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地下8000年的“村落”,推翻了“家鸡起源于四千年前的印度”的说法

武安市中国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收藏的石磨盘、石磨棒。(张海江 摄影

一幅8000多年前磁山人的生活图景。(张海江 摄影)

类似现代组合式炊具,陶盂支脚,陶盂和支架,原始的鼎与釜。(张海江 摄影)

河北省邯郸博物馆内展示的磁山先民在河边台地建房的模拟场景。(张海江 摄影)

磁山文化遗址所在位置示意图。(张海江 摄影)

位于河北武安市磁山镇的中国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张海江 摄影)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村东的南洺河岸台地上。1972年冬,磁山村在开挖水渠时,发现了一座沉睡地下的“原始村落”。磁山遗址中发掘出土的黍,经鉴定最早已有10300年的历史;磁山遗址中家犬、家猪和家鸡等动物骨骸的发现,证明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已经开始驯养家畜家禽,这推翻了“家鸡起源于四千年前的印度”的说法;大量碳化核桃壳的发现,也推翻了西晋时期张华《博物志》所载“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的说法。

八千多年前的磁山(现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镇),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粮食及其它作物。磁山东鼓山隔河相望,西依红山,远处层峦叠嶂,森林茂密,经常有野兽出没,成为狩猎的好场所。巍峨的红山和鼓山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这片温馨家园。

在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边,有一块高高的台地。远远望去,就能看到台地上排列着一群低矮的房子。那圆锥形的屋顶,好像一簇雨后从地下冒出来的蘑菇。这些房子由木质结构建造,使用树条或苇子编织的箔把四周围起,用麻绳或荆条捆绑好。房顶由木杆支架好,上面盖有席子,覆盖着谷草或其它茅草。在屋墙和屋顶上抹有一层厚厚的泥,晾干后用火烧烤,就成了坚硬的屋墙和屋顶。这样建造的房屋,不怕风刮雨冲。屋内配备着灶火,地面铺着谷草、兽皮,并放置着生活用品,这在当时地球上人类还处在树栖、洞居时,磁山先民已经住上了别墅

白天,村子里几乎看不到成年男子,他们一大早就出去耕种土地,捕鱼打猎,或者干其它活去了。妇女们留在家里忙着家务劳动,她们有的正在用鸟头形支脚陶盂熬小米粥;有的留在家里看孩子;有的在使用最早的纺织工具:陶纺轮、骨匕、骨梭、角棱等在麻织植物纤维布匹;有的用网梭正在用植物纤维、动物筋条编织鱼网;有的结伴在洺河两岸森林中,自家房前屋后采集榛子、小叶朴、枣和核桃等野果;还有不少妇女和儿童在南洺河岸边正在拾河贝、丽蚌……

在南洺河的河中,磁山先民正在用鱼网捕鱼,手握前面插着鱼鳔系着绳索的镖枪,正在向水中游动的鱼刺去,挣扎的鱼被连着鱼鳔的绳索拽了上来,刺中的鱼终究未能逃脱磁山先民手中。在洺河两岸的森林中,无数的鹿、獐子、金钱豹、花面狸、猕猴等动物在原野中栖息、奔跑,男人们几人一组,正在狩猎,狩猎的主要工具是弓箭。箭头用骨料制成,十分锐利,可以射击跑的较快的动物。此外,还有使用陷阱、围攻、火焚等方法。

一只只凶猛的野兽在智慧的磁山先民手中被擒获。有的男子在使用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石磨棒)对收获储存起来的谷子脱皮;有的男子在用谷子、谷糠以及采集到的野草来饲养家禽、家畜。更多的男子出现在田间地头进行耕作。(磁山文化时期处在母系社会时期,父系氏族社会萌芽已经产生,当时,已经走向“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繁重的农业劳动和饲养家畜劳动,逐渐由男子来负担。男子在社会生产上,越来越比妇女起着更大的作用,最后完全代替妇女,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磁山文化,成为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村外不远草地上,放牧着牛和羊,村子里的房前屋后,有几只小猪在奔跑,几只小鸡在啄食,狗都跟着主人出去打猎了,因此,白天很少听到狗叫声。房子的附近,烧制陶器的窑场正在冒着一缕缕青烟。磁山先民把细腻的黏土调好,搓成泥条,然后在用泥条回旋盘成陶坯的雏形,或者用泥圈叠筑成一定形状粗坯,然后蘸水修整、磨光,根据陶型用途刻画、压印不同的图案、水纹、谷穗、阳光等最原始文字符号。

夜幕降临,男子们拖着疲劳的身体回到各自家中,灶火发出昏暗光亮,屋子里充满了烟。灶火上支着一件陶器,里面烹调着粟米或兽肉。晚餐以后,一家人挤在铺着谷草和兽皮的地面睡下了。他们准备着第二天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生活资料,为争取生存和改善生活条件作出更紧张的斗争。

村子外面,临河不远的台地是一块块耕地,为了扩大耕种面积,他们在隆冬或初春的时候,用磨得很锋利的石斧把树木砍倒,然后放火焚烧,开辟出一片新的耕地来。去年耕地上的杂草也一同烧掉,烧下来的草木灰成了天然肥料。等到下过春雨,他们用石铲、骨铲来松土耕地。用带尖的小木棒划出留有一定行距,按一定规矩划出较直的土沟,这样种出的庄稼宜管理。把粟的种子撒进土沟里,然后负上一层土,播种就完成了。不多天,禾苗出土了,长到一定程度,根据谷苗稠稀,还要进行间苗。在平时根据墒情及时进行灌溉,除杂草。

磁山文化时期,田间管理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实践中总结出成功经验,向其它地区传播。磁山文化是原始社会农业革命鼎盛时期。庄稼成熟了,他们用磨光的石镰、石刀收割庄稼。把收割下来的谷子,用蚌刀、骨刀去掉谷穗。把谷穗统一晾晒起来,用木杵敲打脱粒。脱粒以后的谷子,放到储粮窖穴中去。这些储粮窖穴是磁山先民一大发明。磁山先民用最原始的工具,石斧、石铲并且按照一定规矩把“湿了拧,干了硬,不湿不干挖不动”的红粘土挖掘成数量惊人的5—6米深的圆角长方形窖穴。这是磁山先民创下的人间奇迹,八千年世界上最伟大工程。

磁山是中原地区一支强大部落首领所在地,磁山先民当时有了最早的日历“陶蓍草器”、“圭盘”,时常举行重大祭祀活动。各个地域氏族单位都会派人前来参加,场面隆重而热烈。祭祀场上,摆放着核桃、枣、谷物,宰杀的猪、狗等贡品。女人们戴上发卡,梳理发型,佩带上贝饰品,穿上新“衣服”,强壮的男子穿戴整齐,也加入其中,在祭祀中间共同跳起原始的“舞蹈”,一起前来崇拜神灵,共同祈祷。期盼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祭祀活动由部落首领主持,用陶蓍草器进行占卜,圭盘用来测算节气。使用陶丸、圭卜日影历数,预算与预报天象及节气的到来,最后用麻绳打结,把这些重大事情“记载”下来。

(作者:张海江,现任中国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磁山文化研究会会长。)

Hash:328123523d23e5ec8c715c4b1d03b73ef7b73d8a

声明:此文由 建安视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