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曾家包墓出土石刻画生动呈现狩猎织布酿酒图
编者按:在成都博物馆新馆内,我们可以看到曾家包墓门石刻和后壁画像石刻、南朝佛教石刻造像、五代张虔钊墓石刻等馆藏石刻文物。它在成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同时,还为中国美术史增添了光辉的一笔,可谓成都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本期开始,我们以“成都博物馆新馆馆藏石刻精品”为主题,分别为大家介绍这些文物精品。
1975年成都西郊土桥镇曾家包东汉墓葬出土的石刻“酿酒”画像,刻画了酿酒作坊中投曲酿酒的场面,排列整齐的酿酒大陶缸有五个之多,右边有人赶着牛车正运粮而来。通过这些画像石提供的图像资料,我们可以了解汉代四川地区农业生产的昌盛和社会生活的繁荣,酿酒业极为发达,有许多人专门从事酿酒和经营酒的买卖这一行业。而且揭示了蜀人有着很浓的饮酒之风,不论是官吏富豪,还是市井百姓,宴乐饮酒是很普遍的现象。
1975年,成都市文管处的专家在成都市西郊土桥镇西侧曾家包发现一处高8米、直径约50米的大土包,经过发掘,证实这是建在一起的两座东汉墓葬。虽然墓中随葬品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墓室内显得零乱不堪,但考古专家们还是被墓室的画像石牢牢吸引了,其中一号墓墓室东西后壁出土的石刻画像局部精细生动,堪称艺术精品。因为这些刻在石头上的画像内容是如此丰富鲜活,以至于将汉代成都的社会风情都展现无遗。
本期我们重点为大家介绍一号墓墓室西后壁上的石刻画像。西后壁上的石刻画由三组自上而下的画像构成,工艺十分精美。最上面一组画像为“狩猎图”,画的是一个狩猎者在群山中追逐野鹿的情景。张开的弓箭犹如满月,野鹿飞奔的姿态十分灵敏轻捷,接下来是紧依群山的潺潺河流,河流中的游鱼摇头摆尾,鸟儿们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这幅狩猎图再现了汉代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面貌,潮湿的气候和低洼的地形使得平原上河泽密布,林木繁茂,那些美丽而轻盈的梅花鹿顶着树杈似的鹿角在平原上跳跃奔跑,而各种各样的鱼则在河泽中嬉戏生长,这是从古蜀时期一直延续到汉代的自然景象,都被收录在汉墓中的石壁上。
第二组画像为武器架和织布机,巧妙地把战争与和平生活连在了一起。武器架上的叉、戟、矛、弓、弩、箭等都排列得十分整齐,像是校场边上等待人们操练的一堆武器;在武器架旁边还高高立着一根桅杆,桅杆顶端爬着一只顽皮的猴子;而桅杆下有一匹骏马和一辆大篷车,好似在等待着军令准备出发。画像上的织布机共有两台,一台的结构较为复杂,而另一台的结构则较为简单,跟我们现在偶尔能看见的织布机几乎没有两样。画像石上出现的这两台脚踏织布机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全世界最早的脚踏织布机图像。整幅画面没有出现人的形象,但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至。
第三组 画像为“酿酒图”,对汉代成都酿酒作坊的生产全过程作了精细的描摹,有女人从井中提水,有牛车送来谷物,然后是一组制酒工艺的流程图,包括炊煮、酿造和发酵,最后芬芳的酒液都被注入巨大的陶缸中陈列出来。酿酒作坊的四周还有许多鸡鸭禽兽,它们像是闻到了酒糟的香气前来觅食。看来,汉代成都的生活景象就犹如这幅“酿酒图”,充满了欢乐、自足而真实的日常生活气息。
Hash:2cee103fc1d9a5383c65727e1fd6ec418e47363b
声明:此文由 周欢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