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文学┃秋萍凋零音容宛在——深切缅怀战秋萍会长 作者:视野

2020年•第74期 - 总第3082期

本期作者简介:

邵体平,笔名,视野。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1953年出生于安徽蚌埠。1965年毕业于蚌埠第一实验小学,1968年毕业于蚌埠第六中学,1985年毕业于安徽蚌埠职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2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1997年获高级政工师任职资格。1999年——2013年任中国民主建国会蚌埠市委会办公室主任。

1982年起发表作品。至今,陆续拍摄、播出和发表电视剧、广播剧、小说、传记、报告文学、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四百多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祖传秘方》、《张汇滔烈士传》;电视剧《生活不会欺骗你》、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国魂不死》;报告文学集《金木水火土》、《杨氏微雕艺术》;长篇纪实《淮上军》、《张汇滔年谱》、《视野无边》等。

JIANG HUAI WEN XUE

JIANG HUAI WEN XUE

秋萍凋零 音容宛在

——深切缅怀战秋萍会长

作者 | 视野(张汇滔研究会副秘书长)

2020年11月22日,手机微信的一则消息令我震惊:

民革安徽省委会领导人,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委员,政协安徽省委员会第六届、七届委员,第八届、九届副主席,第九届民革中央委员,第九届、十届民革中央常务委员,民革安徽省委员会第九届、第十届主委战秋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1月20日17时06分在合肥逝世,享年80岁。

尽管我知道战秋萍会长沉疴在身,但她离世的噩耗还让我难以接受。战秋萍1999年担任张汇滔研究会会长以来,20年间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呕心沥血所作的操劳,一件件,一桩桩涌上心头,历历在目。锥心之痛,难以释怀。

致力民间统战

张汇滔(1882-1920)名维藩,字孟介。1882年出生于安徽寿州,1898年入伍安庆武备学堂。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警监学校,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江皖支部副支部长。辛亥革命时期,张汇滔任淮上军总司令。1911年11月4日光复寿州,继率部三万余众先后光复蚌埠、怀远凤阳颍州等23个州县,促成安徽独立。民国九年(1920年)1月29日,张汇滔被北洋政府安徽督军倪嗣冲派遣刺客暗杀于上海。张汇滔遇刺殉国,孙中山先生悲不自胜,亲题张汇滔挽额“国魂不死”。

为弘扬国魂精神,蚌埠市政协委员、张汇滔之孙张家宁发起成立张汇滔研究会。

基于张汇滔将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安徽省委、安徽省委统战部、民革安徽省委和安徽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战秋萍为会长,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原公安部副部长王仲方、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秦德文为顾问的张汇滔研究会,经蚌埠市民政局批准成立。

1999年8月18日,张汇滔研究会成立大会在蚌埠市政协常委会议室隆重举行。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李赣骝;安徽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安徽省委统战部部长秦德文;蚌埠市政协主席郑大发、中共蚌埠市委副书记花建慧;民革安徽省委主委战秋萍;蚌埠市政协副主席、蚌埠市委统战部部长徐本开等领导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张汇滔烈士的后裔和故乡寿县副县长赵志华、寿县政协、统战部有关领导和代表共150人参会。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安徽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秦德文为张汇滔研究会成立揭牌。并欣然前往张汇滔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考察参观。

秦德文在张汇滔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反复强调:张汇滔是安徽最大的统战对象,希望研究会积极发挥民间统战的独特作用,为祖国的统一多作贡献。

战秋萍会长表态:张汇滔研究会将致力于民间统战,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服务。

2000年5月21日,张汇滔研究会与民革安徽省委在合肥联合举办孙中山先生手迹展示暨张汇滔研究座谈会。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主委、张汇滔研究会会长战秋萍(主席台左二)主持会议。

指导社团活动

战秋萍身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公务繁忙,然而担任张汇滔研究会会长后,战秋萍总是抽出时间,竭力指导社团活动。

