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有个宁舟宝塔, 流传着两个美丽的传说

唐朝大顺二年(891年),中宁舟塔地区建了一座塔。该塔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在全国独一无二。人们在建塔时,先在地下挖了一个大坑,在坑内建塔基,塔基为实心体,低于地面1.67米,基坑面积比塔基大数倍,四面以砖石砌筑,形如船舱,宝塔立于基坑当中,高耸如船桅,故名舟塔。一首古诗写到:“寺壁当舟壁,塔峰是桅峰。”宝塔共七级,为八角楼阁式密檐空心砖塔,塔身外底层每边长5尺,周长4丈,塔内空心直径4.5尺,有砖砌阶梯可盘旋而上,直达顶层,塔身通体用青砖平砌,白灰勾缝,每层外塔檐为叠濯牙子相间砌成,转角处悬挂风铃,共56个,每遇微风,铃声丁当,清悠悦耳,大风起时,铃声大作,声闻数里。塔刹为葫芦宝瓶式,塔尖塔顶表面镶嵌黄铜叶片,金光闪闪。塔身第一层开东门,第七层开南门,其余各层门向各不相同。登临塔顶依门远眺,十里八乡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该塔在第三层的北面,镶嵌着一块砖雕匾额,上书“宁舟宝塔”四个大字,两边及下底刻寸楷铭文,这种在塔身上镶嵌塔名的做法,在全国宝塔建筑形式中是十分罕见的。另外,通常匾额大都朝南,而此塔匾额却镶于北侧,面对黄河,充分体现了塔与河的密切关系。

关于宁舟宝塔,当地还流传着两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股匪兵打家劫舍,抢掠百姓,因舟塔一带是富庶的枸杞之乡,便计划第二天实施抢掠,待天微明集合出发时,却见宝塔大放豪光,宝塔四周人头攒动,刀枪如林,似有千军万马,匪兵疑为天兵天将下凡相助,吓得不战而退,神圣的宁舟宝塔护佑了一方民众,避免了一场劫难。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暴涨,黄水泛滥,从泉眼山向东直下,洪水经过的地方,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淹了个精光。大水快漫到宁安堡,在这危急关头,这事被南海观世音菩萨知道了,急忙驾起祥云赶来,摘下头上的金钗一抛,天空出现一朵五色彩云,悠悠飘来,慢慢化作一根又高又大的桅杆,突然从天空降落下来,插在宁安西乡的土地上,这里立即化作一只大船,三摇两晃飘荡起来,遭灾的人们得救了,等到洪水退后,那根高大的桅杆就变成一座高塔,人们称它为“宁舟宝塔”。

宁舟宝塔历经沧桑千余年,几经兴废。据记载,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年)大地震,“梵宇宝塔倾圮”,后修复,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卫宁地区又发生了7.25级的强烈地震,塌毁了两层。雍正四年(1726年)修复。1920年海原发生了8.5级强地震,使塔身向东倾斜,后在小震中又自行复直。1966年“文化大革命”当中,宝塔被当作“四旧”与寺庙一起被拆毁。1990年,当地信教群众自发集资,在原塔基座上修建了塔身,仍为七层八角,直径5米,通高28.3米,巍巍宝塔又重新耸立于杞乡宝地,焕发着新的光彩。

Hash:b7719f94531e1a9924c4d5777bf9af3b5d586d35

声明:此文由 中卫印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