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蛟洋”第七期——文昌阁的建筑和文化

魅力蛟洋云讲堂

亲爱的父老乡亲,大家好!讲蛟洋古今,展时代风采,欢迎收看第七期“讲古蛟洋”,我是魅力蛟洋云讲堂讲解员钟科文。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蛟洋文昌阁文化建筑特色。

文昌阁的建筑和文化

“阁”是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在美学意义上称建在台基上的为阁,平地上的为楼。道教大辞典上列举了中国的十大文昌阁,我们蛟洋文昌阁位列其中,并且 蛟洋文昌阁是唯一一个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昌阁。

蛟洋文昌阁是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攒尖顶、穿斗木构架、葫芦刹顶。整座主阁最初没有使用一枚铁钉或其他铁质固架物,而是采用穿斗木和悬臂梁式构架,在构架时充分采用八卦原理,文昌阁因此具有良好防震能力。

讲到这里呢,我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1977年,上级对文昌阁进行全面的保护维修,在规划设计时,一位施工人员在最顶层发现了难以置信的现象:顶层的最中央有一根中心顶梁柱,上端顶着屋面中心的葫芦,上半截衔接着四方的横梁,下端却没有接到地板上,距离地板有2厘米多,成为悬空状态。当时施工人员猜测,也许是文昌阁历史久远地基下沉,可能有安全隐患。

这个情况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专程从北京赶到蛟洋,经过细致的勘察、测量和分析,认为这不是地基下沉,而是古建筑著名的“中心柱悬梁结构”,实属罕见,没想到在闽西山区能够发现。它的原理是保持整座建筑梁柱之间牵引力的相互平衡。说到这里,我们无不为闽西古代客家工匠的高超技艺而赞叹。

蛟洋人民为了祈求文化昌盛,民间集资兴建了文昌阁,它建成后便成了文人聚会之所。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全乡的文人绅士都会集聚于此称殇祝暇,开展各类文会活动。文昌阁最初是一个祭祀的场所,第一层祭孔子神位,第二层祭文昌帝君神位,第三层祭魁星神位;蛟洋文昌阁是一座道教宫观,当时是儒道同阁,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辛亥革命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于1918年在这里办起了广智学校,也就是我们蛟洋中心小学的前身,当时为了办学校就把这些神像都请走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员邓子恢等人便利用广智学校做掩护,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亲爱的父老乡亲,

今天的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

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

讲述红色蛟洋的光辉历史,

欢迎大家关注,

我们不见不散。

● end●

编辑:廖丹萍 编审:李平 监制: 曾锐

Hash:c210ec4b91f3b0149db32e14d5cd5ae7df20b56f

声明:此文由 魅力蛟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