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上,这座宁夏小城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就要从区域生态格局认识吴忠的生态地位和生态定位,为保障全区、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展现吴忠作为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忠市委书记沈左权

文 | 王延春

编辑 | 苏琦

初夏,站在滨河大道上眺望,黄河水浑黄厚重,河岸边鲜绿夺目。登上位于青铜峡黄河边上的黄河楼,极目远眺,黄河干支流纵横交错,给吴忠这座城市带来水的灵性,大河旖旎,静谧而宽广。

位于宁夏中部的吴忠市,是宁夏沿黄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区,全市90%以上的水资源来自黄河,94.3%的人吃的是黄河水,沿黄地区集中了全市66%的经济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2019年9月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沿黄省市实现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2020年6月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宁夏要有大局观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自此,宁夏站位全国审视区域生态,跳出一域为沿黄流域发展探路。先行区建设,破旧立新、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切入。而宁夏吴忠市则成为黄河流域最具典型的样本城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的首站就来到吴忠,在黄河吴忠段古城湾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吴忠则将建设先行区的排头兵作为自己的使命。吴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进展如何?吴忠市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如何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路径?《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忠市委书记沈左权。

黄河生态保护先行区的使命

《财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对吴忠发展意味着什么?

沈左权:习近平总书记为宁夏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宁夏和吴忠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难得机遇。对吴忠主要有三方面意义:

第一,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而吴忠在宁夏有黄河穿城而过的先天自然条件和罗山特有的地理优势,在其中发挥着稳定季风界线、调节水汽交换、阻挡沙尘入侵的关键生态作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必将有力推动吴忠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系统修复,有效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促进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建设先行区,就要从区域生态格局认识吴忠的生态地位和生态定位,切实在保障全区、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中展现吴忠作为。

第二,建设先行区是促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吴忠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治理和保护,境内黄河水沙关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黄河流域安全健康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弱多病、虚弱不堪以及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水源涵养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是流域在黄河的集中反映,是表象,只有做好流域治理工作,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要把黄河流域作为一个系统、把黄河生态作为一个整体,协同推进治理,从全流域谋划和推进先行区建设。

第三,建设先行区是提升吴忠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吴忠作为欠发达地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比较粗放,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发展方式相对落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增长动力后劲不足、质量效益仍然偏低等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造成多领域、多类型、多层次生态环境问题累积叠加。如果不尽快扭转这种不顾资源消耗、不惜污染环境、不重生态保护的发展方式,必然导致资源撑不住、环境容不下、发展保不了。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环境承载空间就没有经济承载能力,没有资源高效利用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先行区,就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财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吴忠市有哪些发展基础和优势?

沈左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吴忠人民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吴忠市位于河套平原的菁华地带,是宁夏沿黄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区,历史以来最受黄河眷顾,最得黄河之益,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美誉。吴忠市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有着长期积淀的发展基础。

黄河为吴忠带来了丰富的资源禀赋。黄河吴忠段全长69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89亿立方米,黄河携带的泥沙,造就了吴忠平原,泥沙土质肥沃,既补充了养分,又抑制了土地盐渍化,使得这片广饶沃土无旱无涝、年种年收。黄河出青铜峡大峡谷后,两岸地势开阔,水流逐渐变缓,河面低于地面,有引水灌溉之利,宁夏引黄14条古渠中吴忠就有12条,素有“九渠之首”之称,灌溉面积达265万亩。

黄河为吴忠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吴忠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富、因黄河而美,黄河就是吴忠的发展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加大对黄河水生态的保护修复。今天的吴忠,水利交通、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善,水电、风能、光伏等能源富集,石油、天然气石膏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悠久,沙漠游、乡村游、黄河游等旅游资源多样,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优良。随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战略的实施,为吴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开拓了新的空间。

《财经》: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吴忠市结合地方实际和优势,确定了怎样的战略定位?