在中共蚌埠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在中央和省、市民革的关心支持下,作为具有统战性、学术性的民间团体,张汇滔研究会在海外统战方面,积极开展会务活动,为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海外统战工作的深入发展,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

2000年5月21日,民革安徽省委与张汇滔研究会联合在合肥召开“张汇滔研究座谈会”。安徽省政协、安徽省委统战部、蚌埠市政协、蚌埠市委统战部、张汇滔研究会及《人民政协报》、《团结报》、《安徽日报》、《江淮时报》等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共30余人参会。

张家宁现场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为张汇滔题写的“孟介同志千古 国魂不死 孙文敬挽”挽额手迹和章太炎、田桐等先生的墨宝、陈立夫先生的题词。

座谈会上,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主委战秋萍;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李志远;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黄舜;蚌埠市政协副主席陈锡瑶;蚌埠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朝标等领导同志先后讲话。

应邀参会的安庆市党史办主任李银德、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承伦等专家在会上发言呼吁,就深入研究安徽辛亥革命史迹,尽快恢复安庆张汇滔陵墓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

战秋萍会长特意安排书画家张安全回忆了精心修复孙中山手迹的过程,让我讲述了采访创作《张汇滔烈士传》的体会。《蚌埠日报》记者翟艳萍随同采访。

应邀参会的安庆市党史办主任李银德、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承伦等专家在会上发言,就深入研究安徽辛亥革命史迹,尽快恢复安庆张汇滔陵墓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

恢复安庆张汇滔陵墓这一敏感话题再起波澜。

安排住宿时,我和负责会务的同志商量,为战秋萍会长安排了套间,便于接待专家学者。战秋萍得知后要求退掉,并严肃表态:“要勤俭办会。我不住套间,也不要单间。”她看了记者翟艳萍一眼,说:“我和我的学生住在一个标间。”

此事,令我感触颇深。事后,我半开玩笑地和翟艳萍打趣,她享受省部级待遇。

张汇滔研究座谈会后,在战秋萍会长提议下,民革安徽省委展开调研,于2001年2月在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第056号《尽快恢复修建辛亥革命烈士张汇滔陵墓的建议》的提案。

2006年2月,民革安徽省委在安徽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再次提交第0439号提案,就恢复张汇滔墓园提出建议。

2007年11月17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右四),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左四)在北京会见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张汇滔研究会会长战秋萍(左三),副会长张家宁(右三)、张朝标(左二),研究会理事邵体平(右二)、尹若康(右一)、高国防。

筹备书画展览

2001年10月10日,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和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共同在合肥久留米美术馆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书画展”。安徽省政协主席方兆祥、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主委战秋萍出席开幕式。

由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里程碑。为缅怀前辈先贤的丰功伟绩,弘扬光大辛亥精神,书画展从2001年4月份开始筹备,共收到书画作品200余件,评委会遴选出100幅作品参展。

为了筹备好此次书画展,战秋萍会长指示民革安徽省委宣传部陈杰部长多次与张汇滔研究会沟通。在战秋萍会长的直接指导下,张汇滔研究会精心选送的孙中山先生为张汇滔亲笔题写“孟介同志千古 国魂不死 孙文敬挽”的挽额手迹、章太炎、田桐等先生的墨宝、陈立夫先生的题词、台湾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题写的十幅作品全部入选。

“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书画展”有传统的国画、书法和篆刻,也有油画、水彩画、装饰画、版画、雕塑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既有气势非凡的巨幅或多幅条屏的组合,也有匠心独运、精致工细的美术小品。讴歌孙中山、宋庆龄、张汇滔、徐锡麟、秋瑾等辛亥民主先驱的主题作品,更是倾注了画家们的大量心血。整个画展充分体现出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辛亥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徽民革的整体形象和民革党员的精神风采。

