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 | 被藏入墙中的山陕会馆大石碑

这不是一本只供当下阅读的书,也不是一本游记抑或古建筑调查报告,它是一个记者对老济南变迁的,真实记录和切实反思。只希望,多少年以后,那些在楼房中长大的孩子,能够从这本书看到昔日的祖宅,听到长辈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也希望,多少年以后,那些有兴趣研究济南文化的人,能够从这本书品出历史的底蕴,拼出文化的碎片,释解对昨天的好奇。

2005年9月,我的朋友姜波(山东建筑大学学者)带学生在省府前街测绘时,笔者曾多次陪同前往。9月14日,省府前街89号居民吕争大哥向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的一位亲戚家的平房中藏着三通山陕会馆的大碑。在吕大哥带领下,我和姜波第一次见到了消失近30年的山陕会馆古碑。次日,笔者所写《隐姓埋名近三十载 清代山陕会馆惊现“档案”》一文在《生活日报》独家刊出。这篇独家报道引起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直接促成了山陕会馆遗址2007年被列入济南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笔者的记者生涯中,比较得意的一件事。

济南最早放电影的地方

三通石碑以特殊方式被保存

1905年7月27日的《大公报》刊载了一则消息《人皆称奇》:“日前来一电光活动影戏(即电影),初十(公历7月12日)晚间,假山陕会馆(原址在今省府前街路西)演之。往观者人山人海,率皆喝彩。向后聚人愈多,恐其滋事,遂即歇止。东邦人士从未见此妙技,故志之。”在追溯济南电影缘起时,这则短消息常常被学者所引述。

山陕会馆碑刻发现现场

1.88米高的笔者在高大的石碑前略显矮小

消息中提到的山陕会馆,原来就位于省府前街97号。该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一百多年后又后又再次扩建,占地3亩多,有房屋83间。“文革”期间,为建济南四十中的宿舍而拆除。这个会馆雕梁画栋,各种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一应俱全,当时拆得非常可惜。幸运的是,拆除山陕会馆时,立在馆内的3通石碑因太高太大,被留在了原地。1976年,居委会盖房子时,又把它们砌进了一栋平房的东墙中。东墙外是一个死胡同过道,碑刻存在的事情自此便很少有人知道。平房里的住户是一位非常热爱济南历史文化的人,为了使这三通石碑免遭破坏,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守口如瓶。于是,这批记载山陕会馆历史档案的珍贵碑刻便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直到2005年,当时省府前街即将动迁的消息已传遍满街筒子,平房主人吕慎伦先生才破例让媒体(生活日报)报道了石碑存在的消息。这三通宽1米许、高达3.5米的石碑的存在,令文物工作者兴奋不已。如今,在新省府前街一侧,人们尚能看到它们。

山陕会馆石碑如今已经成为省府前街一景

拆迁前,在石碑周边民居内,尚能找到山陕会馆的其他遗迹。如会馆大殿拆除后留下的大型青石基座、柱础,原会馆大门前的“山”字形照壁等等。

南城

雍坚/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7年9月

正式出版

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济南城记》预计在2017年9月付梓,该书全彩印刷,零售价98元,现面向广大老济南爱好者对外预售珍藏毛边本50册(作者签名)、作者签名本100本,凡预购者将享受免费快递送书上门,还将获赠作者雍坚珍藏的罕见地图——1930年代《济南城内商埠地图》高清复制图一张(见下图)。

《济南城记》购买方式:

Hash:ad9ed915c495504769e8b9f168ccf2ebe63724d4

声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