沈左权: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全国大局所系、黄河流域所需,也是宁夏以及吴忠的发展方向和政治责任所在。自治区提出要建设黄河流域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环境污染治理率先区、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五个区”的战略定位。而吴忠在全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必须努力走在前列、争做表率。为此,我们提出要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排头兵的战略部署,为全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

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样板

《财经》:黄河过去给人的印象是大水漫滩、小水塌岸,对两岸农田、村庄、渠口、道路的危害自古有之。吴忠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沈左权:黄河在吴忠历史上的确是大水漫滩、小水塌岸,对两岸农田、村庄、渠口、道路都有危害。近年来,吴忠开展河道采砂整治,实施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吴忠段)工程,有效恢复河滩地貌,提高了黄河吴忠段防洪能力。以黄河干流为主轴,实施河道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等重点工程,着力打造百年堤防,保障黄河岁岁安澜。

首先,按照城区河段防洪提高到100年一遇,其他河段提高到50年一遇的标准,提标改造青铜峡市利通区两岸堤防,实施秦渠退水、罗家河、胜利沟等入河口沟口堤防加固达标工程,补齐堤防空白,形成堤防闭环,消除防洪隐患,确保堤防不决口。我们还采取“中水整治”和“就岸防护”工程措施,重点加强黄河薄弱堤岸和隐患河段治理,归顺河道河槽,减少主流摆动范围,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消除险情隐患,确保黄河行洪畅通,河道河槽河床排洪输沙功能基本稳定。

其次,持续加大滩区综合治理。编制了《黄河宁夏吴忠段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退耕还湿、封滩育林、人工辅助自然恢复植被、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等措施,推进罗家湖、古城湾等河滩滩涂生态修复,系统修复滩地植被,防治滩地沙化,增加黄河生态系统功能结构的稳定性,打造黄河干流滩区治理示范区。建立黄河滩区“清四乱”长效机制,完善河道管护体制机制,加大对乱倒、乱采、乱建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果。

再次,构建防洪救灾体系。推进黄河干流及苦水河、清水河、红柳沟等重要支流综合治理,针对重点薄弱河道,实施整治、拓宽、防护等工程措施,配套完善监测、预警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河道防洪能力和防洪标准。加快实施贺兰山东麓、牛首山北麓、罗山等区域防洪体系提升建设,加快推进中小河流、山洪沟道改造提升以及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不断提高防洪减灾信息化水平,提升超标准洪水防御能力。

《财经》:黄河流域治理很重要的一点是生态修复,如何使黄河流域成为生态屏障、水源涵养、景观绿化于一体的沿黄生态绿色通道

沈左权:保护修复生态的确是吴忠建设先行区的重中之重。我们一方面以黄河吴忠流域、罗山、牛首山“一河两山”整体保护、综合治理、系统建设为重点,全方位、全域化、全过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逐步形成绿量适宜、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整体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抓好流域综合治理。从全流域谋划先行区建设,加强小流域水土保持建设,实施盐池县5处小流域综合治理、黄草岭小流域综合治理、红柳沟城区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项目,提高植被覆盖度,减少泥沙流量,遏制水土流失,恢复流域生态功能。加大河道、湖泊和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实施退养还滩、盐碱地复湿和退化湿地恢复等工程,吴忠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上。

另外,严格落实禁伐、禁垦、禁采、禁牧“四禁”规定,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行为、减少废气排放、减少肥药用量“四减”措施,实现保持河道不断流、湖泊不干涸、水土不流失、农田不污染“四保”目标,加大贺兰山东麓绿道绿廊绿网建设,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北部绿色发展区防护林建设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修复工程,推进主干道路两侧绿化、河(沟)道整治、农田防护林建设,建立罗山、哈巴湖、青铜峡库区等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把吴忠建设成为宁夏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财经》:环境污染治理是一大难题。沿黄流域由于过去乱采乱挖导致污染严重,我们如何应对?

