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读美文丨汉口电话局的前世今生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为了纪念国际电信联盟的建立,强调电信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国际电信联盟在1968年第23届行政理事会上,决定把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每年5月17日都要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所确定的电信日主题开展纪念活动,宣传电信的重要性,普及电信科学技术,培养年轻一代对电信的兴趣。2006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把世界电信日和世界信息社会日合并为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推动人工智能的正当使用,造福人类。
▼
中山大道上的老建筑,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风格各异,争奇斗妍。坐落于中山大道合作路口的汉口电话局大楼,精巧典雅,是一座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也是武汉城市电信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汉口电话局大楼建于1915年,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仿麻石粉刷,做横向线槽、砖砌花饰,朴实轻盈。入口置于正中,四根古典式立柱分列两侧。三层设水平腰线,临街面设有出挑阳台。屋檐正中立有一个三角形牌面,檐口女儿墙富有变化。
在近代城市中,信息传递需求与日俱增,而电信作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被引进与推广。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武汉顺应这一趋势,电信业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1899年汉口电报局开始兼办电话业务。次年,张之洞在汉口和武昌兴办市内电话,始为官办电话,汉口电话局设于今民生路。作为舶来品的电话,自此在武汉落地生根。
在当时大多数武汉人心中,电话还是一个相当新奇的通讯工具。一首《汉口竹枝词》如此描写道:“两地迢迢一线通,非关月老系红绳。声音宛在人何处,消息传来在个中。”从月老的红线联想到两地通话的电线,从“声音宛在人何处”的惊叹中,诗词写出了电话的神奇功能与传递“声音”的便捷。
因扩展业务缺乏资金,1907年汉口电话业务招商承办,由地皮大王刘歆生等筹资。从官办电话转变为商办电话,汉口电话业迎来了一次命运转折,市内电话用户大有增加。至1911年,市话用户已由最初的二三十户增至112户。到了1914年,汉口电话业的发展又迎来转机,交通部出资将汉口商办电话收为国有,1915年又将由西门子洋行经营的汉口租界电话收归国有。至此,汉口电话系统的管理归于一体,迈上新的起点。
由于汉口电话局的房屋与机器已不适应发展要求,1915年,交通部在中山大道合作路口建新式电话大楼,改装新机。1917年5月,汉口电话局迁入新址,定名为武汉电话局。新机新房新气象,其时的武汉电话局已非昔日可比。1934年2月,武汉电话局新装西门子自动交换机4000门。这时,武汉市内电话已统一为自动式电话机,总容量达8500门。这是武汉装用自动电话交换机之始。抗战胜利后,市内电话业务均划归武汉电信局,并延续至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业的新技术、新业务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而汉口电话局大楼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电信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缘分一直持续至今,它曾经目睹了汉口电信业的兴起。如今,它作为中国电信武汉江岸区分公司,依然守望着这座城市电信业的繁荣。
(选自《武汉中山大道》)
《武汉中山大道》
作者:武汉市文化局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年: 2017-03
定价:58元
◆◆ ◆ ◆ ◆ ◆ ◆ ◆
Hash:5a1b9c860d8492a886eeeeaabdbbbcdc5ff2b066
声明:此文由 阅读武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