特别是张汇滔研究会选送的孙中山、章太炎、田桐、陈立夫、林洋港的手迹,参展时好评如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999年8月18日,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张汇滔研究会顾问李赣骝(前排中)在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张汇滔研究会会长战秋萍(前排右),时任蚌埠市政协主席郑大发(二排右二),时任寿县副县长、张汇滔研究会副会长赵志华(前排左)的陪同下考察张汇滔故乡寿县。

开辟教育基地

辛亥史迹,淮上丰碑!战秋萍会长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张勋惶惶然弃城乘车北逃。淮上军总司令张汇滔命令淮上军在蚌埠小南山步防,阻截仓惶北窜回京复命的清江南提督张勋,史称“蚌埠小南山战役”。此役,堪称安徽辛亥革命的壮举,淮上军牺牲达88人之多,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立下不朽功勋。阻击战中后的第28天,中华民国成立,为了纪念牺牲的淮上军将士,孙中山签发命令,特在蚌埠小南山上建造纪念碑一座,但此碑不久便被张勋、倪嗣冲部所毁。

2001年10月8日,经蚌埠市政协提案建议,淮上军纪念碑在小南山得以重建。

战秋萍会长在题为《蚌山之役淮上丰碑》的讲话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高度赞扬了辛亥革命时期张汇滔领导的淮上军为推翻清朝政府所做出的伟大历史功绩。

重修的淮上军纪念碑,位于蚌山西南坡,枣红色四面长方形的碑体,整体庄严肃穆,正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李景上将题写的“淮上军纪念碑”,古朴苍劲。背面的《淮上军纪念碑重修记》,记载了淮上军辛亥年间阻击张勋的壮举。东面雕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原副部长王仲方题写的“淮上军精神万岁”,西面则铭刻88名阵亡将士名录。

2003年10月8日,孙中山1920年挽张汇滔的题词手迹“国魂不死”被镌刻于蚌山之麓的岩石之上,每字50公分见方,醒目壮观,气势非凡。2004年10月6日,民主革命先驱、淮上军总司令张汇滔半身雕像制作完毕,安装在蚌山西南坡的淮上军纪念碑之上。

2004年10月8日,安徽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秦德文、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花建慧为张汇滔将军塑像揭幕。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张汇滔研究会会长战秋萍在张汇滔塑像揭幕仪式上致词:张汇滔将军半身塑像的落成,与淮上军纪念碑浑然一体,和此前镌刻于蚌山之麓的孙中山为张汇滔的题词手迹“国魂不死”相得益彰,形成一组令人景仰的人文景观。为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人们不应忘记历史,要缅怀革命先辈的历史功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2007年12月,“淮上军纪念碑廊”竣工。

淮上军纪念碑廊占地约5亩左右。碑廊呈四合院状,南墙为书法长廊,北墙为张汇滔将军生平业绩的长廊。南墙精心制作“淮上军精神万岁”大型浮雕一座,世纪伟人孙中山,国家领导人何鲁丽、周铁农、赵扑初,台湾知名人士陈立夫、林洋港、郁幕明、蒋孝严、叶万安、海外华人领袖韦玉华等题词,以及全国著名书法家颂扬张汇滔和淮上军烈士的书法作品34方石刻率先入廊。

经过多年的修葺,两岸同胞共同景仰怀念的蚌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具规模。

2012年12月,经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蚌山淮上军纪念碑、张汇滔塑像、淮上军纪念碑廊成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10月8日,张汇滔将军塑像揭幕后,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主委、张汇滔研究会会长战秋萍(右二),时任安徽省蚌埠市人大党组书记李景江(左二),时任安徽省蚌埠市政协副主席徐本开(右一)会见张家宁。

扶持陋室精品

2003年5月,战秋萍会长建议,为了呼应台湾林洋港等知名人士赠送的《两岸双赢》杂志,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更加集中地反映张汇滔将军等民主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增进海峡两岸的友谊、沟通、理解、互信,有必要创办《张汇滔研究》期刊。

