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规模最大的辛亥革命博物馆
提到武汉,就不得不说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枪,从此革命之势开始燎原。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土崩瓦解,中国开始进入共和时代。
如今,100多年过去了,革命先驱的英雄伟绩依然被世人所感叹。全国关于辛亥革命的博物馆、展览馆等展示展出不计其数,但位于武汉的辛亥革命博物馆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
【P1】辛亥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 ,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它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 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P2】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是“晚清中国”,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两侧的巨石状的“耻辱”,每个巨石上都刻有清政府与各个列强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诸如臭名昭著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虎门条约》等。
【P3】正对着“巨石耻辱”的是一块蜡像群,近景是谈判或者签约场景的还原。桌子的两头,一边清政府官员,一边是各国列强。背景是故宫的缩影,天空上乌云密布,足以表明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昏暗无比和“不见天日”。
【P4】清政府官员这边,前面坐着的三位均是红宝石顶的双眼花翎,应该是正一品官员,我想不是李鸿章就是奕 了;后面紧挨着站立的三位是蓝宝石顶单眼花翎,应该是三品官员;最后面还有两位应该侍卫或者随从之类的蜡像。就是这些人,代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们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P5】顺着展馆往右走,就能看到“垂帘听政”的蜡像场景。仿古式的大门紧闭,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里面昏暗的灯光,幼年的光绪皇帝坐在龙椅之上,跪拜和站立的大臣一幅恭恭敬敬、唯唯诺诺的样子,其实他们真正害怕的应该是光绪后面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P6】“垂帘听政”的对面便是“百日维新”的展示,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画像和作品,还有著名的公车上书的文章;旁边还有“戊戌六君子”的故事与画像。
【P7】“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后,清政府对内剿灭、对外妥协,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却遭到了外来列强的蛮横对待,就算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还要办理列强允许的通行证,简直可笑!
【P8】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革命先驱孙中山等人终于决定救民族于危难。图为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在广州策划起义前,由陆皓东设计、孙中山手绘的青天白日旗,以作为起义的旗帜。
【P9】同时,国内各地都爆发了反对列强、抵制外货的运动。尤其是针对美国虐待华工、迫害华侨的抵制美货运动,影响较大。
【P10】民众意识也逐渐觉醒,学生开始参与革命。全国各地纷纷出版刊物,以唤醒民众保家卫国的意识。《警世钟》、《革命军》、《汉声》、《苏报》、《浙江潮》等刊物相继出版,对清朝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与舆论压力。
【P11】创立于日本的《湖北学生界》,宣传民族独立,抨击君主专制,鼓吹民族民主主义,大声疾呼“我国民宜持定主义,破坏倒灭满清之政府,而自建设政府”。后改名《汉声》,前后共出八期。该刊存世量稀少,对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留学生爱国革命思想有很高价值。
【P12】一时间,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各种刊物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势不可挡!
【P13】时势造英雄!孙中山等人终于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虽然最终失败,却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大义凛然便发生在这次起义中。博物馆里收藏了当时的一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义录》,里面记载有72烈士的姓名和事迹。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Hash:b663c8f7efb07065e9c027df63bc14847d171d03
声明:此文由 千帆远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