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清泉岩朱熹石刻

再说清泉岩朱熹石刻

漳浦县政协文史研究员 林建东

漳浦大南坂镇下楼村庙内自然村清泉岩山脚下,有一方摩崖石刻,石刻高近一米、宽约66厘米,刻面东北向,镌刻“源头活水来”(阴刻、每字18厘米见方)、落款“晦翁书”。

由于人为的地貌变迁,导致石刻全部淹埋土中,“失踪”多年。今年,本人经过半年多的调查跟踪,今天,在蔡万顺、蔡远成的共同帮助下,挖地近一米深,终于让石刻重见天日。

蔡远成是庙内村蔡世远、蔡新的后裔,是该石刻所处养殖场的主人。他介绍:这一带俗称“石坑”、“象石”,原来是山石秀丽的山谷,清泉岩泉水从这里流过。二三十年前,人们因为养殖,截流造成一连串的池塘和一条渠道,石刻所附的大石成为渠道岸。长年水土流失,泥土淹埋了石刻。蔡远成指着石刻左前方约5米处说,那里原来有一口古井,(已被填没,)说明此地古人曾经居住过,而石刻的内容正是说明井水清优。

经查阅资料,以下的史料考证了“源头活水来”石刻乃朱熹所留。

朱熹(1130-1200年),南宋人,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 沧洲病叟、逆翁,别号“紫阳夫子”。

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在漳州任知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考亭书院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1192年初辞职离去,以示抗议,在任18个月。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里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友刘子、刘勉子、胡宪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刘、胡他们三人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清泉岩辟于宋代,清泉依石而迂回穿流,瀑布贴崖而飞流直下;“两涧泉声喧佛国,一天秋色散梁岗”。山寂静而鸟鸣喧,清香幽而佛号回。清泉岩的早期摩岩石刻或镌于宋(时代无从稽考)。由于都是浑厚的楷书阴刻,字迹又大,每幅三字或四字,横长都达250厘米左右,上下宽80至140厘米,历久而不风化。康熙《漳浦县志》说:“好事者著为八景,有蟠桃坞、说梦台诸胜”,但没有记载八景全称,而“蟠桃坞”为大字石刻之一,所以一般认为,那些大字石刻:渐隔尘寰、蓬莱深处、九鲤飞跃、蟠桃坞、茂林修竹、清泉洞等都是八景名称之一。清泉岩优雅的境地,显露闽南古刹的气派,足于吸引好佛朱熹的兴趣。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的喜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民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党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 (一)讲求格物致知之学; (二)罢黜和议; (三)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

朱熹敬仰高登【高登(1104~1159) ,南宋词人,字彦先,号东溪,漳浦县杜浔乡宅兜村人(今福建漳浦)人,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高风为日既久, 1184年即南宋淳熙十一年,就为高登奔走呼号,奋笔疾书,奏《乞褒录高东溪忠义状》。在朱文公努力下,高东溪的冤案终于昭雪。延平府进士田澹为漳州郡博士,收集高登文章刻在木板上,又画高公肖像而奉祀之,以奉励其学者。田谵离任后,漳州太守永嘉林元仲,漳州郡进士王遇羡高公气节,立祠于郡学之傍。淳熙丁未年(1187年),朱文公应林太守及王教授之邀为漳州高登的祠堂题记,并撰写祠联;“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朋东仇桧万古识忠臣”。再上奏朝廷请求为高登记功叙德,于是,光宗皇帝钦赐敕建祠堂墓地,并亲自题写匾额:《宇宙完人》、《忠孝两全》、《浩气长存》,又敕赐高东溪忠孝金牌。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撰写《高登传》,1191年朱熹为高东溪祠题《百世师》匾额、《谒高东溪祠文》、《又谒高东溪祠文》、《跋高彦先诸帖》。这么多的事件、这么长的事件,按照朱熹的情性,瞻仰拜谒高登故居是必行的,笔者且认为不止一次。

漳浦县绥安镇溪南村东门外立着一方清康熙三年《重修溪南桥碑记》,碑上刻着“桥南行四十里至杜浔,再南行四十里至古雷”,可见溪南桥在漳浦县城通杜浔的官道上。溪南村紧邻下楼村(清泉岩),漳浦县城到清泉岩有官道。

对比诏安县九侯山朱熹石刻“西斋”的落款“晦翁”,与这里的“源头活水来”的“晦翁”同出一格。

可见,为了高东溪的平反事务,朱熹晚年曾多次来往漳浦。清泉岩在漳浦县城近郊,清泉岩紧邻溪南,就在漳浦县城通杜浔的官道旁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热衷于佛学的朱熹,能不登山礼佛或游览?

鉴于上述诸条理由,笔者认为朱熹在清泉岩留下题刻是可能的。敬请漳州市的史学权威何池先生指正。

据载①“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tuō]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并写下《福山》一诗。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 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 著名诗句。朱熹离村后,村民便将蛤蟆窝村改为源头村,民国时曾设活水乡以纪念朱熹。”

这个关于朱熹性情的记载也可以旁证:依照朱熹的性情,他会在清泉岩留下石刻。

注解

①《对朱熹的了解和认识》

漳浦清泉岩朱熹石刻

漳浦清泉岩朱熹石刻

诏安县九侯山朱熹石刻

安县九侯山朱熹石刻

诏安县九侯山朱熹石刻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下期内容更精彩哦!

Hash:c3e5eddeef6a1fdf32283b1be1904ada31fbe99b

声明:此文由 漳浦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