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教堂:安藤忠雄的建筑从简单出发,走向了哪里?

安藤忠雄的 水之教堂

人能从虚无里得到什么

文 · 刘饰华

在 短暂的卡车司机和职业拳击手的职业生涯中,安藤忠雄着手于大量的建筑学自学教育。他做过见习学徒,参加夜间课程,去世界各地参观当地的著名建筑,最终,他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日本一流建筑大师。

1969年, 安藤忠雄在大阪市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且很快取得了不小的名气。1979年,安藤忠雄因为在住吉的作品 Row House,也通常被称为 Azuma House,获得了日本建筑学院年度奖。

安藤忠雄 Azuma House

裸露的混凝土打造的极简主义特色,成为了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特征。他对这一材料的特殊专注和其他喜欢使用混凝土的设计师不一样。安藤忠雄的墙体设计以其平滑而著名,他实现了一种在浇筑混凝土前,使模板消失的视觉效果。

在20世纪80年代,安藤忠雄对“光、自然及空间”的掌握将他推上了世界的舞台。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两个被认为是经典的设计作品:1988年的 “水之教堂”和1989年的 “光之教堂”。或许,这两个最知名的设计存在并不是巧合,它们都是一种精神空间的诠释,并围绕审美欣赏而付出的单一的空间元素。它们是安藤忠雄建筑理念体现的最完美的实例。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

作为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之一的“水之教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设计。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星野度假村,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块平地上。从每年的12月到来年4月,这里都覆盖着雪,给这座建筑赋予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神圣美感。水之教堂,每天仅开放三个时段,每个时间仅开放短短的几十分钟。人们如果在夜晚时来到水之教堂,会在一种静谧的脚步中缓缓踏入这座秘境。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自然也呈现出安藤忠雄标志性的混凝土风格,具有方方正正的外形,不用任何装饰。要不是因为水中央矗立的十字架,人们都要怀疑这是不是真的教堂。

教堂前方的水池是座人工水池,引入附近河流的河水,水池的深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其深度不深,目的是营造出十字架孤立于水池中的神圣意境,同时以使水面能微妙地表现出风的存在,甚至一阵小风都能兴起涟漪。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的模型

面对池塘,设计将两个分别为10m方和15m见方的正方形在平面上进行了叠合。环绕它们的是一道“L”型的独立的混凝土墙。人们在这道长长的墙的外面行走是看不见水池的。只有在墙尽头的开口处转过180°,参观者才第一次看到水面。在这样的视景中,人们走过一条舒缓的坡道来到四面以玻璃围合的入口。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

整个教堂独霸了一块美丽的白色的开阔地。“物哀观”、“无常”、“影”的利用,这些日本建筑的特点都在水之教堂里有不同程度的视觉阐释。具体表现了传统东方气质是如何应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的?

屋顶的设计在东方建筑中是展示建筑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屋顶的设计可以看出文化符号、当地地势,以及气候,甚至是人口居住方式。另外,日本的建筑有一个传统,就是没有明显的内外之分,或以外部景观衬托房间内的景观,或者将室外的景观在室内留下线索,让空间之间形成一种寓言式的有机对话。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

相接的空间,是很多日本建筑大师在研究的东西。水之教堂在“宁静的屋顶”这一环节,做出了安藤忠雄的展示。他把日本屋顶设计的潜在可能性发挥到极致,以现代的方式刺激了具有东方审美、物哀观的建筑设计,他主动地应对文明的交融与对话。

在西方,神圣空间是形而上的。然而,安藤忠雄深信神圣空间与自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在安藤忠雄的思想中,自然所产生的神圣关系是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的,这一点是否也和日本的泛神论相关,可以讨论。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的自然灵气,体现的是一种人造自然或建筑化的自然。安藤忠雄认为,“当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它们即趋向了神性。”后来,他建造的“光之教堂”表现的即是光这种自然元素的建筑化和抽象化。

安藤忠雄

在一系列教堂的设计中,安藤忠雄思考着神圣空间。他问自己,对他来说神圣空间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光的盒子,天穹下矗立着四个独立的十字架。玻璃衬托着蓝天使人冥思禅意。整个空间中充溢着自然的光线,使人感受到宗教礼仪的肃穆。接着,人们从这里走下一个旋转的黑暗楼梯来到教堂。水池在眼前展开,中间是一个十字架。一条简单的线分开了大地和天空、世俗和神明。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摄影:刘饰华

安藤忠雄的建筑从简单的几何形状与复杂的三维循环对比得出其形式,反映了他渴望他的建筑的是一个身临其境的物理体验。他对自己的设计之道做出了如下解释,“当我设计建筑时,我认为整体的组成,就像身体的部分会结合在一起的一样。重要的是,我常常思考人们怎样去接触一个建筑并且去感受这个空间。如果你给人们一片虚无,他们会去思考能从虚无里得到什么。”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摄影:刘饰华

我不懂建筑的奥妙,但在水之教堂里,我知道了一栋建筑成功的原因,或许并不在于建筑本身有多么的宏伟、壮观,而是从步入建筑后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等小细节。这些可都是攸关建筑物是否吸引人的重要关键。回想走入水之教堂前,我们好似走过了一段好长的步道,四周的大自然,有风吹树梢发出的沙沙声响,有潺潺流水及虫鸣鸟叫,让人好期待后方究竟会有什么精彩的风景。有着这样的铺陈,再见到宛如玻璃盒子的水之教堂时,才真正打从心底的感动着。

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

安藤忠雄的建筑之所以吸引人,在于他很会利用所处的环境,透过大自然赋予的条件而建造出独特的建筑。所以,不论是白天或是夜晚,你看到的画面及所感受的氛围迥然不同。水之教堂主体建筑中,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以直接与自然接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水波的声响和鸟儿的鸣唱。天籁之声使整个场所显得更加寂静。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人们面对着自我。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而无常变幻。

大雪天气下的水之教堂

毋庸置疑,日本建筑的思想史中,向来是需要敬畏自然的。虽然,在早期人类的生活与探索中,对自然产生了崇拜和恐惧的心理。但是,在佛教中依然保留了对自然敬畏的原则。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在东方哲学的视角中,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关于自然永恒、无限宇宙的启示,或是从与自然的互动和接触中,收集到生命的智慧与长久之道,这一点与欧美的哲学非常不同。这种近乎神经质、敏感而浮想联翩的特征,以及实现它所以要的静谧气质,被保留在很多日本的当代建筑中。

*

主编:苏也 微信:suyesophia

Hash:116759a83b6e7053d48e00f68d19943ee8b6c29f

声明:此文由 布林客BLINK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