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极回望黄山天都峰

坐在电脑前,窗外是冷冷的天,城市的天空被厚厚的雾霾笼罩着,显得阴沉压抑,多想再回到群山的怀抱。下意识地又打开了黄山之旅的美图文件夹,这可是黄山行的最大收获,百无聊赖时,总会打开这些风光照,慢慢欣赏回味。欣赏着黄山天都峰的美片,思绪又回到了登山之中旅。

图1:途经此处,得弯着腰才能闯关成关

说真的,和黄山还真是有些缘分,去黄山前从来没查过天气预报,幸运的是每次都赶上了大晴日,幸福地饱览着黄山的美景,心中满是惬意。天都峰会按计划和莲花峰封山轮休,第二次幸运地赶上了开放日。

图2:天都峰上所有台阶都是从山体上开凿而成

“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足见天都峰在黄山景点中的重要地位。

天都峰到底有多险?连资深的驴友的也会感叹声声。“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望峰兴叹的感喟道出了天都峰之奇险。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图3:透过这样的一线天 石缝外山连着山

在黄山的东南方向,海拔1810米的天都峰卓而不群地屹立,“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天都峰在黄山36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得“群仙所都”之美誉,和莲花峰、光明顶雄峙古今,成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登顶天都峰,黄山全景历历在目。作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天都峰因为山势过于险峻,所以只有一条极其狭窄的步游道,而且全是从山体上开凿而成的,再加上景色实在过于雄伟壮丽,游人趋之若鹜。为了使天都峰植被和游道设施有休养生息的机会,黄山风景区在每年12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份会封闭天都峰景区。

图4:登山地势稍缓处可以歇息,遥观远景,大口呼吸,心旷神怡

2015年夏天,带了帐篷,我们夜宿黄山南大门口,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起程,一路步行经温泉景区——慈光阁——月牙亭——立马桥——半山寺,开始进入登天都峰的正式旅程。

沿途可以领略天都峰的鲫鱼背天桥松鼠跳天都、童子拜观音、二僧朝佛等景点。峰顶平坦象张开的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间有一天然石室,能容纳百余人。

图5:镜头上仰,直上直下的山峰,与云齐天,高不可攀

站立天都峰头顶,远眺千峰竞秀,浮云在群山间徘徊,如海浪翻涌、万马奔腾,美不胜收。天都峰上最险处为长10余米的鲫鱼背,宽仅1米,两侧是深邃莫测的万仞悬崖。因为此处颇象在巨涛骇浪中的出没的游鱼露出的鱼背而得名鲫鱼背。此处坡陡达85度左右,若遇大风吹过,浮云涌动,极易产生石动山摇的幻觉,让人胆寒。

图6:站在鲫鱼背,一览众山小,远处的风光也美丽

据史载,因为过于险峻,“天都欲上路难通”,古时候的天都峰没有登山路,登上天都峰者寥寥无几。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为唐代释岛云和尚,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为保障游人安全攀登绝顶,1937年(民国26年)建3里长、1564级台阶的登峰梯道,还装了石栏干194个和600米铁索,1984年于峰腰另辟新径至峰顶。

图7:俯视脚下,伟岸的山峰象游龙在云中穿梭,甘做小弟状

好在开始登天都峰时,已过了人体承受的耐力极点,再加上要不时停下来与下山的人错位,也算是走一走歇一歇,并没觉得攀登的过程有多累,唯一的感觉就是恐高。仰头看蓝天,手可揽云朵,眺望远处,美丽风光无极限,唯一不敢的就是俯视脚下,那种胆寒心惊的感觉莫可名状。

图8:白云蓝天下,极顶在望,胜利就在眼前

图9:俯瞰脚下,你心跳加速度了,有么有

图10:高入云霄,天都峰半山腰一巨石,象极擎天柱

图11:天都峰后山全景,白云缥纱间,陡得让人心跳

图12:这是在上演黄山绝恋么,吻得太专注忘情了吧

图13:从后山下,眼前的景色是这样的,云在脚下飘,远山近在咫尺,实则要翻越万重山

图14:站在天都峰顶,欣赏连绵的群峰,梦幻的云雾,我们莫非成仙啦

图15:天都峰前山的陡峭肌体,纹理美妙无比

图16:攀登途中,视野所及,我们与这样的绝壁面对面

图17:站在蓬莱三岛处,回望天都峰,不敢想像我们刚征服过

图18:巨石上的黄山松,风餐露宿,你艰难成长,坚强的生命力让地球人惊叹

图19:云比峰低,我们身处云朵中

图20:脚下,云雾缭绕,群峰林立仙境

图21:超凡脱俗,我伫立在风中,想你,亿万年

Hash:0ffc316713d21036e54b09c92ae6da8a0e4a30db

声明:此文由 跟着叶子去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