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万石堂 香港新界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

廖万石堂 香港新界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

廖氏宗族

廖万石堂位于香港新界上水上水乡门口村与中心村之间,为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清光绪十七年曾经重修。「万石」之名相传廖氏远祖廖刚及其四名儿子先后于北宋时出任高官,每人俸禄各二千石,合一万石,后人遂将祠堂命名廖万石堂以为纪念。

廖万石堂曾于1932年辟作凤溪小学,到1974年才搬迁往围东(上水马会道)新址。1983年一个由廖族成员、北区政务处、古物古迹办事处及其他政府部门组成重修小组,工程费用约100万元,除30万元由政府资助,余款皆由廖族承担。重修工程由1984年11月开始,分期进行,1985年底完成,同年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之一。1986年3月1日由时任港督尤德爵士夫人主持开光典礼。

廖万石堂位处龙脉之首,万石挻拔,翠竹环绕,龙气集中,分泻两旁,廖族于东西方分建显承堂(应龙廖公家塾)及明德堂(怀隐廖公家祠)两所分祠。廖万石堂是传统三间三进二院式建筑,三进分别是前厅、过厅及后厅三部分,分别座落在不同高低的台基上,厅堂由两个天井分隔。

前门外筑有照壁(风水墙)以阻挡太阳直射祖先木主,又有风水挡煞的作用,门前有广阔的院落。大门是褐色,因按《大清律例》老伯姓是不可用朱红色的大门,门上有门神及如意、吉祥的铜铺首,大门两侧设有鼓台,大门两旁的墙壁用红粉石制成,具防潮的功能。屋顶以青色瓦片铺盖,屋顶之下有精美的木雕檐板,正脊以灰雕和一对鳌鱼装饰,承托的七架梁及斗拱雕刻精美,下以石柱及木柱支撑,整座建筑物满布华丽的彩塑、木刻、壁画及泥塑。

第一进为「前厅」,台基相对较低,用于接待客人及摆放杂物。前厅正中是由一对高门组成的「档中」,用以保障祠内隐私,只有在贵宾光临时才「大开中门」。第二进为「过厅」,上有「泽绵万石」的牌匾,是议事、庆祝、宴会的地点。中央有四支直柱,内裹称为「明间」。过厅两旁的顶部绘有壁画及诗词。神龛设于「后厅」,台基最高,供奉祖先牌位,中堂(正厅)上座供奉宋丞相大学士廖光景,中座供奉上水乡开基祖廖仲杰至四世祖,排列次序是左昭右穆,下座供奉中溜之神。两翼为「配贤祠」及「配享祠」,分别供奉有功名的祖先及对建祠有功人士的灵位。

我姓廖,我骄傲!我姓廖,我自豪!

Hash:7a3abe7cc26e78ea9da8a59a7155edc96812d949

声明:此文由 廖氏宗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