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银川:生态宜居 风景如画

近年来,银川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清水和治污水并重的水污染治理思路,致力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清流黄河景观岸上行

在银川市,东有碧水浮莲的鸣翠湖、西有美景初现的犀牛湖、南有水波粼粼的宝湖、北有水天一色的阅海湖、中有宛如明珠的北塔湖……银川市因水而生,得水而盛,缘水而美。银川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治水的思路,打响“清流入黄河、景观岸上行”的新时代黄河保卫战,为“塞上湖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韵”色彩。

近年来,银川市加快工业和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投资近6亿元对第一、二、三、四、五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对第二、第五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市辖三区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60万立方米。2019年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按照Ⅳ类标准建设第四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设第一再生水厂,进一步改善流域水质。同时,合并后的5个工业园区全部自建或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随着集污管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的完工和运行,入黄排水沟的水质明显改善,污染减排成效显著。2017年第三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全国污水处理设施考核中,银川市均位列全国前五名,西北分区第一名。

黄河银川段出境断面水质由2016年前的Ⅲ类提升至稳定保持在Ⅱ类优水质,实现“Ⅱ类进Ⅱ类出”;获得西北唯一“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久居银川的市民何玉灵女士这样称赞道:“如今这里不但河清了、水畅了,河岸景观生态也十分宜人。”

截污治污黑臭水体变清水

要还清水质,就要彻底截污治污。银川市按照“一沟一策、截污治污、还清水质”的思路,对永二干沟、中干沟、灵武东沟、银新干沟、四二干沟等主要入黄排水沟进行综合治理,科学指导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全面取缔封堵了沿线非法设置的排污口。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市、县、乡、村级1173名四级河长,覆盖河(沟)道141条、湖泊74个,设置监测断面45个,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水质监测。2017年年底,9条黑臭水体岸上环境整治、清淤疏浚、沟道砌护、控源截污等工程全部完工,公众效果评估满意度均在90%以上。2018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和国家住建部通报我市为100%全部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的9个城市之一。

如今的第二排水沟由“臭”变“清”,沟道内早已褪去黑色,换上了绿衣,而沿线新建的小微公园也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休闲散步,为市民营造了一个亲水、爱水、近水的良好环境。

河湖连通构筑水网体系

近年来,银川市致力实施水系开挖建设、湖泊扩整连通、湿地修复保护。清淤整治水系65公里、湖泊湿地15万亩,新增水域面积1.4万亩,水系水域面积由上世纪末的1.2万公顷恢复到5.31万公顷,其中自然湖泊湿地近200个,百亩以上湖泊128个12.32万亩,河湖水系面积达到建成区面积的10%。

同时,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银川实施“西扩东连”项目:“西扩”即实施银川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及湖库水系综合整治项目,计划通过3年建设,修复水域面积0.4万亩,新增水域面积1.9万亩,继而完善银川市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体系,整体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为产业集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东连”则是先后完成滨河大桥黄河湿地公园水系开挖、银青高速南侧湖泊水系清淤整治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连通整治水系13.1公里、湖面6760亩。

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银川市采取扩湖增容、退田(塘)还湖、河湖连通、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修复、湿地管理等项目建设,最大限度重现“七十二连湖”景观,全市现有典农河、排水沟道66条1000公里,100亩以上的湖泊128个,已建成鸣翠湖、阅海、黄沙古渡、宝湖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鹤泉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及6处自治区级湿地公园、3处湿地保护小区、8处市级湿地公园;三区湿地率达到10.65%,三区湿地保护率达到78.5%。自2002年以来,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的空气湿度从30%提高到如今的50%。

来源:学习强国客户端

作者:寇莉苹

Hash:973d676a81d7835be63142abddc131500f96f2fe

声明:此文由 宁夏环境保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