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香港 | 维园年宵市场:不变的老香港年味
维园年宵市场夜景
【亚太日报综合报道】农历新年是中国人心目中份量最重的传统节日,虽然各地庆祝风俗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氛围。对香港人来说,除了除夕晚那一顿暖洋洋的团年饭,每年必不可少的余兴节目之一,便是举家一起去年宵市场逛逛。
年宵市场上售卖贺年饰物的商贩
在农历新年前约五天,香港各大公园都会举办年宵市场。其中最著名,也是每年规模最大的,是位于香港岛已有逾四十年历史的维多利亚年宵市场。年宵市场上售卖干货(贺年饰物、创意货品等)及湿货(贺年花卉),在除夕当晚最为热闹,接近天亮时,货品价格便会降到最低。
逛花市 行大运
人们在年宵市场上选购桃花
年宵市场又可称为“花市”,选购年花是香港人过年期间的一项既定节目。逛花市,行大运,是源自广东的风俗,也寓意著新一年“花开富贵”、“大吉大利”。年花的销情也或多或少反映出经济状况及市民的消费意愿。在众多年花中,以兰花和桃花为港人最爱。
至于今年的鲜花行情,人称“兰花大王”的香港千叶园董事长杨小龙说,今年至少有10多种新兰花面世,如出自台湾的“小珍珠”、“东方之珠”、“夜明珠”及“玉如意”等,当中“玉如意”更已卖光,反应热烈。
杨小龙说,港人喜爱大红大紫的兰花,但年轻人、日本及西方的客户均爱白色兰花,爱其清新典雅,预料今年年花销情不俗。
年宵市场上售卖的各种寓意吉祥的兰花
有花商表示,今年的百合、菊花、剑兰及兰花的价格均比去年便宜,而受港人钟爱的桃花受华南暴雨影响产量下降,预计售价将较去年提高2成。
香港年宵的历史
所谓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起源可追溯至明代,最早期的花市始见于广州。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花市基本上固定在春节前几天举行。光绪年间有一首《羊城竹枝词》这样形容:“羊城世界本花市,更买鲜花度年华。除夕案头齐供养,香风吹暖到人家”。逛花街的风俗不仅来源于广州人对花的情有独钟,更因为花能代表无数的好意头——花开富贵、春华秋实,幸福就此开年。
香港维园年宵市场中充满浓浓年味的商家招牌
到了60、70年代的老香港,年宵市场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公园、旺角近又一村花墟球场和沙田一带,除了有桃花、水仙等摊档,还有不少卖干货和食物的小档摊,一家大小便冲著办年货和买年花而来,小朋友最喜欢的就是墟市内的吹气玩具、氢气球和棉花糖。那时候,正值香港经济起飞,而人们的娱乐活动远没有如今丰富。不少家庭一吃完团年饭,便到花市行逛,市场内非常有新年气氛。
竞投摊位 价高者得
如今,每年的维园年宵市场摊位的最终归属都由商家们竞投产生。据香港政府新闻网数据,2016年维园年宵市场共租出448个摊位,其中包括257个干货摊位、180个湿货摊位、8个主题摊位及3个快餐摊位,竞投总收入超过1200万港元。
2016年维园年宵市场摊位竞投现场。 文汇网图片。
其中,最大快餐摊位以史上最高的63万港元成交,成为今年的“档王”。以维园年宵为期7天计算,每日平均租金高达9万元。已连续第3年投得该铺位的餐饮公司称,虽然去年蚀本离场,预计今年也将继续亏损,但希望借农历新年为公司宣传冲喜。年宵市场在香港人心中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港味美食优惠多样
油角、煎堆、年糕、萝卜糕等等是香港传统的贺年小食。今年,有商家在中式美食的基础上,推出“黑松露萝卜糕”、咸味“发财好市鸡蛋仔”等中西合璧口味;也有商家打出30元售8头蠔皇鲍鱼的噱头。此外,情侣“买一送一”和长者半价等优惠也成为招揽游客的方式。
游客在维园年宵市场中选购
电子红包在2014农历新年于内地掀起热潮付款模式在内地盛行,但香港仍未普及。今年有商家拟在年宵市场推出试用版电子红包,虽不能作真正的交易用途,但体验交易新方式,旨在刺激港人思维,更多地放眼内地和世界。
此外,今年年宵市场还出台新规——禁止售卖鱼。观赏鱼也被从特许协议内准售货品附表中删除,往年年宵常见的余兴节目“捞金鱼”将不再出现。这一规定或许与去年年宵结束,有市民发现“捞金鱼”摊档中活生生的金鱼被弃于垃圾堆中有关。
今年人流销情或双下跌
今年的维园年宵市场将在2月2日至8日一连举行7天。这期间,包括深水埗花墟公园、观塘游乐场、荃湾沙咀道游乐场等地也将举行规模不等的年宵市场。虽距离开幕尚有一段时间,但商家对今年的销情并不看好。有商家指,内地旅客减少等因素让去年年宵生意按年下跌了10%,预计今年人流和销情会双双下跌,因而希望以美食和优惠炒起节日气氛,尽力吸引更多游客光顾。
Hash:070ab04a81b436bb7ea71afb73cdffc9323c998c
声明:此文由 亚太观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