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这条村因盛产黑褐色岩石,清代曾作兵营,被称为“铁屎营”“铁器营”

花东地区,自古大族繁多,联安侯姓、山下潘姓、杨荷高姓、象山江姓、九湖王姓、吉星曾姓,远近闻名。除各处大姓外,还有一些村落姓氏繁杂,有些由墟市演化而来,更多是因人口迁移形成聚落,又以客家聚落为主。

四联村,位于花东镇东部,村中有宋、赖、钟、何、刘、曾、欧阳、陈、王、范、夏、邝、邹、梁、练、侯16姓,除曾、梁两姓外,其余姓氏均属客家民系,讲客家方言,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村内有10个自然村,高山庄、凤岭庄、西塘庄、莲塘庄、鸡㘵地庄、茅草庄、陂角庄、杨旗庄由各姓村民于明清民国迁入形成,马缺头庄、营盘庄由九湾潭水库移民形成。

清代,四联村一带被称为牛眠石,又因该地盛产黑褐色岩石,状似铁屎,且古时曾作兵营,故被称为“铁屎营”、“铁器营”。20世纪50年代末,铁屎营地区四个合作社合为一个生产大队,名为“四联大队”,这是“四联”这一名称最早的出处。

在不同的时间,各个姓氏从各地迁入铁屎营,不同姓氏文化的碰撞形成了如今的四联村。四联村现有祠堂五座,分别为伯岷宋公祠(高山庄)、朝诒夏公祠(营盘庄)、练氏宗祠(杨旗庄)、刘氏宗祠(莲塘庄)、欧阳宗祠(鸡㘵地庄),不同姓氏的祠堂也承载着不同的故事,有着不同的风韵。

练氏宗祠:岐山世泽,河内家声

练氏宗祠位于四联村杨旗庄,清代建筑,面积约210平方米。祠堂朝向东南,面阔三间,深两进,硬山顶,人字山墙,碌灰筒瓦。头门墙面由青砖砌成,麻石墙脚,正门两个立柱贴有对联,上书“岐山世泽”,下书“河内家声”。石门额阴刻“练氏宗祠”,上下款已模糊不清,隐约可见“光绪丙申立”字样,光绪丙申年,即光绪二十二年(1896)。

祠堂前进深约4.4米,两侧厢房作祠堂杂物间使用,墙体以石灰批荡。天井深约4米,长条麻石及水泥铺地。后进深约7米,广约11米。祠堂整体保存情况较好,是村民日常团聚设宴的场所。杨旗庄练姓村民素有修缮祠堂的习惯,每隔数年就对祠堂进行维护保养,2016年,练氏宗祠对祠堂又做了修葺,解决了屋顶漏水和墙体开裂等问题。

花都地区的练姓村落有花东镇四联村杨旗庄、狮岭镇振兴村花屋、梯面镇联民村窿尾笃三处,均为练姓始祖练何后裔。练何原姓东,名何,字子俊,出身河内县(今河南沁阳市),唐贞观十九年(645),因东何军功显赫,唐太宗赐东何“练”姓,封岐山侯,以河内为郡,称河内堂,故有“岐山世泽,河内家声”之誉。初唐名臣李绩(又名徐世绩、徐懋公)有诗赞曰:“舜友贤裔,岐山侯第,贞观恩及,赐姓启宇。诗书冠冕,诒谋济美。”

历唐、宋两代,练姓子孙分枝各地,其中又以福建练姓为主。至元代,二十八世练渊文(豪公)迁居福建武平县(属今福建省龙岩市)开基。明初洪武年间,三十二世练元龙自武平县迁广东嘉应州梅县(今广东省梅州市),为广东练姓入粤始祖。永乐年间,练元龙再从嘉应州迁居广东兴宁(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县)。

练元龙育有思治、思化、思平、思明、思宁五子,第三子思平后人为狮岭花屋练姓远祖,第四子思明后人为花东四联、梯面联民练姓远祖。

明万历年间,四十世练建道自兴宁迁居永安县黄沙约(今广东省河源紫金县)。明朝中期,四十三世练成优携练伟江、练伟华、练伟兰迁出,长子练伟江开基四联村练姓,次子练伟华开基联民村练姓,练成优则携幼子练伟兰迁至广州梅花园麦地村。此外,在增城地区亦有一支四联练姓分支。