沈左权:针对过去一段时间黄河流域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3.9%,PM10、PM2.5平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黄河吴忠段过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清水沟、南干沟等10个区控断面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Ⅳ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安全状态。通过这些年努力,吴忠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建立了吴忠市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及生态数据平台,市区、青铜峡市城市建成区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金积工业园区核心区、青铜峡工业园区实现集中供热供汽,在全区率先完成了市区城市建成区餐饮企业煤改气工作。强化城市扬尘管控,市区建筑工地规范化达标率达到100%。统筹车油路综合管控,整治机动车污染,全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合格率达到98.85%,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清理整治黄河“四乱”,按照“切断源头、主攻难点、末端强化、系统治理”的工作模式,将黄河吴忠段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水质,入黄排水沟稳定在四类水质,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率达49.4%,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我们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建成美丽小城镇40个、美丽村庄240个,累计改造农村户厕11.6万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我市利通区被列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开展工业固体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全市工业危废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建立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秸秆、残膜综合利用率为90.9%和8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连续7年获全区一等奖。

下一步,我们将集中精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统筹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农田退水、城乡污水“五水共治”,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便、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六废联治”,力争在黄河流域宁夏段率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财经》:在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之间吴忠市如何把握平衡?如何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变?

沈左权: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绿色为底色,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真正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难度和压力很大,任务和责任也很重。

首先,干部要实现思想上的转变。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一些地方干部发展观念有偏差,重开发,轻保护,有的认为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不可避免,有的认为应该先污染后治理,这些思想的错误、观念的偏差,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上人为的开发破坏,造成了资源流失,制约了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作为各级党校的主要培训课题,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效能考核内容,以考核为导向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发展思想。目前吴忠市领导干部认识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上,领导干部已经把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摆在了建设先行区极其重要的位置。

其次,我们累计实施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00多个,重点实施了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修复、罗山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京藏高速(吴忠段)周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这些年是吴忠生态环保专项资金投入、治理项目实施历史上最多的几年。2017年以来,我们累计投入近30亿元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经济增长加快、污染数据下降的“一升一降”发展趋势。一方面,吴忠市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推动节能增效、挖潜降耗,“十三五”期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降幅始终位居全区第一。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没有因为抓生态、抓降耗而停滞, 2020年,吴忠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达到621.7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倍,经济总量跃升为全区第二。这“一升一降”的数据,说明了吴忠市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的成效正在显现,也反映了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财经》: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最终目的是实现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当前,吴忠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沈左权:近年来,吴忠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增动能、促融合,着力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第一,加快调结构。我们持续优化工业结构,重点扶持发展以装备制造、现代纺织、健康食品为主导的“3+X”产业,去年以来,实施了中国自动化绿色精密铸造产业园、伊利乳业三期等重点工业项目,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吴忠市成为全国高端乳制品、优质葡萄酒、富硒黄花菜主要生产基地和“中国滩羊之乡”“中国亚麻籽油之乡”。20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比达90%以上。加快服务业提速升级,培育发展健身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建设了黄河金岸旅游休闲、牛家坊民俗文化村特色餐饮等一批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63.6亿元,同比增长3.9%。

第二,主动转方式。我们紧盯“双碳”目标,推动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落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比如太阳镁业、恒丰纺织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去年共清理整治“僵尸”企业、“散乱污”企业18家,累计淘汰水泥、钛合金等落后产能21.3万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5%。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2020年共组建农业产业联盟(联合体)25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3027家。同时,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不断扩大,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第三,大力增动能。我们坚持以创新增动力,2020年,吴忠市实施科技研发项目45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全社会科技研发(R&D)投入7.37亿元。

第四,积极促融合。我们找准自身定位,做好产业承接转移,推动吴忠产业、产品、市场与全国深度融合。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谋划布局项目,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如今吴忠市奶产业、滩羊、葡萄酒、黄花菜等特色产业已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典范。

《财经》:水资源刚性约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吴忠市如何解决“极度缺水”问题?