2003年以来,国家对刊号的申报提出严格要求。为此,战秋萍会长指示张家宁、张朝标、视野、尹若康、王风雷、高国防等多次赴北京,去合肥,协商洽谈。

经民革中央、安徽省政协、安徽省委统战部、蚌埠市政协、蚌埠市委统战部协调申报,在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刘苹局长的大力支持下,张汇滔研究会成功申报内刊,2003年6月10日,经安徽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张汇滔研究》季刊创刊。中共蚌埠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朝标出任社长、总编辑。视野、王风雷、尹若康任副总编辑。

战秋萍会长要求:条件所限,但《张汇滔研究》要陋室出精品。刊物宗旨确定为:研究辛亥史迹,探讨统战理论,推动和平发展,振兴华夏经济,扩大海外联谊,促进祖国统一。

交流范围:全国统战系统、国内部分辛亥史研究单位以及有联系的台湾知名人士。

重任在肩。组稿、审查、排版、插图、校对,编辑人员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担当。

2003年6月20日,《张汇滔研究》创刊号问世,果然不同凡响,其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文图并茂,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

战秋萍会长看到样刊,十分满意。她语重心长地对我叮嘱:朝标主编很忙,你是《张汇滔传》的作者,副总编,编辑刊物要多多用心。她还关切地问我:有什么创作计划。

我如实汇报:战主席,我正在创作长篇纪实《淮上军》。

战秋萍会长闻言一乐:那好呀,我愿意当《淮上军》的第一读者。

三年后,我到合肥参加会议,特意将《淮上军》书稿交给战主席,请她审稿后为之作序。

几天后,战主席在民革安徽省委办公室将亲手签名的《序言》交给我:江淮之子、民主革命先驱张汇将军和他领导的淮上军,这一群体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振兴中华而表现出的英勇捐躯的国魂精神,是蚌埠的骄傲、安徽的骄傲、乃至中国的骄傲。谢谢你,《淮上军》再现了这一光辉史实。

2006年10月,纪实文学《淮上军》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2005年1月4日,《张汇滔研究》杂志社的编辑人员前往北京,向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周铁农汇报,周铁农非常高兴,高度评价张汇滔研究会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欣然提笔为《张汇滔研究》期刊题词:“两岸友谊桥,祖国统一路”。

2007年11月17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在北京会见战秋萍会长和《张汇滔研究会》杂志社社长张家宁、主编张朝标、副主编视野、王风雷、尹若康、高国防时称赞:“你们办的杂志非常有特色,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很有影响。”

2009年3月31日,战秋萍会长、副会长张家宁、张朝标前往合肥汇报工作,安徽省政协主席杨多良听取报告后赞扬:“《张汇滔研究》杂志办得很好,你们要克服困难,继续办好。”

民间统战刊物《张汇滔研究》,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宣传对台政策,成绩显著,受到海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传媒。《张汇滔研究》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十多年来不间断出刊,向海内外赠阅杂志25000人次。台湾国民党上层人士连战、林洋港、宋楚瑜、郁慕明、马英九、蒋孝严等均给予高度评价。

2013年8月15日,中国国家图书馆致函《张汇滔研究》杂志社,将《张汇滔研究》杂志“永久入藏国家总书库”。

1999年8月18日,张汇滔研究会在安徽省蚌埠市成立。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中),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秦德文(右二),时任蚌埠市委副书记、市长花建慧(右一),时任蚌埠市政协主席郑大发(左二),副市长战秋萍在大会主席台就座。

促成陵园重建

2006年3月5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战秋萍等八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呈送2762号《关于尽快恢复民主革命先驱辛亥革命烈士张汇滔墓园的提案》。真情呼吁,充分认识复建安庆张汇滔烈士墓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06年年6月初,安徽省政府皖办案字[2006]15号文件,就全国政协2762号提案作出正式答复。安徽省政府认为:复建张汇滔烈士墓园是对烈士的纪念,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我省历史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省政府决定:在安庆市恢复张汇滔墓园,并要求安庆市政府认真落实。

