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楚县旅游局局长吴松青:来巴楚红海景区看胡杨美景 品新疆美食 西域汉唐风情扑面而来

10月2日,2018中国新疆喀什巴楚丝路文化胡杨节暨巴楚县首届农民丰收节开幕式在巴楚红海景区举行。

巴楚红海景区金秋美景 巴楚县旅游局供图

一大早,景区门口排起长队,景区内区间车应接不暇,来自国内外游客扶老携幼前来一睹“红海”芳容。

据景区透露,去年的10月2日接待2000人的红海景区,今年当天游客超过2万人,景区人气爆满,红海景区位于巴楚县阿纳库勒风景秀丽的红海水库,绿树环绕,水面微波粼粼,天然的芦苇滩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水面,茂盛的芦苇与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水中,蔚蓝的天空中水鸟自由飞翔,秋天的红海景区更是诗情画意。

当天,记者采访到巴楚县旅游局局长吴松青,就巴楚县全域旅游规划做一个解读。

巴楚县旅游局局长吴松青接受记者专访 李卫疆摄

记者:今天,我们看到巴楚各旅游景点人气爆满,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这也体现了巴楚旅游的魅力,请您介绍下巴楚的旅游资源

吴松青:巴楚县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特色明显,集丝路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科普教育等人文历史资源和湖泊、河流、草原森林湿地、戈壁、沙漠等自然资源于一体,构成了一副“原始天然古朴的生态资源画卷”。

拥有见证南疆丝绸之路历史盛衰的喀什噶尔丝路古河道、世界规模最大的原始野生天然胡杨林巴楚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形成景观特色,丝绸之路咽喉要道遗址—唐王城遗址、国家湿地公园—邦克尔湿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刀郎麦西热普和叼羊、三河流域文化(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盖孜河),在南疆,我们巴楚是交通枢纽铁路,公路,民航都会交集在巴楚,尤其今年12月份图木舒克机场通航后,巴楚的旅游将会面临一个质的飞跃。目前,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旅行社已经包机和专列到红海景区,同时,许多旅行社已经和我们的红海景区签订了协议,目前,已经接到来自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专列信息。去年由于没有举办胡杨节,整个10月,红海景区接待游客8万人,今年在丝路文化胡杨节的造势下,仅2号一天就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可见,丝路文化胡杨节对于旅游的带动意义非常之大。

巴楚是巴尔楚克的简称,意为“全有、一切皆有”之意,素有“丝路之驿、胡杨之都、文化之地、美食之城”之美誉。

除红海景区之外,巴楚有历史文化包括旅游价值的可供开发的资源有48个。巴楚还有国家级湿地公园一处,国家国家级地质公园一处。316万亩原始胡杨林,是世界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胡杨林。以国家4A 级红海景区为龙头,带动其他景区发展。在这次的胡杨文化节中,巴楚将举办32场活动,巴楚红海景区将在10月20日,21日举办马拉松越野赛,以节庆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发展,将会是巴楚旅游发展的常态

记者:结合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巴楚在打造全域旅游方面有那些举措以及在旅游扶贫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吴松青:巴楚县在全域旅游方面:按照“一核二轴三板块”的旅游发展功能布局结构,开辟六大主题旅游线路+四大自驾游线,即丝路之驿•丝绸之路寻踪游、胡杨奇木采风游、风蚀城堡探秘游、民俗文化体验游、沙山休闲运动游、乡村度假体验游六大主题线,黑山探险、白沙山越野、胡杨自驾、叶尔羌河徒步四大自驾游线。

着力实施精品景区创建、精品旅游项目开发、乡村旅游扶贫、特色旅游购物、胡杨自驾旅游、喀什古河漫游道、叶尔羌河徒步道、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新业态、新产品开发等全域旅游十大精品工程的建设。

结合安居富民工程,统筹利用惠农资金设置了古道民居家访店、古道九里驿站、古道渔家、红海帆船苑、芦风馆等,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开发一批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带动农民增收。

