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对话”,引进社企的光

一次体验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对于“黑暗中对话”来说

一次体验能够改变世界!

他们让体验者在黑暗中

感受到社会多元化的重要性

进而做出可以影响世界的变化

今年 6 月 1 日

黑暗中对话上海旗舰店体验馆终于建成

能量菌也趁机请“黑暗中对话”

中国区创始人——蔡史印

跟我们分享

从第一家体验馆开始

他们是如何玩转“黑暗的魔术

以及社会企业“黑暗中对话”的商业模式

戳链接

看“黑暗中对话”和蔡史印的介绍

1

“黑暗中对话”在中国

“黑暗中对话”中国名片,五个字各少一点,仍能轻易认出这个词。每个人都有不足和缺陷,但并不妨碍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就是黑暗中对话想要表达的意义。

“黑暗中对话”(中国)自 2011 年获得德国对话社会企业的授权,正式在中国注册成立,已陆续在成都深圳、上海开了旗舰店。

2

“黑暗中对话”如何改变社会

蔡史印和她的团队创造一个极端、黑暗的环境,让体验者在失去视觉的情况之下,打开其他的感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在黑暗中,强弱优劣角色是互换的,视障群体会比我们更强。体验者因自身的感悟,而改变自身的判断和行为,做更多改变世界的事。

“黑暗中对话” 的社会影响力呈上升趋势

蔡史印分享了一个真实的例子:

很多“黑暗中对话”伙伴都曾有过被航空公司冷漠对待甚至是拒载的经历;但最近深圳刘天华馆长有不一样的体验。 当刘天华和他的同事从上海飞往深圳时,他们发现当天的空姐对他们特别热情,他们觉得特别奇怪。

问其原因,原来是空姐们最近去体验了“黑暗中对话”。这段经历和产生的体会,无形使她们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

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主要来自于不接触和不了解。为了扩大影响力,“黑暗中对话”开始做更多活动。

在二三线城市,设置流动性的“黑盒子”,让公众能够免费体验 10 到 15 分钟的“黑暗”,增强公众的同理心,改变对视障群体乃至所有弱势群体的偏见。

“黑盒子”

2016 年 4 月,“黑暗中对话”建立起了黑暗跑团,鼓励视障伙伴加入到跑步、马拉松和更多的运动。通过运动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更多机会接触视障人士。

“黑暗跑团”活动

3

“黑暗中对话”背后的思考

蔡史印认为如果组织要能够持续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社会企业本身必须是一个能够自负盈亏、持续发展的企业,才能够谈解决社会问题。

01

商业化运作

蔡史印和团队意识到,如果只靠自己的力量,能达到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应该是要让更多的人、更多的组织、更多的群体加入到这个行列来,才可以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黑暗中对话”从一开始便以商业销售、服务以企业为主的客户等方式来运作。

“黑暗中对话”有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它提供的服务是能够在商业市场上立足的。

模式一:收取体验门票

“黑暗中对话”体验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客户购买门票,用 75 分钟体验一场“黑暗”,不仅因为这是一个公益的产品,而是因为它能够给他们带来价值,人们才愿意去买单。至今已经有超过六万人在中国体验过黑暗中对话,且这个数据仍处于上升趋势。

模式二:企业领导力工作坊

从 2010 年开始,“黑暗中对话”给企业做企业领导力工作坊。至今为止,“黑暗中对话”(中国)已经为超过 260家五百强企业或政府组织、提供领导力工作坊或团队建设服务。企业也会将“黑暗中对话”的体验作为员工团建

“黑暗中对话” 部分服务企业

模式三:组织各类活动

上海体验馆整合开发更多创意,开展与品牌的深度合作,融合更多资源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将这个概念继续推广到全国其他城市,推动社会使命的实现。

上海体验馆

而成都、深圳体验馆则策划亲子、情侣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成都体验馆自 2013 年 9月开放以来,目前已接待团体、个人超过 40000 人次,被列入锦江区旅游地图和成都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自 2016 年 1 月正式开放,深圳馆已接待团体、个人超过 10000 人次,获得深圳社会创新奖。

成都体验馆

深圳体验馆

“黑暗中对话”全球体验馆都有一致性和特殊性,成都、深圳、上海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同内容。

