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郊区有座知名书院:千年历史诞生数百进士,被誉为最古老大学

湖北省的武汉市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一座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早在千百年年前,楚地文化就已盛行在以长江为主轴的毗邻区。相对来说,作为省会的武汉市,也有数千年的文化沉淀,遗留下来数不胜数的历史古迹比如说在远城区新洲境内就有一座知名的书院。这座书院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共孕育出数百名进士,成为元明清三朝鄂东文人摇篮,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大学,它的名字叫做问津书院

对于学校的认知,大部人的想象和印象是一致的,但若将时光向前推移百年,则即便是在相同的地方,学校的形态也完全不同,主要原因在于时代变迁。在传统文化里,大众对于学校的了解源自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名词“私塾”,如若继续拓展,规模更大且带有官方性质的高等学校叫做“书院”,只是这毕竟都是过去式。相对来说,如今的学校和院校代替了之前的私塾和书院,即便遗留下来的如问津书院,也成为古物一般的存在,换句话说,这座问津书院的价值更体现在文化和艺术价值上。从千百年前的《论语》中走出来,“子路问津”化为一座实物机构,穿越厚重的时光,它现在已凝结为一块文化的瑰玉,受人追思。

客观来说,从有据可考的西汉年间到现在,简单的问津书院四个字,早就被赋予了完整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一样树立在僻静的孔子河村村畔,一样隐藏在绿树平地之上,摘着光影和天空留白,问津书院坚固如初,只是大部分游客可能都无法理解,这一座看似普通的建筑,能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如此厚重的身形。毕竟,以此为原点,不说中心城区武汉尚在几十公里之外,就算是最近的新洲城区也有数公里之遥,走过一条专门的红色旅游线,再周转几条省道国道,穿过寂静的村庄,城市仍然遥不可及,而另一个方向上的书院也飘飘无踪影,它隐匿得像是一处世外桃源

从书院的名字来看,“问津问津”,出自儒家经典《论语》,也就是与大圣人孔子有关。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确实有传统人文底蕴,问津书院所在地为孔子河村,一座非常低调又安静的村庄,如果没有问津书院,它与大部分庄子应该并无两样,乘车一溜烟就过去。有了问津书院的知名度,前来拜谒的游人似乎多起来,尤其是在相关部门重修书院之后,这座小有规模的建筑,立在一方绿林植被和山水之间,成为山水田园典范。爱好旅游且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每次到此,必会着重提及论语和孔圣人,感受文化的熏陶,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座与孔圣人有关的书院。

游览问津书院,从各地汇集到新洲区,沿着红色旅游线,宽阔的马路直通目的地。书院在马路边上,修建得极其开阔,基本上很远就可以看到一块广场和植被区,根据箭头指示寻找停车场,下车就是景区范围。千百年前的书院,如今的景点,名字主体的变化都比不上一座偌大的实物带给人的震撼直接。从书院前的广场进仪门,再继续往里走到厅堂,可以看到书院的布局和结构,这是修缮后的样子,更古老的颜值照片则要再找一找。建筑是在其次,书院里很多文艺珍品更有参考价值,游逛一趟,似乎是在听一场光影的报告。

从书院的外部看,建筑主体坐北面南,傍山依水,有明显的规划设计痕迹,千百年前不知道是否也是这样的规模。俯拍的角度来看,整栋建筑都是标准的轴对称布局,美感突出,再加上砂石和黑瓦,红柱和檐廊,凑成了带有南方建筑的风骨。这样的书院是真实还原还是进一步拓展而来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它的四周还有很多自然田野,纵横阡陌的小路井然有序,是很多村庄最常见的状态。漫步周边,零星的建筑和民房,安静的氛围,蔓延无边,给人非常轻松的体验。

在历史上,问津书院是真正的人才诞生地,它孕育有“元明清”三朝数百名进士,被称作鄂东文人摇篮,同时,又因为自身建设年代久远,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大学。实地游览书院,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行走在讲堂和大成殿里,在灯光下,看着展厅里的古物,令人怅然若失。一方面,这是一件件真实的文化遗迹,另一方面,它隔着一块块玻璃,沉静地就像密封了一般。要知道,同样是数百年前,在这样一个低调的地方,屋檐村落,朗朗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反复传诵,成为入仕敲门砖之一。

游览完书院,再回到大门前,天气晴朗一片,冬日的光线很淡,空气里还是干燥的触觉,正对着书院的马路,车水马龙。料想千百年前肯定不是如此景象,那时候的乡村小道,静寂无边,书院所对的村舍屋檐,一派祥和气息。围坐在桌椅之下,厅堂左右,学识之士正襟危坐,他们眼里的书籍和前程,也不知道相连的有多紧密。

Hash:fe9436a42d9eec39bcff60bb5139e224fb016e5c

声明:此文由 喵星人日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