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韵味的侗寨——甘溪

天柱县渡马镇的甘溪,位于天柱城东南面,距城18公里,离渡马集市6公里,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是天柱县境内极具魅力的一个古朴侗族村寨。从远处俯视,状如桃花,侗民的木楼就建造在花瓣上,很有韵味。一条小溪由东南沿着“花瓣”边缘蜿蜒潺潺西下,给宁静的山寨增添了灵气。据说这里溪水四季长流不断,明澈见底,水质清甜,故取名为甘溪。

甘溪原先是一个行政村,前几年,由于行政规划的需要,与冲芳、野田、长冲、龙塘这几个自然村寨合并为共和村。甘溪全寨共112户人家,530多人。这里,居民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侗话。这里,民风淳朴,生态环境良好,现今仍保留着许多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这里,处处显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甘溪最早开发大约是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人口传,安徽凤阳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凤阳亲将陆仲亭因功显著而被封为江西吉安侯。洪武二十三年,陆仲亭因胡惟庸案受牵连而被诛杀。吉安姓陆之人惧怕朝廷株连九族,为了避免灭门之祸,纷纷向外逃难。其中有一家人逃到了位于湘黔边界天柱县的甘溪。他们一家子看到这地方山美水美,地势偏僻,深山老林,不易被官兵发现,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造田。几年后,江西吉安这个地方,又有陈姓、陶姓、杨姓、袁姓、宋姓五户人家陆续迁居此地。陆、陈、陶、杨、袁、宋六姓人家在此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共同开发了甘溪这一地方。

甘溪的生态保护得很好。这里山谷幽静,山润物荣,群山郁郁葱葱,山花烂漫,鸟语啁啾。走进甘溪,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热流直闯心胸,酣畅淋漓之感溢于言表,难以名状,小溪清澈透亮,水中的鱼儿在成群结队欢快地游来游去,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甘溪有四条小溪,每条溪水洁如明镜,惹人心醉。溪里现今仍生息着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娃娃鱼。那逆流而上的小鱼、小虾,让您清澈可见,它们倒不像是在水中游戏,而好似在水天一色的蓝天与绿树间翱翔。 小溪两边群山树木遮天盖日,绿色望不尽头。在这里,各种珍稀鸟类和走兽时常出没在人的面前,可说这里是野生动物觅食的天堂。

甘溪侗寨民居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木楼,依山傍水,坐东朝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据村民介绍,甘溪有吊脚楼91栋,其中100多年以上的木楼有30多栋,是目前天柱县境内保存古木楼最多的自然村寨。这些老木楼用的都是老杉木建造,耐腐结实,居住安全。虽然如此,但这些木楼经岁月的洗礼而变得沧桑,树木的年轮已凸现出来。甘溪寨子民居虽然比较集中,但甘溪大路、小路,屋边卫生相当整洁,没有看见随处可丢的白色垃圾,体现居民具有良好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

甘溪无污染,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群山、绿树、小溪,农田、菜园、木楼、黑瓦、炊烟、小鸟,一幅田园诗般的侗乡景色。

甘溪人热情好客,在外口碑很好。在甘溪,无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路过家门口,主人都会热情地向前打招呼,恳请客人进屋喝甜酒和吃饭。敬酒,温文尔雅,以礼为贵。喝酒非把客人灌醉为荣,使客人乐不思蜀。

甘溪是天柱境内扬名的功夫村,寨人最大爱好就是练武。他们的武器五花八门,刀枪剑棍应有尽有,一招一式耍的也是有模有样。据一位熟悉甘溪情况老人讲:甘溪的武术传承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这里的男人,从古至今,个个都是绝世高手,远近闻名。在咸丰年间,曾有一千余人的黄苗匪徒,流窜到渡马这一带抢劫,本想洗劫甘溪,闻之甘溪寨民武功高强,亦不敢前去劫掠。在这里,不管是过路兵痞还是匪盗来扰,均被寨民生擒活捉,押送官府。据镇政府的一位官员介绍,尽管甘溪寨民武艺高强,但他们安分守己,从不以技恃强,从未在外惹是生非。从解放以来,这里的侗民遵纪守法,从来没有一个触犯党纪国法。

甘溪不仅是一个武术之寨,而且这里的侗民都能歌善舞。在这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他们的山歌有情歌、酒歌、婚庆歌、生日歌、立屋歌、三朝歌、节庆歌、堂子歌等等,山歌内容丰富多彩。他们的歌声悠扬,含蓄甜美,情深意长,时时把人带入胜境。近年来,他们的侗歌队经常参加镇里的举办的赛歌活动,每次都获得大奖。

甘溪,在天柱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是一张美丽乡村精致名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Hash:ebf0f4a6eb733dfbde594fc13c1dc2f503ad3f54

声明:此文由 苗岭星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