按《北兴镇志》记载,四联村练姓源于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练成优偕同妻黄氏,儿子练伟江、练伟兰由兴宁县金樽村到此定居,随后练成优又带着幼子练伟兰转移到广州市梅花园麦地村定居。按村民收藏《练氏宗谱(广东紫金瓦溪老马车建道公系谱)》载,则于第四十四世练伟江、练伟华自永安县黄沙约(今紫金县瓦溪镇)迁入铁屎营,后练伟华迁居梯面。据村民讲述,开基祖有兄弟三人,长兄、次子随父迁入铁屎营,后父回到永安县找寻幼子,次子迁居梯面。故推测,练姓四十四世兄弟练伟江、练伟华、练伟兰兄弟三人,长子练伟江开基花东镇四联村练姓,次子练伟华开基梯面镇联民村练姓,幼子练伟兰开基白云区梅花园麦地村练姓。

以上几种说法都提到了父子在四联、联民、白云区麦地村等地的开基情况,但细节又各有不同,在此一并列出。

四联练姓素有联宗祭祖的习俗,每年清明节,麦地村、四联村、联民村练姓都会联宗往四联村附近牛栏窝山祭祖,狮岭花屋练姓亦偶尔往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练姓祭祖时间也灵活起来,一般根据宗亲节假日协调后设在四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周末。

春节期间,练姓有舞狮活动,杨旗庄练姓自行组建了一支醒狮队,由练雄文负责教导,每年腊月便开始操练,至除夕夜出动,在村中舞狮助兴,渲染节日喜庆气氛。从前,四联村练姓有“冬大过年”的习俗,每年冬至都会大设宴席,如今,因节假日往往在除夕前几日,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团圆饭成为了一家人年前最重要的一次聚会。

伯岷宋公祠:历史悠久的客家氏族

伯岷宋公祠,位于四联村高山庄东北部,始建时间不详,1998年重修,面积约230平方米,为高山庄宋姓族人为纪念开基祖宋伯岷所建。祠堂坐西朝东,面阔三间,深两进,悬山顶,人字山墙,琉璃瓦顶。头门墙面由红砖砌成,有虾公梁,石门额阴刻“伯岷宋公祠”。

前进深约4.6米,上设二龙戏珠脊,做工精美,栩栩如生。南侧墙面上嵌有《重修公祠捐款芳名》石碑,上载祠堂重修捐资名单及重修时间,两侧有对联一副,上联“缅怀祖德源流远”,下联“造福儿孙万古留”。后进堂上设有宋门堂上历代祖先灵位,悬挂画像一副,为唐代宋氏入粤远祖宋新恩像,绘于1970年。

四联村高山庄宋姓历史悠久,源出花县赤坭锦山宋姓。

唐代,宋氏始祖宋新恩自江西赣州瑞金迁居广东惠州宋朝末年,五世宋行迁居兴宁,后人又迁居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州)。明末,十九世宋汝良生六子,长子二十世宋宏纲迁居花县佳锦山长埔村(今赤坭镇剑岭村半仙寮)。

明末清初,宋宏纲次子二十一世宋志孝自佳锦山长埔村迁居把水上庄(今赤坭镇东升村上把水),清乾隆、嘉庆年间,二十三世宋启源自把水上庄迁居铁器营高山庄(现四联村高山庄),为高山庄宋氏开基祖,宋启源字江英,号伯岷。

赤坭镇锦山村《花邑佳锦山长埔村宋氏族谱(民国十年辛酉仲冬印,宋澜章

修)》内载有宋启源世系,且有其曾孙宋桂森所述《伯岷公行述》。

按行述所载,宋启源(1783—1872)为清代国学生,祖父宋志考,生父宋成儒,宋启源为家中长子,有兄弟六人,居住于花邑把水庄(今赤坭镇东升村)。父亲宋成儒去世后,家中一贫如洗,宋启源遂外出谋生,耕田为业。经过数十载经营,宋启源积蓄渐丰,在从化南蛇庄、番禺东瓜垄庄、花县铁屎营均购有产业,合计田地数百亩,其中铁屎营购置田地高山庄,即为今四联村高山庄,随即在高山庄开基立业。

宋启源发迹后更心念祖德,幼弟五人在把水居住,生活艰难,宋启源便每年运载谷物金银往把水救济胞弟,并在把水购置产业,用以祭祀祖父宋志孝与父亲宋成儒。宋启源伯父宋成球无后,启源便代伯父立养子宋开乔,在狮岭下猫虎垄(现狮岭镇军田村)购置产业。

民国年间,高山庄有宋姓族人宋其贵,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党海军司舰长,从化县长。如今,在四联村南部,宋伯岷所开创的高山庄愈发壮大,欣欣向荣。

