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武汉这个地方凭啥享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关注微信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路书” 送你 N 条自驾线路
回复“入群”进入粉丝交流群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288 篇 原 创 主 文-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张之洞提议修堤以防后湖水患
然而工程款80万两白银
却一直未能到位
就在这时
刘歆生一口气捐银60万两
堤终于修好了
原来的涝地也全部变成良田
张公堤的修建
形成了今天武汉城市规模的雏形
图by武汉市文旅局
▼
刘歆生的人生故事很励志
从放鸭娃一步步
奋斗成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地皮大王
并且他曾充满豪气地
对民国第二任总统黎元洪说:
都督您缔造了民国,而我创建了汉口
这句话听起来很狂
但却又不是全无道理
汉口这座依托汉江而繁荣的城市
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01、三千里汉水源远流长明朝时期
汉口从芦苇丛生的荒滩
逐渐发展为云集四方商品的中心
以及云贵川、山陕、中南
和东南诸省份广大地区的
汉口迅速崛起的背后
少不了汉江的身影
汉江,图by陶诺
▼
汉江
是长江最长的支流
在中国的江河体系中
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水运时代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交流
主要是通过两纵两横的
水运交通网络实现
两纵:汉江、大运河
两横:长江、黄河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诗经》里有云: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汉江在古时被拿来对应天上银河
在《水经注》全书中
更是占用了三卷篇幅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就了汉室的千秋伟业
这个继秦之后又一强盛的大一统王朝
将“汉”融铸成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红色线即为蜀道中的陈仓道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可是这条江有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温顺
据史料记载
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一直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
才迁回老城,重建城堤
到了近代
汉江流域也曾暴发过一次大洪水
1935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
长江中游以及清、汉两大江支流流域
和洞庭湖水系
接连遭受大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这一大片区域都降了大暴雨
所有河流湖泊发洪水
加上上游的来水相叠加
到处溃坝、溃堤
江汉平原从南到北是一片汪洋
实际上
在1935年前几年
汉口因张公堤溃口而发生过一次大洪水
当时仅0.5平方公里地段没被水淹没
图by武汉市文旅局
▼
7月7日汉江水位暴涨
钟祥的邢公祠首先溃口
洪水入城水深数丈
相继造成18处决堤
洪水向南横溢数百里
泛滥十一县一市
一夜之间汉北平原悉成泽国
淹死了8万多人
这就是当地老人口中的“乙亥年大水”
就是当年溃口的遗迹
而在1954年
汉口再次遭特大暴雨洪水袭击
战胜这场大洪水之后
毛主席欣然题词:
“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图为1969年建立的江滩防洪纪念碑
▼
1935年汉江洪水
是自明万历十一年以来的一次特大洪水
这次洪涝灾害不仅改变了
江汉平原的地貌和环境
同时也重写了汉口后来的历史
02、武汉三镇汉口的城市历史并不长
在500多年前
这里仍是一片沼泽、荒郊野地
人烟稀少
每年都会受到洪涝影响
在漫长的时间里
汉江汇入长江处不断往东边推移
直到明成化年间
水道才基本定型
水患威胁减小
于是开始有人在此定居
掘土挑泥填塘,夯基建屋
方有后来繁荣的汉口
这是1890年时的汉口江滩
可以看出当时船比人多
图by武汉市文旅局
▼
被称为武汉三镇
近代由于武昌起义
风头渐渐地就盖过另外两座城市
实际上
汉口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
名气才是最大的
武汉三市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武汉原本是被长、汉两江分割开来
在过去汉口是跟着
汉阳、武昌一起发展
后来汉江改道
有了这个好机会
汉口开始自己谋生活
之后迅速将两个老大哥
远远地抛在后面
这其中一个最关键因素
就是航运
汉江口,再往前就是长江了
图by陈煌
▼
明代迁都北京以后
都需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
汉口恰好处于产粮区中心位置
况且还是一个港口城市
自然就承担起运送食粮的重任
湖广的漕粮、安徽的淮盐
都是在汉口通过水运送往京师
随后当地开始出现
粮铺、钱庄、当铺、药铺、布坊等
一度十分的繁华
汉口依长江、傍汉江
航运十分便捷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到了清初
商业的高度发达
被称为“天下四聚”
至清嘉庆年间更与
并称为“四大名镇”
当汉口发展成我国
内河最大的港口城市时
密密麻麻的商船、粮船
在此汇集、中转
接着再分发到全国各地
