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人说的黄金是指黄铜,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黄金?
《资治通鉴》:“赐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十万斤。”说的是汉武帝嫁女儿长卫公主给栾大的陪嫁。十万斤这个数字是不不会有错的,《汉书》中也有同样的记载。以此为由头,在汉代史籍里,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汉朝的皇帝动不动就拿万斤金“送人”,而汉朝哪来那么多黄金呢?汉朝的黄金会不会不是我们今天所指的黄金?这确是一个比较有意思也值得研究的问题。
汉代有纯黄金是一定的:黄金在贸易中是流通的,但不一定会被作为货币
楚国爰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黄金的国家,商代的墓葬中就曾发现过用金叶制成的龙纹装饰品,这些东西都被认为是纯金的。战国时,我国就有黄金大量出现,用于社会各方面。因此,汉代有纯黄金是一定的,但在全社会是否有货币的支付功能却不一定。虽然,楚国的爰金是以“币”形式出现的,又“印子金”、“饼金”、“金钣”、“金饼”等,但它作为货币的流通功能一定小于其象征光焰四射、坚固久长的意义。
在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曾经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乌孙人、月氏人等,他们到达今新疆北疆地区后,就用黄金来作一些器物,来象征“永固”的意义。这些在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乌孙古墓(又称作乌孙土墩墓或草原土墩墓)却为人们给出了答案。通过近年的考古发现,在七河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东部邓立克(Tenlik)有一个乌孙时期的高级武士墓葬,他的衣服上饰有约100片精致的金质浮雕。而在精河县的乌孙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铁器、丝织物、细泥红陶及金戒指、金耳环等。另外,还发现过金虎、金马等。人们都希望自身像黄金一样永固永存,永远熠熠生辉,不被毁坏。
1972年,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发现了一批极其珍贵的金银器,共200多件,均是2000年以前匈奴王的遗物。这批金银器是以鸟、兽纹为主体的各式金饰牌,有虎咬牛、虎吃羊的场面,反映的图案以马、牛、羊、鸟为主,也有虎、狼等,在我国匈奴族考古史上非常罕见。这些东西当然不是作为货币来使用的,完全是上面说到的象征的意义。
《史记》与《晋书》等籍在记载我们熟知的大宛时称,“大宛国去洛阳万三千三百五十里,南至大月氏,北接康居,大小七十余城。土宜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人皆深目多须。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钚为娉,又以三婢试之。不男者绝婚。奸淫有子,皆卑其母。与人马乘不调坠死者,马主出敛具。善市贾,争分铢之利,得中国金银,辄为器物,不用为币也。”
除了人文风俗之外,还有金银流通后被用来打造器物,不被作为货币的记述。这就是说黄金在贸易中是流通的,但不一定会被作为货币。
匈奴王冠
汉代皇帝赏赐的黄金是有“水”的:金与铜的叫法有时被混淆甚至是等同的
陕博藏“兵符”杜虎符(秦)铜质
在读汉代史籍时,除了汉武帝嫁女儿陪嫁十万斤金外,人们会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汉朝的皇帝动不动就拿万斤金“送人”。如《史记·平准书》记载,刘邦一次就交给陈平四万斤黄金,让他收买项羽部下;还有《汉书·王莽传》中说,王莽娶媳妇出彩礼二万万钱,“聘皇后黄金万斤,为钱二万万”等等。为此,有人怀疑汉代的“黄金”是指黄铜,也有人说,汉朝通行的“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是黄金,二等白金,三等赤金;赤金是丹阳铜,白金就是银子,黄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
这些说法我们不能轻易就下对与错的结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当时,人们把金与铜在某些时候的叫法是混淆甚至等同的。
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说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所铸成之十二个大金人像,《史记》中也有记载此事。但秦始皇铸造的明明是铜人,为什么在这里被称为金人呢?
另外,《汉书·王莽传》中说,公元21年,新朝王莽有回梦见长乐宫的五个金人站起来,他很厌恶此事,因为金人铭文中有“皇帝初兼天下”的话,便派人销毁所梦见的金人胸前的字。(莽梦长乐宫金人五枚起立,莽恶之,念金人铭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镌灭所梦金人膺文)。
据说,王莽梦到的五个金人与秦始皇十二个大金人不是一回事,为汉武帝在汉元鼎二年以后铸造,它实际上也是铜人,但被汉代人“硬”叫成了金人。因此,有人说,汉代是不会有那么多真正的黄金的,汉代皇帝说赏万金有可能是一万吊钱的意思。据此说者列举汉武帝嫁女儿陪嫁十万斤金,《汉书·律历志》记载,汉时“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每汉斤约等于现代0.34市斤,这样的黄金储备在当时的国力应该做不到!
所以,汉时的“金”应该是有水分的,汉以后在赏赐里“井喷”的黄金突然就消失了,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文/路生)
财富象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关注作者更多原创文章!
Hash:bdf66e4defcb82c600895639324e8da5da0fc102
声明:此文由 路生说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