附:《伯岷公行述》原文

我曾祖伯岷公,讳启源,字江英,清国学生,乃志考公之孙,成儒公之子也,生长花邑把水乡,昆仲六人,公居长。时高祖成儒公身后萧条,家无遗产,我曾祖立志宏伟,远出谋生,以耕为业。数十年含辛茹苦,蓄积渐丰,购置产业。由从邑而购南蛇庄,再至番邑购冬瓜垄庄,更复花邑铁器营购高山庄共田地数百亩,以是成为迁居焉。

然我曾祖友爱性成,常念有弟五人尚居把水,生计维艰,每年载谷携银,以济诸弟。并置产业于把水,以留祀志孝公、成儒公。再购产于狮岭下猫虎垄,以留祀成球公。惟成球公无传,我曾祖代立养子开乔公,立室生五子,即居猫虎垄。自开乔公逝世后,其子散亡,所有猫虎垄遗产,经桂森重托,把水乡伦彰叔竖界产志孝公。

尝溯我祖生平,德行上足以报祖宗之功德,下足以启后世之钦崇,迄今相传数世,俾炽俾昌,实藉祖德之所荫也。爰略述梗概,以志不忘。曾祖生于乾隆癸卯岁八月十一午时,卒同治壬申岁十二月二十二午时,享寿九十,葬花邑响水门前山上鲇鱼形,坐南向北。曾祖妣钟氏,生乾隆乙酉岁三月十八丑时,卒同治丁卯岁六月初九未时,享寿七十九。子三人,开国、开润、开创,孙七人,曾孙二十四人,元孙三十九人,来孙若而人。

民国十年季春 曾孙桂森谨述

——《花邑佳锦山长埔村宋氏族谱(民国十年辛酉仲冬印,宋澜章修)》,卷二,二八。

(注:四联村宋姓,按《北兴镇志》48页记载,开基祖宋九公,于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由从化县牛心岭迁到四联村定居,与族谱不符,以族谱记载为准。)

朝诒夏公祠:水库移民的远祖印记

朝诒夏公祠,位于四联村营盘庄中部,始建时间不详,2012年重修,约260平方米,纪念对象为夏姓先祖夏朝诒。祠堂面朝西南,广三间,深两进,悬山顶,人字山墙,琉璃瓦顶,红砖墙面,有虾公梁,石门额阴刻“朝诒夏公祠”。

祠堂内墙面以石灰批荡,前、后进屋顶均设二龙戏珠脊,堂内有《夏氏宗祠重修序言》石碑,上载朝诒夏公祠重修始末、重修时间及捐资人员名单。后堂内设夏门堂上历代祖先考妣神位,供夏姓族人日常祭祀用。

祠堂西北、东南两侧各有青云巷一条,东南侧巷道内设灶台两方,日常设宴时作厨房用,西北侧巷道内较空旷,可在设宴时作为村民就餐的处所。

营盘庄原无住民,是一处名为“营盘”的空地,村中传说,该地元代曾有军队扎营,当地人便称之为“营盘”。20世纪50年代初,花县政府决定修筑九湾潭水库,陈、夏、邝三姓从长麻地(现九湾潭水库内)移民至营盘建村,称为“营盘庄”,是四联村的两个水库移民村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九湾潭水库建成,营盘庄也已开枝散叶,快速发展起来。2020年,营盘庄内有陈、夏两姓,夏姓村民占全庄人口绝大多数,仅有几户村民姓陈。

据村民讲述,营盘庄夏姓与照镜湖(今新雅街东镜村)夏姓系出同源,照镜湖夏姓自西边(今赤坭镇西边村)迁入。西边夏姓最早从南雄珠玑巷入粤,再迁至佛山地区,复迁至西边开基。明代,西边夏姓分支开基照镜湖。据此推算,则营盘庄夏姓应于明清之际在今九湾潭水库内开基,20世纪50年代再迁至营盘庄。

20世纪50年代初营盘庄初建时,全庄均为泥砖搭建的传统民居,朝诒夏公祠也由泥砖搭建。由于当时物资匮乏,许多建筑材料都是从九湾潭水库内的旧村拆下的,再运到营盘庄建造新房。20世纪90年代,村中的泥砖房逐渐被拆除,建起新式的小洋楼。2012年,朝诒夏公祠也被重修,才有了如今的样子。

此外,花东镇鸿鹤村高板庄、从化区烂柴坑村均有营盘庄夏姓分支,每年大年初一和清明节前后,几地夏姓常欢聚一堂,往朝诒夏公祠祭拜先祖。

编辑:一凡(摄影:关振伦)

Hash:2098e7ae75ff24f724c3b4f7ca719c93a1278eca

声明:此文由 老郭古今讲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