同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引进6家有旅游经营接待经验的企业和个人,与农民签订合同协议,对宅基地或土地进行流转承包,用于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发和接待经营,同时吸纳住户就业,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带动贫困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让他们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脱贫致富。

充分发挥农户庭院普遍较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以“小菜园、小果园、小棚圈、小禽舍、小藤架”为主的“五小工程”,坚定不移地把小庭院做成大文章。

巴楚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同时有丰厚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将会给巴楚旅游加分。我们的塔拉踃尔村、被评为自治区级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同时,我们的一些经济作物也是独树一帜,我们有最富盛名的百药之王—甘草、野生纤维之王—罗布麻、肉中极品—巴尔出克羊、奇菌山珍—巴楚蘑菇美味河鲜—巴楚烤鱼沙漠人参—巴楚大芸等等。这些资源都将会被开发成旅游产品,让游客在领略风景的同时,能够享受到这些原生态农副产品,增加旅游附加值。

巴楚红海泛舟旅游项目受到游客欢迎 巴楚县旅游局供图

记者:面对日益火爆的旅游市场,对红海景区有什么期待?

吴松青: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各个媒体对于景区的推介和宣传力度增加,就红海景区而言,今年游客明显增多,有疆内本地的游客,也有外地游客,这个月已经有多家旅行社 和我们签订了协议,大概一周后会有多列旅游专列来畅游深秋的红海景区。同时,国庆黄金周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两翻,就拿10月2号来说,去年的当天,游客不超过2000人,今天的游客已经超过2万人。我们非常欣喜游客对红海景区的认可。但是,我们也深深感觉到,我们景区的服务比如区间车和餐饮的配备还需要提升,我们的服务细节还需要改进。我们将不断提升服务,尽量让每一位游客对红海景区有一个 美好的旅游体验。

记者:我们看到巴楚红海景区除自然风光外,更多的注入了历史文化元素。

吴松青:你们看到了,巴楚红海景区现存77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唐王城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按照打造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活化石”和“博物馆”的目标,保护和传承巴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打造丝路文化“博物馆”和民俗文化“活化石”品牌要求,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工程。即以巴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将巴楚县各类优秀的、传统的特色民俗文化、生产生活和文化项目,特别是那些濒临消失的珍贵的民族优秀特色文化进行梳理整合、包装设计和统筹运营,搭建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既打造了可供游客观赏、参与、体验和消费的不同类型文化旅游产品,又实现文化资源到旅游产品再到经济效益的转化。

深入挖掘汉唐文化。以丝路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烽燧、驿站、胡杨故园、胡杨博物馆、谒者馆、等古道丝路烽燧驿站文化,加大对丝路故事、丝路事迹和丝路历史的编撰和演绎,赋予景区鲜明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提升巴楚旅游品味。通过实景演绎《通关》、《觐见》,再现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

同时,充分利用丝路之驿文化旅游节、和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到景区举办特色美食展、民俗歌舞表演、民俗体育娱乐、服饰表演等活动,宣传和推介烤全驼、烤羊肉、巴楚烤鱼为主的餐饮文化;极大地丰富景区旅游文化内涵,以景区带动乡村旅游。同时,我们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到景区,一方面,让这些老艺人有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游客到红海景区不光看到绝美的风景,看到文化,看民俗,用文化支撑旅游、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现在的红海景区处处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旅游产业的亲和力、生命力。

此时此刻,巴楚红海景区金色胡杨随风摇曳,婆娑起舞的枝条倒映在水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幅幅绚丽的水彩画卷。红海景区向您发出邀约------来巴楚红海景区赏胡杨美景、品新疆美食,感受西域汉唐风情。

来源:新疆网 文:记者许爱云图:巴楚县旅游局

编辑:贾睿 监制:刘彬

Hash:5c833abdd1b037bd0d9cbb44c101cb023e6a0731

声明:此文由 新疆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