沈左权: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吴忠发展的主要因素。吴忠3个县区属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年均降雨量不到200毫米,蒸发量是2000毫米。过去一段时间,我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黄河水,我们的传统农业主要是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工业也一定程度存在着高耗水、污水乱排等现象,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为解决好水资源短缺问题,编制了《吴忠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和《水资源综合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推动全面节水,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四定”原则,在严控总量的基础上,保障生活用水、节约生产用水、增加生态用水,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创建节水型示范县,加快建立节约集约、高效高质、多级多次的水资源利用体系。

我们严格管控高耗水产业发展,全市5个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置,建设了尾水人工湿地,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基础上,促进了工业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涵水型生态林业、保水型生态牧业,加快推进用水权、农业水价等改革。推进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实施了利通区水资源保障汉渠灌域、青铜峡市西贴渠、同心县丁塘等一批现代化生态灌区项目,通过安装智能测控一体闸门,推广渠道节水新技术,实现了智能控制、高效节水,改变了过去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以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质量提升

《财经》: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吴忠如何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

沈左权: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经过深入分析、反复研究,将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文化旅游9大产业确定为宁夏重点发展产业。吴忠市委和政府按照自治区决策部署,提出在抓好自治区确定的9大产业基础上,结合吴忠实际,将已具备规模和优势、发展较好的黄花菜、装备制造、现代纺织、餐饮产业纳入我市重点发展产业。

吴忠四季分明、日照充分的自然禀赋和黄河穿城而过的地理优势,为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我们以推进标准化、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重点,发展枸杞产业,希望将吴忠市建成枸杞精品和高端产品的优势区域;发展葡萄酒产业,希望将吴忠市打造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明星产区;大力发展奶产业,着力打造高端奶之乡;以“控规模、提品质、树品牌、育龙头、拓市场”发展思路,发展黄花菜产业,希望建成全国知名黄花菜产业优势区;以发展产业核心产区、提升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和滩羊产业,着力将吴忠市打造成高端牛肉生产基地和中国滩羊之乡;同时,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推动光伏、风电、水电、氢能等领域一体化配套发展,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现代纺织产业,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我们还将挖掘文化底蕴,将吴忠市打造成西北独具魅力的美食城、康养城、公园城,成为“西部美食之都”。

《财经》:刚才您提到吴忠发展葡萄酒产业,当前宁夏正在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吴忠有什么机遇?

沈左权: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就指出宁夏葡萄酒产业“假以时日,当今世界殊”,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给予了肯定、寄予了厚望。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当前,自治区正在大力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努力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打造成为中国葡萄酒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葡萄酒+”融合发展的创新区、生态治理的示范区和世界的葡萄酒之都。

吴忠有着发展葡萄酒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基础。首先,吴忠地理条件极适宜种植酿酒葡萄,吴忠市位于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长廊 “黄金地带”,有充足的日照条件和较长的无霜期,被誉为中国最佳酿酒葡萄种植区,且全市葡萄种植基地大部分位于富硒区域。其次,吴忠葡萄酒产业发展基础坚实雄厚,酿酒葡萄种植区域已形成了纵贯南北长约60公里,宽约5公里—10公里的葡萄长廊。再次,吴忠葡萄酒声誉好、品质高,吴忠市葡萄产区被自治区确定为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核心区,红寺堡区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国葡萄酒第一镇” 称号,青铜峡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中国酿酒葡萄最佳种植区之一。葡萄酒产业已成为推进吴忠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靓丽的“ 紫色名片”。

目前,吴忠共有酿酒葡萄种植面积24.6万亩,建成或在建酒庄65家,均占全区的50%,全市葡萄酒年加工能力近10万吨,销往全国各地,实现综合产值近45亿元。在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下,吴忠市将着力提升葡萄种植水平,改善葡萄酒品质结构,加快构建现代葡萄酒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技术研发推广体系,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

