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真的是“罗锅”吗?专家挖开他的墓,几百年传言终于被证实
50年代,位于山东省高密市白家庄村北面的一座古墓因为连日暴雨,出现塌陷。此事很快引起文物部门的重视,立刻派人来进行查看。为了文物专家如此重视呢?原来这座墓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墉,也就是影视剧中的著名人物“宰相刘罗锅”。
因为刘墉的墓是有刘氏后人守护的,所以对于处置方法还要征求当地刘氏后人的意见。专家还多次奉劝,如果继续下去,刘墉的墓彻底坍塌,刘墉的尸骨怕是会受到影响。后来,刘氏后人终于同意进行古墓保护性挖掘。
经过数日的工作,文物专家小心翼翼的打开刘墉的墓,他们惊讶的发现,这座墓中根本没有什么陪葬品,而刘墉的尸骨更是让众人一惊:这是一位身材高达1.9米的成人尸骨。
这个结果让众人十分不解,不是说刘墉是“罗锅”吗?甚至还被起了外号,叫做“刘罗锅”呀。当时的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当场就发起疑问:这尸骨是谁的?到底是不是刘墉的?
这尸骨当然是刘墉的,可对于这个结果,刘氏后人也十分不解,他们世代沿袭刘墉血脉,对于祖先是否是罗锅还真说不太准确。
对此,专家却给出了客观的解释。
真实的刘墉原来历史上的刘墉与电视剧中的“刘罗锅”差异很大,他根本不是“罗锅”。1751年,31岁的刘墉才考中进士,从而进入翰林院。又因为其才华显露,很快升职。
几年后,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因为失误被下狱,而刘墉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后来,刘统勋被释罪,刘墉也被外放成地方官了。
刘墉的父亲就是一位敢于正言直谏的官员,而刘墉也很好的继承了他父亲的优良做官性格。在地方为官时,刘墉正直干练,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
1776,刘统勋病逝,刘墉回家服丧,随后归朝任官。当时朝廷念在刘统勋的功绩,任命刘墉为内阁学士,从此刘墉开始走上京城的官场。
不过,在乾隆晚年时期,刘墉虽然任官但是一直犯错,甚至多次疏忽,这导致乾隆对他多少有些不满。而此时的和珅正是风头正盛,刘墉根本不敢掠起锋芒,这与电视剧中的剧情也有很大差异。
当然也有人认为,刘墉晚年如此多次犯错,是故意向和珅“示弱”,保全自己的实力,以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这种说法其实有些道理,刘墉虽然性格刚直,做官清廉,但其主要是靠着父亲的光环而一路做官而上的。后来和珅得宠,刘墉在朝中没有靠山,能力不是顶尖的,索性靠“无为”来避其锋芒,是十分合理的。
待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下旨查办和珅,而此时刘墉又突然转变,刚正不阿性格再次显现。在他的带领下,和珅被抄家,迅速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1805年,85岁的刘墉在北京的家中去世,死后皇帝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其牌位入祀贤良祠,而尸骨则安葬在老家高密。
刘罗锅的未解之谜对于刘墉的“刘罗锅”外号其实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因为清朝选拔官员不但要看文章诗书,还要看样貌仪表,如果刘墉真的是“罗锅”的话,在当初考进士的时候就会被拿下。传闻唐朝的黄巢,已考上状元,只因皇帝见他丑陋,就被当场赶回家去了。
而且史书中也从未记载,刘墉是有“罗锅”的。
可是如果刘墉不是罗锅,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个“刘罗锅”的称号流传呢?
其实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因为刘墉晚年侍奉嘉庆皇帝时起的“外号”。当时刘墉虽然80多岁,但仍然目光有神,性格刚正,嘉庆非常信任他,就在朝堂上对身体已经有些佝偻的刘墉喊了一声“刘驼子”。而嘉庆如此喊他其实是一种亲近之举,可是这个外号就这样被大臣们听了去,慢慢传开了。
再一点是刘墉从官多年,刚正的性格查办了很多官员,这就导致很多人对他记恨在心,当得知皇帝给他起外号以后,这些人故意谣传,以此来丑化刘墉,达到报仇解恨的心理。
有人说,刘墉的墓此前就被人挖开过,里面仅有玉片一枚,也没有其他陪葬品,这与后期挖掘的现场有相似之处,同样证明了他清廉的为官风格。被传了几百年的“刘罗锅”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更加让人们相信:刘墉是一位驼背、专治和珅的好官。
不过,考古现场的尸骨才是最好的证据,也真正给刘墉一个清白,流传几百年的“罗锅”传闻根本就是不可信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Hash:4e045235010605dd94e80f4be3591292479125ae
声明:此文由 一道知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