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翻家里相册!这15张照片马上让你变网红!

中山大道改造工程已经接近尾声

沿线38处老建筑已有九成完成立面修复

但在修复中遗憾发现

有15处老建筑因找不到原始图片、资料

旧貌难寻,无法精确复原

小伙伴,你那里有老照片吗

长江日报发起全球征集

希望能找到相关建筑老照片

寻回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

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现状(资料图)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路5号,建于1905年。1927年1月1日起,国民政府正式在汉办公。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设于该楼。旧址占地面积约为464平方米,属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三层砖混结构。

铁路饭店旧址

铁路饭店旧址现状 资料图

汉口荣宝斋汉润里沿街建筑

1934年7月,北京荣宝斋总店在汉口交通路口创办荣宝斋汉口分店,经营文房四宝、书画篆刻并兼营装裱制作。

中山大道889号

民居(不可考)。

法租界消防队旧址

法租界消防队旧址现状资料图 来源网络

位于汉口岳飞街19号,是一栋具有法式风格的2层洋房。1914年,法租界巡捕房的消防队在这里成立。

德里

德里旧址现状 资料图

建于1901年,位于汉口大智门车站前的车站路附近。作为武汉最早的里份,三德里以主巷道为轴,左右各有6排石库门二层楼房,共76栋,也是武汉最大的里份之一。其建筑风格参照了上海石库门的风格,富有欧洲古典气息,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前后开门,前后门都正对笔直、整齐的马路。

岳飞街28号—34号

岳飞街旧址现状 资料图

胜利街257号

胜利街257号 现状 资料图

中山大道909号

民居(不可考)。

汉口真光照相馆旧址

照相馆旧址现状 资料图

武汉第一家由国人所办的照相馆,于1919年在德明饭店对面开业,器材从国外进口。真光照相馆为武汉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

汉润里

汉润里沿街建筑现状 资料图

位于南京路车站旁,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住宅的结合体。整个里 份共40余栋住宅,二层砖混结构,内部布局紧凑,房屋内空高,进深大。汉润里原为一些民族资本家居住,一代汉剧大师于洪元曾在此居住。

中山大道891号—903号

民居(不可考)。

中山大道907号

民居(不可考)。

中山大道980号

民居(不可考)。

中山大道978号

民居(不可考)。

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汉口后城马路改名为中山马路,后改名中山大道沿用至今。中山大道被称为“全国中山第一街”,是我国最早一条以“中山”命名的城市马路,一直引领着武汉乃至中国的都市化潮头:汉口水塔让武汉人喝上第一口自来水,建筑风格同步世界潮流,消防技术领先全国;这里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电报局,公交、银行、信托等兴办都位居全国前列。

中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西起武胜路,东至一元路,全长4.7公里。沿线38处老建筑的修复是其中重要一环。此次修复,以原有造型及材料为基础,“修旧如旧”,力求复原百年前建筑外观原貌,重现中山大道繁荣。

周末到中山大道看场秀兰·邓波儿的最新大片,到和利冰厂买瓶最新款汽水……日前,随着38栋老建筑即将修复完成,中山大道承载市民都市时尚生活的图景呼之欲出。

上世纪20年代,如果那时有朋友圈,晒一瓶“和利”汽水,一定会收到最多的“点赞”。

航拍下的中山大道民众乐园段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保峰称,和利冰厂旧址在中山大道岳飞街口,是一幢有着漂亮波浪形阳台的小楼。修复这栋老建筑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和利冰块”和“和利汽水”,产业非常庞大,当年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冷饮市场。

1891年,英商柯三、克鲁奇合资20万元,在汉口中山大道与岳飞街交界处开设机器制冰厂,名为Hankow Ice Works,中文名字“和利冰厂”,是老汉口第一家机制冰块厂。1920年,他们又在和利冰厂东侧购置土地,创办了和利汽水厂,并于次年开始生产“和利”牌汽水。和利汽水十分畅销,产量最高时达每天2000打。

修复之后,这栋老建筑已还原成当年的样子。建筑立面对称布局,二层局部设有外廊,阳台与窗台均挑出半圆形,整体呈波浪式弧线。站在阳台上,可远望中山大道的车水马龙

解放电影院老照片

“观看滑稽大王卓别林最新杰作”。在1927年12月1日的《汉口新闻报》上,这则广告被刊登在最醒目位置。解放电影院设备先进,影片更新与好莱坞同步,有一段时间还专门用于放映外国影片。

解放电影院是此次修复的老建筑。进场修复之初,电影院无论外观还是结构,与当年相差甚远。“虽然结构变化了,还是能从一层宽敞的大堂空间,看出当年电影院的雏形。”中南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桂学文如此介绍。

修复之后,解放电影院将呈现它本来的面貌,棕色的木质窗户依次排开,灰色外墙端庄厚重。

航拍下的中山大道武汉美术馆段,人行道与车行道将在此分流。记者 胡九思 摄

中山大道885号是中国最早的琴行之一。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刘炜在修复三德里时,发现了这栋保留完好的琴行。

据刘炜考证,上世纪初,由英国人BOYACK(译音:波衣也)在法租界边上经营外国乐器,他开办的波衣也琴行是中国最早的琴行之一,也是当时中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琴行。琴行以经营钢琴为主,兼营维修、出租等业务。

“其实,当年武汉喜爱西洋乐器,能弹钢琴的人不在少数。”专家称,清末,新学堂里普遍开设了“乐歌课”,西洋歌曲的演唱形式、五线谱、简谱乐理、记谱法以及钢琴、风琴、提琴等乐器,由学堂而逐渐扩展到社会,琴行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几经沉浮,中山大道885号如今依然保留了琴行的使用功能。本次修复中,乳白色的外观被清洗掉,重现出当年红砖外观,远处看格外醒目。

Hash:e9bd22520cbf78c451c1d54972e132f7888544eb

声明:此文由 鄂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