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第九线 | 和田一处鲜为人知的景点:世界上最小的千年古佛寺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299 篇 原 创 主 文-

千呼万唤始出来~

“有一个梦在牵引着我们前进有一条路在等待着我们到来就像河流一样义无反顾流向沙漠就像山川一样坚定不移守候云彩——许延风”

这个梦,就是开拓全新的进藏越野通道,这条路,就是进藏第九线!

路线参考图,第一阶段勘的是红圈区域,希望能在区域内踩出一条环线。

为这共同的梦想,各位地理学家、户外达人、越野兄弟终于在12月16日云集新疆和田这个好地方。

(进藏第九线第一次专家会议

请 注 意! 大 咖 出 没~

和田文旅局梁科长

左:新疆著名徒步登山探险家王铁男,右:《中国自驾地理》创始人老迈狼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邓维

左:作家苏雄峰,对西部地缘战略颇有研究,右:作家骆娟,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编审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

坠入夜色的和田,令人流口水的美食,为这千百年来的丝路重镇添上更多亲切感。

美丽和田,这个文化交融大走廊和目的地,拥有太多的秘境: 于阗古佛国、尼雅遗址(精绝国)、尼雅人昆仑天路、十里葡萄长廊同纬度阿什火山乌鲁克火山、玉龙喀什可爱烤包子、玉石河滩…

勘路者们希望能用全域定向自驾游的方式带着大家来一场和田的文化、历史美景、美食、美玉探秘之旅!

所以,你准备好了吗?

一、进藏第九线·勘路Day1

“左边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右边是隐约连绵的昆仑雪山,每一条河道或有水、或干枯,总有一片绿洲隐秘更多的传说——老迈”

和田冬天的早晨姗姗来迟,勘路队友们10点准时在酒店门口集合时,尽管太阳已升起,依然是寒冻袭人,手机更像冰块一样,手指也感觉麻木。

昨天是勘路的第一天,从和田到民丰,全程G315国道290km,由于限速原因,预计行车五小时。

为了更好地完成勘路工作,和田政府特意安排了对当地文化特别熟悉又擅长摄影的文化馆阿迪力馆长全程陪同我们,有了这样的保驾护航,大家自然兴奋起来了!

阿迪力馆长,帅气吗?

全国海选出来的《中国自驾地理》VIP会员五台车也早已整装待发,看得出来他们对能被选上参加进藏第九线勘路的先遣队,倍感骄傲。

宣布完行车纪律,王铁男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今天的行程节点和亮点。

G315国道和田到民丰,基本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延的沙漠戈壁行驶,公路南侧隐约的雪山就是巍巍昆仑。

这是一条联通中原西域丝绸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通道。当年,唐玄奘印度取经回来路过和田,停留了数月之久,还开坛讲经。

说起佛教,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和田是佛教文化的核心区。

这一点,位于策勒县的达玛沟小佛寺,就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二、世界最小的千年古佛寺

2003年3月,随着一名放羊牧童的到来,沉睡已久的佛寺,被惊醒了。

达玛沟乡东南约7公里,托普鲁克墩(意为“许多土堆”)一个长着芦苇骆驼刺、红柳的沙丘上,深藏的千年古佛寺重见天日,最令人惊讶的,是整个佛寺南北长2.25米、东西宽2米,面积只有4.5平方米!

到底小佛寺有多小?南墙的小门,目测宽不足1米,胖一点的朋友进去恐怕得侧一下身。

但佛寺虽小,五脏俱全——建筑佛像雕塑壁画三者完美结合,保存得较为完整。

以上四张图片摄影@VIP会员·陈武

新华博士在他发表的考古调查报告中称:小佛寺是全世界目前所发现的最小的古代佛寺;是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发现的佛寺中保存最为完整、佛寺壁画保存面积最大、壁画及佛像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代佛寺;也是塔克拉玛干地区惟一一处保存完好的佛堂建筑形式的古代佛寺建筑。

达玛沟的树林

达玛沟乡因佛寺遗址西面一条南北走向的冲沟而名,由于水量不大却常年不竭,被当地人称为“达玛沟”,意为“佛法汇集之地”。

这里曾经是西汉之际西域绿洲小国蓖摩的中心,后来被于阗国吞并。

和田,古称于阗,关于佛教何时传入于阗,学术界暂无定论,只知道约在公元前后,国王尉迟家族极力弘扬佛教,境内塔寺林立,使得于阗成为佛教圣地。

与此同时,大批大乘经籍从于阗弘布到中原,成为中原大乘佛教的策源地。

然而好景不长,1006年,佛国于阗被喀喇汗王朝所灭,境内的佛寺遗址在战争的洗礼下只剩断壁残垣,加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家对新疆古迹的疯狂掠夺,使得于阗境内已无法找寻一处完整的佛教建筑踪迹。

达玛沟小佛寺,是和田地区发现的保存状况最好的佛寺遗址之一,它的发现,为我们对佛国于阗曾经的辉煌文明,提供了更多线索,展开了更多想象...

耳边听着阿迪力馆长娓娓道来的故事,眼前是残破美丽的寺庙遗址,我们的才子会员许延风出来后,意犹未尽,随即兴赋诗一首:千年一睡不觉醒,似醒非醒一千年,睡眼朦胧看世人,众生皆睡佛独醒。

晚上,众人入住民丰,经验丰富的八台车老司机迅速去加油站补足油料、采购食品、物资,为明天进入那神秘的尼雅遗址做准备。

参考资料:张鸿樨.世界上最小的千年古佛.《新疆人文地理》2012年第1期;

部分图片来源沈桥,其余均为摄制组拍摄-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Hash:070f7fb5453f4feb7fe1671d060f220350cf77ef

声明:此文由 中国自驾地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