍子胥兄弟前去自投罗网。伍尚为了尽孝,还是义无反顾去了;但伍子胥为了复仇,逃到吴国去了。后来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吴王阖闾攻入了楚国郢都,伍子胥大仇得报。 因为伍子胥充满传奇性,所以从战国时期开始,他的流亡故事就不断有增饰。《韩非子》说,伍子胥的逃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伍子胥走到吴楚边境的昭关,被守将拦住。伍子胥说,楚王捉拿自己是因为自己有颗宝珠,但现在已经弄丢了,如果您要抓我,我就咬定是您私吞了。您还敢不敢抓我呢?守将果然就放行了。《吕氏春秋》则说,伍子胥一度逃到郑国,但认为国君昏庸,又逃到许国。许国国君朝着东南吐唾沫,伍子胥心领神会,这才到了吴国。
伍子胥画像
在伍子胥故事简中,有《吕氏春秋》中伍子胥论郑的内容,又增添了伍子胥渡河的记录。据记载,当时伍子胥解下千金宝剑,要求船夫帮他摆渡,船夫却说,大王悬赏捉你的赏金,都有千金和良田百万亩,不肯接受。在比伍子胥故事简更晚的《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就说伍子胥先后逃到宋、郑两国,然后通过楚国昭关到达长江边上。其中也提到他通过船夫的帮助才渡江,这正是吸收了伍子胥故事简的相关记载。然后又补充了伍子胥又病又饿,一路乞讨,这样才到达吴国都城。
Hash:767d9aadd7110b458b6aea23d197f266c70cdbfa
声明:此文由 北京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