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女人:唐代乐妓云英——君未成名我未嫁
文/陈邦林
【作者简介】陈邦林,四川省散文学会、游仙区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字,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散见多种媒体,有散文、诗歌作品获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859年阳春,赣水汤汤,杨柳依依,莺鸟婉转。此时,26岁的青年才俊罗隐在又一次名落孙山之后,应时任南昌府主簿陆龟蒙之邀登临滕王阁,心潮起伏。
春天的傍晚,夕阳中的远山,余晖耀眼,罗隐低吟着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时运不逢,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宰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科场失意的他,自然会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进王勃的文章之中,他不禁愤然叹道:“千古名流,均是坎坷终身:王勃英年早逝,陈子昂屈于狱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唉!茫茫大地,哪里还有我辈立足之地?”
身旁,已经在官场混迹多年的龟蒙劝道:“这不合时宜的话就别再说了,曹操说得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们还是去宽宽心吧。”
很快,他们来到南昌城的一家乐坊,龟蒙早就听说了艳名远播的李云英,她姿色俏丽,慧外秀中,冰雪聪明,擅长《柘枝舞》和《羽衣舞》,精于诗文。
龟蒙费了一番心思,他把科场失意的罗隐带到云英这里,才子佳人歌舞相伴,吟诗作赋,忘却烦恼开心多好。
当他们刚欲跨进门,一个长袖善舞的歌女名伶带着丫鬟迎面而过,旁人起哄:“好美的云英!”
才高八斗的秀才罗隐寻声望去,心里不禁一颤:好个绝色女子。原来,云英带着婢女外出挑选布料、置办钗环脂粉晚归,没曾想竟与秀才士子迎面而过。
恰在这时,不远处有秀才提议晚上吟诗作乐,邀请云英作陪助兴。乍听有人提起自己的名字,云英不禁多看了一眼,微微勾了勾唇,掩面而去。
银月如钩,华灯初上,云英像往常一样早早前往船坞,隐在帘后,煮茶焚香。
王孙公子们陆续到场。很快,哄闹起来的才子们向帘后唤道:“有请云英小姐。”
李云英并未立时现身,丫环示意左右乐师奏乐,云英依然隐在帘后唱起了李白的《清平乐》,声音清脆动人,与丝竹之音相映,透过帘幕,穿过甲板,远远地传了出去:“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与友人来迟的罗隐听到远远飘来的歌声,愣了一下,下意识地询问身边友人:“此是云英的歌声?”
“我早就说过罗兄会不虚此行,那唱歌之人便是云英了。”
罗隐听着不禁心动,原来南昌竟有如此动人的声音,只听歌声就远不是杭州那些歌女所能比的。
秀才士子们欣赏着华美的辞藻,满屋子的人谈论起了盛唐风光、玄宗贵妃,一边是家国天下,一边是红颜美人。
唱毕,云英加入其中,谈贵妃的骄奢蛮横、无视人间疾苦,谈玄宗的儿女情长、累及江山。立时,无不唏嘘悲愤那好好的盛世繁华如何一步步变作了如今的沧桑。
刚进门的罗隐听了不免惊讶,他以为请了歌女乐师必是谈些风花雪月,不曾想一群人竟在议论家国天下。他看到了在一群士子文人中间依然淡定安然、炫目发光的艳丽佳人云英,她美而不妖艳而不俗,谈吐温文尔雅,气度更是巾帼不让须眉。
歌罢,云英与罗隐同席,她抿唇看向罗隐,含笑施礼:原来他就是罗隐,的确是个气宇轩昂的才俊,与自己想象中的一样,眉目之间俱是不甘人下的傲气。仰慕已久,只是不曾想竟会有缘相见。
罗隐也朗声一笑,向着云英的方向便作了一揖,倒把云英惊得又站了起来,脱口吟出罗隐的诗句:“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是一个心胸旷达、思想超拔的诗人,在来南昌之前已经是诗名远扬了,见云英诵完自己的诗句,忙说道:“罗某不才,还望佳人见谅。观云英小姐相貌,我倒想起故土以美貌著称的西施,小姐容貌绝丽天资聪慧,却没有西子捧心之痛,到比西子更有福气!”
如此恭维,云英不禁弯了眉角:“公子折杀奴家,西子貌美有幸入得宫门,云英只是一个歌女,怎能与西子比福。况且西子貌可倾国,云英之貌只怕连城也倾不得的,也不愿哪个城为了云英而倾。更何况,国与家又怎会为区区一女子而倾倒,无奈美色而已。”
云英一席话对西施和自己都是似贬似褒,听得罗隐和在座都点头含笑。
罗隐说道:“看来云英是有倾城色而无倾城心的,是罗某的错,就赋一首《西施》作赔吧。”随起身吟诵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云英莞尔一笑,心想:这个人,并非一般迂腐酸书生,确实不负盛名,他在诗里劝慰自己即便美色动人也定不会美色误人呢。她低头略微沉吟,随即轻笑出声:“罗公子高才,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献丑了。”说罢,她把笔稍一沉吟,随口唱和道:“夫差据纳伍胥言,放虎归山悔又后。却怨西施贻国事,是谁过错问青天!”
