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怀疑,新疆最有艺术范儿的地方就是这里
新疆木卡姆艺术团排演的大型主题晚会《木卡姆的春天》中刀郎木卡姆的片段
新疆网 记者李卫疆
这里的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这里的音乐,充满山野的空气,却又时时震撼心灵。
这里的娱乐,充满着自由、快乐与团结协作。
连这里的羊,都有着毕加索式的哲人气质。
这个地方叫麦盖提,这里的刀郎人已不断将艺术的基因传承给下一代,让那些弥散在空气里的色彩和旋律从未有一天间断过。
从一只羊到一种游戏,再到享誉海外的画作
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热甫同样的名字,因为前在有了“刀郎”的定语,就变得如此与众不同。大多数时候,我们所认知的木卡姆表演是一种清雅的、带着舞台韵味的艺术门类,但是刀郎木卡姆即让人感受到山野里嘹亮悠远的呼唤,那种原始的自由与从容,让这种木卡姆门类有了独立的标签。然而,刀郎文化从这两种音乐艺术门类里,仅仅开启了一个小小的门缝,刀郎人的艺术范儿,甚至“传播”到了他们养的羊身上。
如今,一只刀郎羊的价格几乎接近一头牦牛,它的昂贵,并非仅仅因为它高大的身形,和可以培养成“斗羊”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它似乎能听懂音乐,音乐可以让它们变得更加兴奋、更加活跃,此外,它还有一双极其“后现代”的大耳朵,这对于羊来说,很容易挂伤,很容易在吃草时拖在地上弄脏,但这双大耳朵就是这样“不讲理”地挂在羊的头侧。也正是因为这双耳朵,让刀郎羊拥有了一种哲人的气质。很多时候,它们似乎都是在思考,从耳朵边缘露出的半只眼睛里,总有着看破尘俗的冷睿,如同毕加索的艺术哲学一般,总试图将三维的多点透视表现在二维的画布上,这让他的作品显得怪诞、没有常见的逻辑,但是将他的画作通过三维重构,却发现那些是完美的。刀郎羊的大耳似乎也在努力表现着自己超出常态认知的与众不同。
刀郎人的秋千游戏更像是“人力版的空中转马”,站在秋千上的人不需要自己去荡,而是在秋千下方设计了超长的木桩,十余个人推着木桩,如同转磨般划着完美的圆,秋千上的人就可以在空中高高荡起,一项游戏,要十多个人参与,无论站在秋千上的,还是在下面推桩的,脸上都挂满幸福的笑容,当然,还有人有唱起欢乐的歌。如此的真实——当游戏结束,擦净淋漓的汗水,那种发自由的愉悦,会融入到随后自发组织起的歌与舞蹈当中。游戏看上去很“累”,需要用十余人去推送三个人飞向半空,但并没有人怀疑这种游戏设计的不合理性,团队协作完成一次“放飞”的过程,才是他们共同享用的财富。这又是一种“艺术气质”,看上去似乎繁冗无用,但却能带来无尽的欢乐和暇想。
这些刀郎人生活中的点滴似乎总能激发出他们藏在基因里的艺术范儿,刀郎人不仅善歌舞,善游戏,如果给刀郎人一个调色盘,他们会把彩虹的色彩全都编织进生活的细节中,并表现在画板上。于是“刀郎农民画”又成为了最令刀郎人骄傲的艺术。
有了那些色彩与线条,哪里都是刀郎人的画布
麦盖提民间绘画在色彩表现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它不拘泥于固有色或条件色,追求一种强烈的、鲜明的色彩效果,极富于装饰情绪,这种根据个人审美情趣和画面需要而随意选色敷色的作法,与现代主义的审美有相似之处。麦盖提民间画家们不拘程式、追求质朴、自然的独特风格,加之他们善于横向吸收各种绘画的营养,从而使他们的创作思想更为自由奔放,作品也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刀郎人正是在劳动和生活中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面,并将其跃然纸上。幽默中透视矛盾,夸张中充满情绪宣泄,构成了“刀郎农民画”画家在处理反映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刀郎农民画据说是起源于十八世纪末。这些世代不离农耕的刀郎人,在农闲时拿起简易的绘画工具,勾勒出一幅幅质朴的绘画作品,并且以其独特的创作作风和艺术魅力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注目。刀郎画乡于1996年、2008年先后两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特色文化乡镇”称号。