基于这三种模式,“黑暗中对话”在商业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这源于“黑暗中对话”以社会企业而不是纯公益组织这样的起点出发。

02

“黑暗中对话”发展历程

用六年半的时间,在中国大陆区建三个体验馆,这与蔡史印原先计划相比慢了很多。

社会企业这个形态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新的理念,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去遵循。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尝试不同的方法;并根据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规章制度,小心翼翼做调整,作出方向性的改变。

相比商业企业,社会企业有更高的管理成本。如“黑暗中对话”雇用员工有百分之六十是视障者,因没有平等的机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相对比较低。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在员工的培训上。

社会的接受度较低。在中国,自负盈亏的、自我造血的公益形态被理解程度较低。有次给一家公司做培训后,客户打电话到民政局去投诉:“黑暗中对话”是民非组织,却接受销售收入。

对知识产权不尊重。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有山寨版的黑暗中对话。这给蔡史印团队造成很大的麻烦:“黑暗中对话”在中国,主要是靠口碑赢得客户。山寨产品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品牌的声誉,知识产权是个很大的挑战。

“黑暗中对话”是一个初创型的企业,面临的很多问题跟初创型的企业是一样的,如资金的短缺、品牌建立、人员管理等。

他们比一般的商业创业还有更大的难度,即其最终目标要解决社会问题。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牺牲在商业方面的利益,以获取社会利益。这也就给规模化造成一定的难度。

公益的三个阶段

从加入到德国对话社会企业的总部,到把黑暗中对话带到中国,在这七年的过程中,蔡史印有很多想法。她认为做公益的第一阶段,更多的是为了自我满足感。

第二个阶段,是专业化。当个人的热情冷却下来,要思考以更职业化的方式管理企业,带领团队。

第三个阶段,是需要创造自己意义的阶段。如“黑暗中对话”的视障教练和导赏员,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他从一个被帮助者变成一个帮助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感受到他的价值,而人最重要的是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其实中国的古人是最了解 BUSINESS 这个词的意义的。它不是赚钱,而是去创造更多的意义。经营一个社会企业,更多的是去实现对社会的贡献,形成价值。

Q&A 环节

Q:从商业角度分析,您认为黑暗中对话对普通健全人的最大吸引点/价值是什么?

A:对于参与工作坊的企业来说,黑暗中对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改变团队行为的体验式培训。无数高管告诉我,这是他们经历过的最好的培训。对于体验馆的体验者来说,更多是好奇和新奇,体验过后会有感悟:更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发现自己的盲区。

Q:为什么不让我们自己去摸黑探索,要别人引导我们?这导致我们没有机会去体验视障人士的无助。你对此有何看法?

A:首先黑暗中对话的目的不是要人体验视障者的无助,而是体会到当视觉不存在,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从而给视障群体提供平等的机会。通过自身体验,发现原来人是可以克服自身缺陷的障碍的,但是需要周围环境和社会观念的平等对待。

Q:作为企业怎么平衡员工福利和机构的社会使命?

A:我们从来不会牺牲员工福利来达到社会使命,否则就创造另一个社会问题了。在黑暗中对话,视障员工和健视员工的薪水都是相当的,福利也是一样的。

Q:政策上如何给像黑暗中对话的社会企业带来挑战?黑暗中对话有追究过抄袭者的法律责任吗?有没有遇到一些维权上的困难?

A:政府对残障人士的挂靠政策就造成很大问题,挂靠政策是残障人士挂靠在单位可以不工作,仍然拿到最低工资和福利。这是恶性循环。

一些视障人士山寨我们,还挺理直气壮。至于维权问题,我们发过好多律师信,但是还是困难,中国的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维护还是不完善。

Q:黑暗中对话(中国)跟香港的黑暗中对话,有什么关系吗?

A:跟我们一样都是德国总部的加盟商。香港负责香港地区,我负责中国大陆。

想要听蔡史印关于

“黑暗中对话”如何在中国发展

语音分享的伙伴

可以戳阅读原文哦~

“黑暗中对话”(中国)

已在成都、深圳、上海开了体验馆

小伙伴们可以组团去体验咯~

往期能量场分享一览

(点击组织名即可查看)

找到公益达人或者其他领域的牛人

Hash:02886f89caa36786f30464a9bbb44d6ef019a778

声明:此文由 我能实验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