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
在乾隆年间
汉口曾经发生船只失火事件
烧毁了粮船一百余艘
客商船三四千只
大火连烧两天仍不灭
天下四聚,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再到后来
依长江傍汉水的汉口
来往商船络绎不绝
这其中就要感谢
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
张之洞大力推行洋务运动
促进现代工业的兴起
汉口是个港口城市
航运方便但陆地面积少
在位期间他在汉口修张公堤
修成后水位下降
整体陆地面积增加了不少
而后更是用一条京汉铁路
把汉口带到了铁路时代
众所周知
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是非常深远的
同样对于汉口来说也很重要
毕竟当时有不少
依靠航运兴起的城市
都在铁路时代到来后逐渐衰退下去
例如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
张之洞督办京汉铁路
图by武汉市文旅局
▼
时间来到晚清时期
汉口被迫划为租界
当时外国人怀里揣着钱
带来工业、银行、金融
在张之洞修堤后露出的土地上
修建了一座新城市
现在当地还保留着一些
见证了历史兴衰巨变的西式建筑
也就是在那时
汉口迅速崛起
人口过百万级别
03、汉口开埠汉口优越的地理位置
自然少不了洋人的青睐
蛮横地叩开中国大门
让其成为了租界
1861年汉口开埠
美、俄、英、法、日等国
先后到这里通商、设立领事馆
紧接着大批外商涌入
他们在这里开工厂、办洋行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汉口的贸易影响力延伸到海外
汉口法租界街景
据说这可能是汉口最早期的照片
图by武汉市文旅局
▼
特别是张之洞来鄂之后
汉口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它的繁荣已然超过京沪
此时的汉口码头已成为国际性的港口
04、汉口租界为了摆脱中国地方政府的管理
不满足于通商贸易的殖民者
为便于开发、掠夺
建立自我管理的独立王国
于是在枪炮之下
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手里
得到一份厚礼
建立自己的租界区域
在租界里
洋人就是这片土地里的“霸主”
他们把中国政府的权力拒之门外
以自己的方式管理这片乐土
汉口租界老建筑,图by武花马
▼
1861年
按照签订的《英国汉口租界原约》
汉口自花楼街巷向东8丈起
至甘露寺江边卡东角止划为租界区
并立碑为标记
“将此地永租与英国官宪,分为英国商民建造房栈居住之所。”
此后不久
英国第一任驻汉领事金执尔抵汉
设置领事馆
开启了汉口建立殖民租界的历史
因为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汉口便有了众多西洋建筑
和中西合璧的现代楼房
这些房屋分布在昔日的租界区内
武汉好百年饭店
原属英租界日清洋行办公大楼
图byJuneAugust
▼
且当时洋人还对租界内的市政建设
作了较好的规划
街道分与长江平行走向的“街”
和与长江垂直走向的“路”
人们一听街道路名就知道走向
很方便判断
租界内居住的是洋人和高等华人
由租界工部局下设的巡捕房维持治安
这片区域里的建筑不是西洋风格楼房
就是规则整齐的公寓式房屋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江汉路另一边的花楼街、汉正街
则是零乱、低矮平民聚居区
汉口租界老巷子,图byluochang1953
▼
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一元路以下的一些地区
老房子已经不多了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
革命军很快占领了汉口
在一元路至江岸车站一带
与冯国彰率领的清军进行了顽强战斗
为了摧毁凭借建筑抵抗的革命军
清军不断用火烧毁房屋
使这一带的建筑大部分遭受到毁坏
等到清兵占领汉口后
由于战争的破坏
市区收缩了四分之一
就连汉江长江口上的船只
也减少到原来的1/10
在武昌起义后
武汉红楼成为
鄂军都督府(湖北军政府)办公地
图byfllee
▼
尤其到了抗日战争期间
由于一元路至永清街一带
是过去的日租界区
且日军许多重要设施都在这一带
所以受到美军飞机的重点“关照”
成为猛烈轰炸的重点地区
许多房屋被炸毁
汉口被美军轰炸后的惨状
图by美国国家档案馆
▼
造成今天这里遗存的老房子不多
一元路以下的冷清
与以上地区的繁华、喧闹
形成鲜明的对比
05、天下茶仓在汉口清初刘献廷《广阳杂记》记载:
“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输。”
汉口的市场功能在于“传输”
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转集散地
在万里茶道的辉煌历史中
茶叶占据了汉口对外贸易的重要地位
那时候天下茶船齐汇汉口港
江面上停泊的茶船
据说最多时高达25000艘
万里茶道
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
在欧亚大陆兴起的
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
图by《中国自驾地理》
▼
茶到汉口盛,汉口因茶兴
从汉口开埠伊始
到国外商人进入这个
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
此后商贸繁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
丝、茶是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
尤其茶叶的吸金能力特别强大
多是集中在广州出口
令人惊讶的是
在汉口开辟为通商口岸的第二年
就茶叶出口这方面
就已经把广州抛得远远
一跃成为茶叶贸易的重要国际关口
于是汉口港
被欧洲人称为“茶叶港”
汉口“天下茶仓”的地位由此确立
太古仓码头