2007年8月,安徽省政协杨多良主席,战秋萍副主席就张汇滔墓园复建问题,专程前往安庆,召开全国政协提案督办座谈会。就张汇滔墓园复建工作展开热烈讨论,杨多良主席、战秋萍副主席分别提出办理要求,安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均当众表态,承诺:“一定把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滴水汇滔,淮上英杰。欲问国魂今安在,青山有幸埋忠骨。

2011年5月,张汇滔陵园复建工程动工,2013年10月张汇滔陵园竣工,工期历时两年零五个月。

张汇滔陵园纪念核心区,跨越狮子公园规划中的历史文化景区和“林泉高致”景区,面积3.11公顷,整体设计构思,紧扣“国魂”;整体布局为外围控制区和纪念核心区;南北向长度约213米,东西向长约100米。以中部纪念广场为核心,与入口广场区陵园区,构成纪念中轴,轴线西侧的天池景观区和纪念馆区,作为主轴的延伸和拓展,形成“一轴、一核、两区”的规划结构,工程建设项目包含:牌坊、“国魂不死纪念碑”、张汇滔纪念馆、浮雕墙、主墓道、墓冢、景观小品、塑像、碑刻、战壕、天池、石狮、亭阁等建筑

墓阶38级(象征张汇滔38岁殉国),纪念塔高19.12米(象征中华民国诞生于1912年),塔的二侧为大型浮雕;计划中的纪念馆占地7.5亩,馆建面积2000平方米。

陵园入口处是一座巍峨的纪念牌坊,庄严肃穆。方形广场中间设置景观石和花坛,两侧山势环抱,牌坊之上,镌刻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的题词:“张汇滔陵园”,字体古朴,笔力遒劲。

从纪念牌坊到纪念碑广场约100多米,墓道两旁,错落有序,排列着大型系列石雕“辛亥首义”、“淮上风云”、“喋血蚌山”、“皖浙起义”等主题纪念雕刻,线条流畅,美观生动,勾起人们对张汇滔将军战斗一生的深切回忆,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联想。

茂密花木丛中的纪念碑广场,视野开阔,花岗岩地面,广场中部,矗立高达11米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由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组成。碑座四面为红色花岗岩;碑身为一组多曲面几何造型,从底部到顶部逐渐收拢,简洁、大气,给人一种崇高、有力的感受;碑身高大壮观,正面镌刻孙中山先生为张汇滔烈士的题字手迹:“国魂不死”,令人肃然起敬,怦然心动。

战秋萍会长对全国政协提案的办理结果表示满意。

致力民间统战;指导社团活动;开辟教育基地;扶持陋室精品;促成陵园重建。战秋萍会长20年间呕心沥血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统一所作的操劳,成果硕硕。

斯人已去,功业长存,秋萍凋零,音容宛在。战秋萍会长安息。

2005年5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左)在马鞍山市亲切会见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主委、张汇滔研究会会长战秋萍。

创文学净土

◎手迹 作者:视野 ~ 解读穿越百年的时空对话

◎蚌山丰碑——蚌山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 作者:视野

◎空 坟 作者:视野 ~长篇纪实《国魂不死》、《淮上军》采访创作手札

◎拳拳爱国心~旅美华人张教平的所为所悟 作者:视野

华盛顿的幽灵 作者:视野 ~美国见闻之二十四

◎辫子屠夫(电影文学剧本) 编剧:视野

候鸟之趣(寻找银滩~北海纪行之三) 作者:视野

◎中篇小说 - 房东(上) 作者:视野

◎中篇小说 - 房东(下) 作者:视野

◎家歌(短篇小说) 作者:视野

◎蚌埠记忆 作者:视野

◎我的1968 - 插队生活拾零(中篇小说) 作者:视野

主编:枫叶

编辑:书童、傲雪……

Hash:506c296393c7520628cc67e5e3c6b28e5fce4f8f

声明:此文由 江淮文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