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火神祭祀---上苏庄拜灯山
上苏庄位于河北蔚县南山脚下,每逢正月十四到十六,这里都会举行一场别样的民俗,吸引了众多来自京津冀及山西内蒙等地的外来游客前来参观,这场独特的民俗叫 ---- 拜灯山。
拜灯山,蔚县上苏庄的民俗活动,是当地一种古老的汉族祭祀活动。起源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距今已有476年历史,经历了明清两代、民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未曾间断,即便是文革时期也不例外。2008年,拜灯山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1543年上苏庄建堡之初,在堡墙南端建起一座3丈高(约10米)的灯山楼,以祭祀火神,取火生土之意,寓意兴旺发达。又在堡北建立一座三义庙,供奉刘、关、张,以使得水火平衡(相传刘备是压火水星)。与其他地方祭祀火神不同的是,灯山楼内并无神像,只有一个巨大的梯式木架,平时木架上是空的,只在每年拜灯山活动中会放入点灯的灯碗。
每年的正月十四,人们在三义庙到拜灯山的道路上竖起高高的灯杆,挂起长方形纸糊的排灯。下午艺人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灯碗按照事先想好的字样摆在灯山楼里的木架上,将搓好的灯捻插入灯碗中,并将热麻油注入灯碗。夜幕降临后,人们在三义庙以及村里大小庙宇掌灯上供,灯杆上的方形纸灯都已经点亮。接下来,就开始拜灯山的正式活动了。
首先点灯山艺人们手持蜡烛将灯山楼里数百个灯盏点亮,瞬间数百个灯盏照亮,出现巨大四个大字。每年字样都不一样,而且事先会保密,只有在灯盏点亮的一刻人们才会知晓。随后,点灯艺人用纱幕遮在灯山楼外边,这时候灯盏的火光透过纱幕组成一幅大字印在人们眼帘,灯火随着风一动一动,几个大字也不停闪动,喜悦和祝福传递在每个人的脸上。
堡门外拜灯山的队伍也已经准备就绪,等待进堡拜灯山。
拜灯山的队伍穿着明朝的装扮要从堡门外进入堡门,走到堡内南端的灯山楼。由村里事先选出一名父母双全的男童作为“灯官”,装扮成县令模样,坐在由四名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由村戏班子里的演员粉墨浓妆伴其左右,两名翻穿皮袄的丑角前面领引,从戏楼出发一路敲锣打鼓向灯山楼行进。
一路上,两边灯杆上灯笼照的通红,围观的人们熙熙攘攘,非常热闹。当队列走到灯山楼前,一声吆喝“拜灯来”,灯官领头叩首祭拜,队列跟着一起祭拜,祈求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拜灯山队伍祭拜完毕,人们可以自行祭拜。拜灯山队伍原路返回来到堡门口的戏台,拜灯山活动暂时告一段落。在堡门口的戏台上,蔚县秧歌和晋剧又开始上演……正月的严寒挡不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拜灯山就这样在上苏庄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了几百年,如今它仍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延续。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Hash:03742c5caf89f3f10ce5f7e1278a868f95d1e3c9
声明:此文由 古事今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