是广州港口对外通商的历史缩影
也是中国首次引入外资建码头的见证
图byabcd2010
▼
中西互贸日益频繁
茶叶在西方很是受欢迎
但是汉口不产茶
之所以能成为天下茶仓
主要是由于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
而它正处于长江流域的湘、鄂、皖
赣、浙、闽等名茶主产区的中心地带
且拥有两江交汇、九省通衢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到了19世纪中期
俄国人来到汉口做起了茶叶生意
创办了全球最大的近代制茶工厂群
开启了汉口“茶叶港”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黄金时代”
一时之间
“汉口烟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机器制茶之屋也。”
建于20世纪初的顺丰茶栈
是当年的茶商贸易办公楼
图by武汉市文旅局
▼
在当时
俄国茶商几乎垄断汉口砖茶市场
阜昌、顺丰、新泰、源泰
这4家砖茶厂的老板
被公认为汉口租界最富有的洋人
所以那时在人们眼里
俄茶商巴诺夫兄弟修建的巴公房子
是有钱人的聚集地
同时以这个房子为核心的这片区域
成为俄国茶商聚集的“社区”
只不过
商业环境总会有起有伏
随着十月革命的炮声响起
俄商在汉口的茶叶市场日渐萧条
顺丰、阜昌均在1917年停闭
而新泰砖茶厂苦撑一些年后
也于1932年转租给英商
俄商独占汉口茶市的局面从此结束
俄国人也如潮水般
退出了汉口茶叶这个舞台
曾显赫一时的巴公房子
如今除了还能辨别的外观
从里到外其实早已物是人非
图byTowerman
▼
如今19世纪俄国人在汉口留下的
巴公房子、李维诺夫别墅等遗存
虽然很多已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些地名、老宅上
寻觅到当年老汉口繁华的踪迹
追寻那个辉煌年代
06、天下第一街清晨
东边的红日正缓缓爬上天空
江面上升起薄纱般晨雾
耳畔传来不远处悠扬的汽笛声
打着赤膊的“扁担”人早已等候多时
只等货船靠岸停稳
便可以将一担担货物
运至船舱码放整齐
待所有货物都装载完毕
在一声笛响中
“扁担”们目送满载着商品的货船
渐渐消失在地平线
同时也迎接着下一艘的到来
毕竟这是他们赖以养家的生计
汉正街“扁担”人,图bydebgai6306
▼
“扁担”是汉正街的缩影
这条街的繁盛
多是因为茶叶生意而兴旺
它被誉为
“汉派”商业文化的浓缩之地
“紧走慢走,三天走不出大汉口;紧说慢说,三天说不完汉正街。”
1979年
有着500多年商贸历史的汉正街
成为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
探索者和先行者
这条街在全国率先恢复小商品市场
给103位个体商户颁发了
小商品营业执照
成为中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排头兵
汉正街,图by登临意
▼
1982年8月
《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
肯定了汉正街的做法
从此这条街被誉为“天下第一街”
在政策和舆论的作用下
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
其中约有200余户先期成为“万元户”
90年代是汉正街市场
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时期
开始向综合型、专业化、商场化方向发展
并形成服装、布匹、鞋业等
几十个专业市场
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
这句话一时广为流传
没有汉正街的体制机制创新
就没有今天中国商业的繁荣
它对改革开放的贡献
并不亚于安徽“小岗模式”
汉正街夜市,图byeos650d
▼
只是一进入新世纪
汉正街便开始显露出疲态
由于小商品市场受水运的限制
与现代化商业模式的冲击
商品市场萎缩
繁华一时的“天下第一街”
沦为了区域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可以说汉口几乎有一半土地
是刘歆生填出来的
据说就有二十多条马路与他有关
如今繁华的江汉路当年叫做歆生路
就是以这位大亨的名字命名
其前身就是刘的私家花园西园
当1949年武汉三镇解放
同年武昌、汉口
和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市
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辖
三镇在行政上合并已经
接近60年之久
如今汉口这个地名已不再使用
在区域上被划分为武汉三个区
但这个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并不会因此而消失
参考资料:
1.毛戎 常城.转型与蜕变:论汉口开埠初期湖北商贸的近代嬗递(1861-1889).《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9期;
2.彭治国 王天翔.汉中 一个王朝的起点 一代名臣的终点.《优品》2012年第8期;
3.张一恒 季群峰.汉口原租界风貌区的建筑风格演变及保护.《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第2期;
4.吕一群 胡利.清末商业组织对汉口贸易发展的推动.《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4年第5期;
5.第三章:天下茶仓在汉口.《Special Focus》2017年第4期;
6.人民网.张之洞造就了武汉;
7.聂运麟.从汉正街市场的历史变迁看中国商品市场的发展.《红旗文稿》;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Hash:30c86a73446821b4427c740fd00af64936446c98
声明:此文由 中国自驾地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