刀郎画乡年创作各类作品5000多幅,先后有2800余幅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深受国内外藏友的喜爱,其中《歌唱比赛》、《农家乐》等四幅作品在法国巴黎国际画展上获得金奖,现珍藏于巴黎卢浮宫。先后共有1000余幅作品被国内外知名展馆收藏。形态各异的刀郎农民画有无限的增值空间,深受国内外藏友的喜爱,目前,前来参观购画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麦盖提刀郎农民画的作者--那些土生土长于绿洲的民间艺术家们,除了受到当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外,并没有经过任何现代绘画训练,他们只有属于本能继承性的有局限的造型能力,而缺乏对绘画造型手段的全面把握。但是,这也会激发民间画家较大的绘画自由,能使画家们在艺术表现上挥酒自如,不拘泥于一般的透视规律,不受表现对象结构比例的制约,完全从自我表现的需要出发,形成一种极其自由的造型风格,这种风格及其潜在的审美意识为麦盖提民间绘画造就了区别于其他绘画的一些特征。民间画家为了反映他们的审美理念,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随心所欲,异常大胆,天上地下、过去现在、横放竖排,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绘画形象全都处理在非常和谐的画面中。在造型处理上追求酣畅淋漓的主观渲泄,形成一种夸张、变形、纯朴自然的造型特征。无论描绘任何对象,都富于理想色彩、既不脱离现实生活,但又始终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段非常可贵的距离。因而使得画面形象实中透虚,虚中有实,即是现实主义的,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调。
刀郎人对于线条和色彩的执著,并不仅仅体现在画板之上,他们几乎把那些夸张的色彩和线条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刀郎人制作的乐器,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色彩绚丽,每一件乐器的表面都有着复杂的色彩和构图,这让那些乐器不但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而且有了跃然于视觉之中的另外一种生命力音乐与色彩强烈地交织在一起,难分彼此,炫目却又和谐。
刀郎人的葫芦画同样有着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构图,这与新疆其他地方的葫芦画截然不同,圆润的外形再加上明丽的色彩,呈现出一种对生活完全不同的理解,在刀郎人看来,生活中就该有这样时时都能读出欢乐的色彩,时时都该让这些美丽的图画走进生活里,让它们不再仅仅是艺术。当我们仰视艺术,努力让它们走进巴洛克式的殿堂,刀郎人却努力将那些艺术填充进自己的生活当中。如果以游人的视角去看麦盖提,那么每一户刀郎人家都会是一个艺术藏品库,每一户刀郎人家都会给游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刀郎人在生活中唯一一次完全弃用色彩的创作,却又用另外一种方式捕获了人们的心灵。那项创作来自于另外一种与刀郎人息息相关的手工——刀郎皮帽。
无论男女,刀郎人都喜欢戴皮帽,而这些皮帽都只有一种颜色——黑色,这与刀郎人喜欢强烈鲜明色彩的习惯完全不同,但是刀郎人给这些皮帽设计出了独特的款式。这些皮帽都略呈柱状,有高高的帽顶,这种皮帽戴在男性的头上,显示出一种猎人所独有的野性;而这种皮帽再加高,再精细化,则成为了女性的至爱,女性将这种皮帽戴在头上,却又变得妩媚动人。一项黑色的皮帽,刀郎人没有赋与它色彩,却让它拥有了另外一种特质,让它成为刀郎人独一无二的标签。当我们欣赏着充满山野气息的刀郎木卡姆,如果没有那些黑色的皮帽,总会觉得缺少了一些山野的意味,这或许正是刀郎皮帽的神奇之处。
麦盖提:新疆的“非遗项目库”
麦盖提,新疆喀什地区的一个不大的县,却有着浓浓的艺术范儿,有着和谐的艺术创作氛围,有着与我们所认知的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强烈风格,有着融进生活点滴细节的艺术特质,而这些,也让麦盖提县成为新疆的“非遗项目库”,这里不但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热甫,此外在乐器制作、体育运动及民间游戏娱乐、绘画及手工以及生活器具制作等等方面都有着多个非遗项目,如卡龙琴制作工艺、刀郎斗羊、且力西等等,这些刀郎文化的结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Hash:be8f698e69e17bc2c98b155132596191cd6cee54
声明:此文由 新疆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