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爱热闹 如今品文化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佛山日报从百姓视角切入

策划推出

“改革开放40年·百姓生活故事”系列报道

这次的报道来到了已近90岁高龄的中山公园

2018年11月5日 佛山日报

高耸挺拔的香樟树上,挂满一串串红灯笼,

树下石山鱼池边,里三层外三层站满了人。

翻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照片,老佛山冯锦源忆起往事如数家珍……

容铸华 / 摄

作为佛山第一个市民公园,中山公园陪伴佛山市民走过近九十载春秋

从古朴典雅的秀丽湖牌坊,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钟楼;从茶楼里听经典粤曲,到K吧里唱流行歌曲;从逛公园赏花游玩,到相约岭南天地叹下午茶……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佛山人的休闲场所不断扩大,休闲生活也从单一走向丰富多彩。

(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承载几代人的欢乐时光

冯锦源(源叔)73岁

禅城区园林管理处退休老职工

“这棵香樟树有40年历史了,当年是我亲手种的。”

走进中山公园,退休13年的冯锦源,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

佛山市园林管理处成立于1958年,当时的办公地点设在中山公园内。1963年,他到园林管理处工作,也是在中山公园里他与妻子相识相爱。直至2005年退休,他的大半辈子与中山公园紧密连接在一起。

黎静昕 / 摄

“中山公园很受欢迎,每天都人头涌涌,非常热闹。”冯锦源自豪地说,中山公园承载了几代人的欢乐时光。

据他回忆,改革开放前,佛山只有两个公园,一个是中山公园,另一个是祖庙公园,这些公园成为佛山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秀丽湖挖好后,公园开始收门票。”

冯锦源记得,门票白天3分钱,晚上5分钱。当时,中山公园不仅设有文娱场、电视室、大众剧场露天剧场、儿童乐园、中心台、棋坛、说书台等场所,还有四间茶楼,每天都是客如轮转。

“茶楼早上4点开门迎客,不少人为了霸茶位,5点多就来了。”

90年代,春节期间的中山公园安排了杂技表演,人海如潮。(禅城区园林绿化养护中心供图)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旧中山桥拆建及第二个牌坊建成,中山公园再次出现游客满园的火爆场景。“1978年正月初一,门票一天就卖了7万多张。”回想起昔日的热闹场景,冯锦源仍难掩兴奋,“茶楼满座,剧场满座,哪里都满座”。

“年轻时谈恋爱,大家都喜欢到公园里聊天,但说话要小点声,因为公园里人多,容易被听到。”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邓光民年轻时常到中山公园游玩,他喜欢到画廊里赏画或找人下棋。

容世椿 / 摄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季华园、垂虹公园等各色公园才陆续建起来,佛山人的休闲场所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21世纪后

休闲方式更加多元

漫步在狭窄的街道,一排排写着繁体字的各式招牌,怀旧的装修风格将人带回旧时代的香港。70后叶惠霞在南华冰室门口拍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今天到香港一日游”。

走在西樵山国艺影视城的香港街,叶惠霞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年轻人都喜欢追捧香港的文化元素,觉得很潮很酷。”在叶惠霞看来,改革开放促进各地文化相互交融,佛山休闲文化产业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多元的现代元素,丰富了佛山人的休闲生活。“有南风古灶、岭南天地、千灯湖公园等,玩的地方可多了”,叶惠霞说。

《晨练》 霍广良/摄

将传统建筑与现代文化融合,岭南天地是黎静昕下班后常去的地方。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黎静昕,与父母一代相比,享受到更丰富的休闲活动。“最近几年,佛山建了很多公园,出门走路几分钟就能逛公园。”黎静昕说,周末时,她还会和老公带上女儿,到南庄绿沙岛游玩。

坐在滑车上,沿着蜿蜒向前的狭长滑道往下冲,90后何彦霏感受到急速下滑的刺激和欢乐。“从山坡冲下来很刺激,感觉自己会飞出去。”何彦霏说,听说白云山滑道在网上比较火,她就跟朋友一起来体验一下。

在何彦霏的记忆中,小时候外婆喜欢带着她去公园打太极。长大后何彦霏喜欢约朋友去看电影或喝下午茶,“我们这一代,兴趣爱好更加广泛,休闲活动也更丰富,看电影、玩游戏、唱K,聚会或者旅游,总是有很多节目,就算是逛公园,不同的公园风格也多样化。”

《湖光秀色》容铸华 / 摄

夜幕降临时,千灯湖周边亮起千盏灯,为这个全开敞式的公园带来几分神秘色彩。

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像这样开放式的休闲空间,在佛山越来越多,佛山人的休闲生活也从单一走向丰富多彩。

禅城公用微信发布组综合整理

文字来源:佛山日报 / 记者林嘉慧

视频来源:佛山日报融媒中心《改革开放40年·百姓生活故事》

图片来源:禅城公用、禅城绿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Hash:a1b15a7ed1e2df3d304568d7bb411677a989de28

声明:此文由 禅城公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