《财经》:近年来,吴忠瞄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高端奶之乡”。

沈左权:吴忠奶产业历经40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了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和奶产业发展优势,是宁夏奶产业的主产区,被业界誉为“黄金奶源基地”。近年来,我们围绕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建设,持之以恒延链、补链、强链,目前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人。

精深加工方面,我们培育引进了伊利、新希望等10家乳品加工龙头企业,日产鲜奶达5600吨,占宁夏的58%,宁夏伊利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单体工厂。同时,围绕重点龙头企业,配套引进了吉宏包装、长燃物流等企业,奶产业物流、包装产值达到21亿元,形成了上下游贯通的全产业链。

种养殖方面,我们做大基地规模,建成了优质饲草基地70万亩,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达到137家,形成了三大奶牛养殖核心区,奶牛存栏28.2万头,规模化率达到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成立奶牛、饲草等协会、合作社251家,实现了奶牛养殖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服务体系方面,我们成立了中国(宁夏)奶业研究院,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奶业重点研发项目7个。实施了5G+智慧牧场等科技创新项目23个,创成国家和自治区级奶牛标准化示范场16个,推广应用精准饲喂、良种选育等20项实用技术,奶牛头均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吨,生鲜乳质量主要指标高于欧盟标准。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自治区打造千亿级奶产业发展目标,聚焦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推动奶产业更“牛劲”。

讲好黄河文化故事

《财经》:我们了解到,吴忠市当前正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如何利用黄河文化资源为其赋能,通过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让人们来到吴忠,吃在吴忠,记住吴忠?

沈左权:近年来,我们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全力推进黄河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黄河生态文化旅游,推动黄河景观、黄河生态、黄河文化有机融合,创建以黄河大峡谷为龙头的国家5A级景区。青铜峡市成功创建为全域旅游示范市,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同心红军西征纪念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青铜峡市董府青秀园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精心谋划打造民俗季、健身季、丰收季、美食季系列品牌活动,举办了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滩羊美食节等系列节会赛事活动,吴忠黄河文化旅游带知名度不断提升。我们正在推动“旅游+,+旅游”,引导旅游和文化体育、休闲农业、工业观光、研学科普等深度融合,打造牛家坊民俗文化旅游区、古城灵芝生态园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点,利通区石佛寺村、青铜峡市地三村等沿黄村落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伊利乳业、红山河工业观光园工业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同时,近年来吴忠市实施“游在宁夏、吃在吴忠”品牌战略,将餐饮产业列为全市重点特色产业,培育了吴忠手抓、手撕土鸡等“中国名菜”41道、油香、肉粘饭等“中华名小吃”12道、盘丝饼、牛舌酥等“中国名点”17道,享有“中国民族美食之乡”“中国民族烹饪基地”等八个国字号荣誉。我们着力提升“吃在吴忠”美誉度,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我市“早茶文化地标城市”,吴忠早茶美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了吴忠新的城市名片

《财经》:黄河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时代价值,吴忠市推进先行区建设中,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讲述好吴忠故事?

沈左权:我们围绕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加大黄河文化项目储备,挖掘黄河文化价值,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黄河文化“兴”起来,使吴忠成为彰显黄河文化的窗口。

我们将推进黄河、长征、长城“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市“十四五”期间共围绕“三大”公园谋划项目209个,概算投资180.7亿元,其中6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10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2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

同时,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全面调查黄河文化遗产894处,加快推进青铜峡黄河铁桥修缮、马月坡寨子修缮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设,完善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创新开展“非遗+扶贫”“非遗+旅游”,打造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品牌节会,以及同心尕妹子、盐池春雪等7个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构建了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此外,我们全面推进黄河文化文艺精品生产。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黄河故事既是人类认识黄河、与黄河搏斗的故事,又是人类与黄河同呼吸、共命运的故事,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好的生态,更美的环境,更丰富的旅游资源,更优的发展,更丰富的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责编 | 阮璐阳 luyangruan @caijing.com.cn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Hash:88402e6a85ab17d4ecbbaeddd7d80c22856c7a07

声明:此文由 财经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