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世人皆知,宝贝遍地都是,但是至今都无人敢盗

中国人死后讲究落叶归根,人外出闯荡,如果客死他乡,那么遗体是要想办法送回家乡安葬的,正所谓落叶归根,人如果在外发迹了,那么也要回家乡来看看,这讲究的是衣锦还乡,所以,中国人“根”的观念根深蒂固。直到现在,人们也非常重视“根”,而且,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要侵略中国的时候,国人放下偏见,放下差异,凝聚起来一起对抗外敌,靠着落后的的武器装备打赢了强大的帝国主义侵略者。所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不是来自于先进的武器、士兵们强悍的战斗力,而是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信仰和观念。

那么,被千年来的人们重视的“根”是什么,又在哪里呢?

其实要追根溯源很简单,我们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一些古籍中的记载也可以证明,炎帝黄帝就是我们的始祖,就是我们的根。

所以,炎帝与黄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超前的,人人敬畏,人人敬仰。而他们的陵墓也成为了人们瞻仰先祖的圣地。其中,黄帝的陵墓就在陕西延安黄陵县城北山上(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从古至今,这座陵墓都是备受尊重的。在神道与陵道的缓冲平台旁边,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这块石碑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立下的,也就是说,文武官员到了这里都得下马步行,甚至不止普通官员要下马,就连皇帝也要下马整理衣冠以示尊重,然后,为祭祀准备祭品,恭恭敬敬的走到陵前进行祭拜。

黄帝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是先祖,那么他的陵墓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标识。今天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就在这座陵墓的安全上,黄帝陵地址汉朝开始就大白于天下了,人人都知道。

这座陵墓因为其本身代表的意义,历朝历代都会受到皇族的祭拜。第一次祭拜是在先秦时期的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那时候的秦国并不强盛,所以国家并不富裕,但是,秦举全国之力都要好好的祭拜黄帝,等他们强盛以后,有钱了,那祭祀仪式就更宏大了。进入汉朝以后,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之后桥山也一直都是历代皇帝祭祀黄帝的地方。

唐宋以来,因各朝皇帝的重视,不断整修添土,使陵冢有所加大,明代将桥山黄帝陵列为国家祭典,祭祀从未中断。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孙中山先生委派要员专程祭祀黄帝陵,并亲自撰写祭文,颂扬“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新中国建立后,主席亲自批示,请总理部署对黄帝陵进行维修保护,并委托郭沫若同志题写“黄帝陵”碑。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

“黄帝崩,葬桥山”。

宋乐史所撰《太平寰宇记》载:

“桥山,《山海经》云:‘蒲谷水源其山下,水流通,故谓桥山’。”

清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

“沮水至县北,穿山而过,因以桥名。”

所以,黄帝陵古称“桥陵”。

千百年累积下来,这里积累的各种朝代、各种珍贵文物数不胜数,单纯用金钱已经无法衡量这里的价值了。

除了这些人们制造出来的宝贝,黄帝陵周围还有很多有钱都买不到的珍贵物品。比如,这里有着中国最古老的,面积最大的古柏群,柏树的数量达到八万,试想一下,这是一片多么大的树群啊!而且,因为种植年代的久远,这里的每棵树都是极其古老的,光是生长了千年以上的树就达到了三万棵。而且,由黄帝亲手栽种的那颗柏树至今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寿命,是树中之王。

当然,黄帝陵除了黄帝手植柏、下马石之外,还有碑亭、十九位皇帝祭文等等,这些东西可以说都是无价之宝。

五千年来,黄帝陵就在这里静静的呆着,除却文化、精神意义,这里依旧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是五千年了,这座陵墓从来没有被盗过,这一点让人感叹。是这里的地址太难寻找,没有盗墓贼能找到吗,还是这里的机关太厉害,没有人能解决呢?不,都不是,黄帝陵和其他皇帝的陵墓都不一样,他就在那里呆着,就算把陵墓的入口打开,就算什么机关都没有也不会有人敢动这座墓的心思,因为这是我们先祖的陵墓,是我们的根。

1992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黄帝陵风水轴线”一文:“黄帝陵风水轴线就是桥山主脊至黄帝墓冢,并与印台山山峰之间构成一条连线,黄帝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是以此为轴线而建造,墓冢方向正好在这条线上”。即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可是,据说历史上还真有一个人动过这座墓的心思,那就是白彦虎。

白彦虎早年投效清军,同治元年(1862年)利用陕甘回变起事,在多隆阿的打击下退至甘肃董志塬,后被推为陕西回军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其实,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是被看做民族英雄的,百姓们也很尊敬他,就连孙中山都曾称赞他为反清斗士。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有传言说他曾经声称要挖开黄帝陵,这是对先祖的大不敬啊,难道这位一直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

后来,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基本上可以断定他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是清政府为了打压他,扰乱军心故意放出来的话,是诬陷。而清政府利用这样的谣言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离间了白彦虎和他的士兵,大量汉人士兵知道后纷纷弃他而去,并且更是激发了清朝军队的战斗力,让原本占上风的白彦虎受到了严重打击。最终白彦虎在无奈之下只得逃入俄境,光绪八年(1882年)秋,白彦虎死于托呼玛克,终年41岁。

由此可见,黄帝陵在中国人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千年来他一直没有被盗不是因为里面的财宝多少,而是人们都心存敬畏。

Hash:8860a2334496a46052675af02518d1513577198e

声明:此文由 山川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