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玛纳斯县将投3000万元重建靖远楼及八大会馆
昌吉新闻网讯(通讯员杨立新)岁月流逝,却没能带走曾经矗立在天地之间、留在玛纳斯几代人心中的记忆,那便是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靖远关。每当讲起城外有过的金戈铁马、城内有过的熙攘画卷,温暖的眷恋、神彩的飞扬,至今还在滚烫的血液里流淌。
靖远关,记载着玛纳斯沧桑历史,因为它很早就耸立在北疆地平线上,可谓“天下雄关”。 据《西域图考》、《西域水道记》和《新疆图志》等文献一致记载:玛纳斯城是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批准并开始建造,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成。自清乾隆朝设县以来,县城之名官方屡次更改,计有靖远关、靖远驿、绥来城、玛纳斯城。而当初新修之北城曾又名康吉城,新修之南城又名绥宁城。其中绥宁城为都司、守备、千总、把总驻地;康吉城为知县、副将衙署驻地。嘉庆年间,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学者洪亮吉赦还至此,入靖远关后夜宿县城西关,他在诗中写道:“诏许南还理钓矶,寄声关吏莫诃讥。书生万里归装内,添得长刀短后衣。”从诗中不难看岀,进入绥来盘查的严密和作者的无奈。到光绪二年(1876年)派兵丁修复城墙。光绪十年(1884年),县衙署从北城迁移到南城。靖远关亦称“阳关。”靖远关东端称东关,城关门楼雄伟,称“靖远楼”,楼下为矩形圆拱门,均为砖砌,精工建造。东来西往的车水马龙,从城门里穿行而过。
这座明清风格的宏大建筑,共有三层楼阁,画栋雕梁、翘角屋檐,气派非凡,雄居北疆线上,巍峨壮观。人们也许只知道它昨日的狼烟、远去的驼铃、迎风招展的猎猎旌旗,还有那不眠的古驿客站,却不了解这座建筑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內涵。站在靖远关城楼,环视眺望全城,绥来古城恰似展翅飞翔的大鸟,蔚为壮观。城西有一丘陵状的土山,人们习惯称之为大疙瘩(今兰州湾),这便是凤凰的脖颈,上面建有一座阁亭为送官亭。这个大疙瘩又相传是唐代樊梨花征西时的点将台遗址。而东门二里许的靖远楼,正好是凤凰尾,民间就有了“头戴凤冠、尾翘凤彩”之说。处在中轴线上的靖远关南北各有两条边墙,恰如凤凰两翼,形成了“康吉”“ 绥宁” 两城相互毗邻、南北相视,好像平展开来的一对翅膀。
城上有过吉祥平安,城下有过过眼云烟,古城靖远关就这样与东西南北紧紧相连。难怪洪亮吉在其《北疆全集》中称:“道上多行商,富庶甲边城”,“ 人物之繁盛,不亚兰州”,“ 其盆浴,江南之澡堂皆不及”。 说明此地商贾云集,人群熙攘,纷至沓来,市场繁荣。历来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北疆交通之要塞,丝绸之路新北道之要冲,北疆三大货物集散地之一的商埠,北疆最早的屯垦福禄之地,也是新疆汉文化的富集区。清代文人肖雄在其《西域杂述诗》中称赞道:“村树接天清,万顷新苗长”。“炊烟到处柳丝丝,稻香花里逢城廓”。更反映岀玛纳斯河冲击扇平原。其阡陌纵橫、沃野千里,景观绮丽,河水蜿蜒,物种丰富,气象万千,犹如蓝宝石镶嵌在绿洲之上。然而,这样一座美丽古朴的雄关古城,先后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遭中亚浩罕军匪帮阿古柏入侵和河洲匪帮马仲英侵犯,两遭战火摧残,南北二城已是断垣残壁。战乱平息后,于光绪十年(1884年)“合二城为一城”。 东门外的靖远楼仍然巍巍屹立于全城的东头,虽经战火洗礼,仍西可眺望腑瞰全城,东可观察漫漫驿道,颇为壮观。它承载着玛河儿女曾有的丝路情、幸福景,它倾诉着曾有的辛酸往事和魂系追梦。
风风雨雨浸洗了多少岁月,也沒有凐灭世代无悔的执著;曲曲折折经历了多少磨难,也没有停上下求索的脚步。如今,玛纳斯将在这片传奇的土地上,将完成靖远楼及八大会馆重建。
据悉,玛纳斯县将从2017年起至2018年,历时两年完成靖远楼的重建工作。重建后的靖远楼面积为38亩,建筑规模28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2017年投资2000万元,分两年完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建的靖远楼定会重现昔日靖远关那从容的神态、儒雅的风度、恢宏的气派,自信的玛河儿女正在圆梦征途上,拉开崭新的一幕。
推荐阅读
本期来源:昌吉日报
本期编辑:高 琦
责任编辑:段 莉
投稿邮箱:2797767378@qq.com
代营微信公众平台合作电话:18196166244
Hash:89738a2fa3fd65535ed63ad4ad5a8fac1c01e949
声明:此文由 昌吉零距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