云英才思敏捷,一首和诗句句入理又尽显俏皮,顿时一片称扬声起。云英执起琵琶走到一旁跪坐于矮榻旁,絮絮弹了起来。王孙公子们像往常一样在丝竹声中高谈阔论。
二人谈得很投机,龟蒙笑着对云英说:“云英,你既然久慕罗秀才之名,何不就此献舞一回,一来以酬知音,二来让我们大家也一同欣赏。”
云英心里高兴,爽快地回应道:“好吧,先生初来,各位又有此雅兴,我就舞一曲《浴舞》,请先生与各位鉴赏。”
说罢,两名女僮吹箫引笛,她乘兴起舞,舞到高潮兴致所至,竟轻身跃上厅中方桌盘旋,把众人都惊呆了,无不为之鼓掌喝彩。此时,罗隐心中的愁云顿扫,陶醉其中。
舞后,云英摆出酒食,请大家吃酒闲聊。他们欢聚一堂,罗隐正值少年英发,酒量过人,不但外貌惊人,而且才思敏捷。她不由为之倾倒,对他产生爱慕之情,他们酒兴半酣,云英兴之所至,提笔致罗隐诗一首:“景胜银缸香比兴,一条白玉通人寒。他时紫禁春风夜,醉草天书仔细看。”
一连几天,罗隐邀请云英吟诗赋对,云英总是按时赴约。自此,他俩情意相投,如胶似漆,常相往来,罗隐也索性将一世忧愁与烦闷化为乌有,如入仙境,乐不思蜀。
罗隐待人以诚,云英从心里感到体贴,让人如沐春风。他针砭时事,嫉恶如仇,对现在落败的大唐很是痛心,常作诗讽之。可他现在仍是白衣,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苦无用武之地,所以他迫切地想考取功名,但事与愿违。
云英很希望他能尽快考取功名,像他这样抱负宏大的读书人,云英向来很是看重,她真心祝福。
不久,殿试将近,罗隐将赴京赶考,云英觉得该为他做点什么。她听说鸿来寺很灵验,特地带着丫环去上香祈福,希望罗公子能达成所愿,做自己所想。
在龟蒙的安排下,罗隐在南昌云英处呆了一月有余。后来,罗隐不得不离开云英。在一个月的相处中,罗隐发现云英性情执拗,脾气倔犟,他一再劝她要收敛锋芒。一日,二人见堂前鹦鹉鸣叫不已,罗隐有感而发,以《鹦鹉》为题赠诗云英:“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灵魂的交流,必然带来感情的倾注,临别之际,无限依依,罗隐借“柳”为题,再写赠诗与云英:“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相恋而又无奈离别之情溢于言表,云英当即回赠罗隐一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适才相聚去何匆,有泪潸然不语中。世上不平谁管得,雨余时候夕阳红。”
江水悠悠,枝柳似瀑,堤上送别。云英见罗隐依然狂放不羁,劝他有所收敛,免得自寻烦恼,她沉思片刻,说道:“君今别去,以君之个性,我还是为君担忧,这人间不平之事,妾身就以《平仄》为题,赋诗一首与你为念吧。”说完,将诗稿呈与罗隐,“平平仄仄仄平平,墨箢骚坛意兴增。孽海魔天花事恨,旅愁阖怨断肠吟。酴醚架下思千缕,杨柳风前月一泓。独有牢骚天地满,纵然平仄也难平。”
他们你叮我嘱,万语千言,无休无止,罗隐为赶时间,只好下个狠心与她分别,在别离时,都哭成了泪人。
罗隐去后,云英对他不胜思念。
871年秋天,南昌白云朗朗,远山如黛。这天,科场落第的罗隐再度路过南昌,在故地,他遇见云英。十多年来,云英从来没有想到二人还有再见之日。她的担心不幸成了现实:才华横溢的罗隐由于放任与傲慢,十次科场失意之后,罗隐自嘲地说:“十次春风违我去,蟾宫冷月我嫌寒!”
罗隐身上显出了沧桑之色,云英看看自己的手,怔怔地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呢,十年了,物是人非,身边的丫环已经嫁为人妇,如今跟在身边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和了自己当初的年纪。
云英关切地问道:“你还没摘掉头上那顶白丁的帽子啊?”
罗隐显然有些呆愣:“云英……”
云英端起酒盏道:“十年时光,公子竟还是布衣,苍天不公呢!”
罗隐不由怒火上来,道:“别说了,这年头,中第哪还需要什么真才实学?不中,这与我一身的傲气不无关系,这次应试,所有考生文卷上交之后,还要以《雪》为题交诗一首,我交了一首五言绝句,”他边说边吟诵道,“尽道丰年瑞,丰年究如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云英听罢,不禁为之叫绝:“好诗,切中时弊,一针见血!”
“你道是好诗,可它得罪了朝中权贵,因此又没取上。”
“你能在诗中为民众疾呼,不愧为诗人本色,你的骨气不减当年啊。”
罗隐听了她的一席话,顿觉心里温暖,她好像是他的避风港湾,他不由得道:“云英,十二年了,你怎么还没找到归宿呀?”
说着,罗隐仔细端详云英,她虽已三十,可仍然风华不减,怎么仍是独身,于是,引发出对人世的一番感慨,罗隐顿了一下,回身执笔写下:十年两地,赠诗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云英特备酒宴款待罗隐,酒饭之余,为他献演歌舞一曲,她的歌喉依然那么甜润动人,舞技依然那么潇洒飘逸。他们重温旧梦,欢愉之情,不在话下。
罗隐与红颜知己云英的重逢,慢慢填补了罗隐科场失意的情感落差,熨平了他疲劳心灵的褶皱,他慢慢将酝酿和积蓄了十二年的情感倾注在云英身上。
不久,云英主动提出愿意终身陪侍罗隐,哪怕是浪迹天涯,哪怕是竹篱茅舍。云英自己出钱脱籍,并和罗隐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结婚这日,媒人龟蒙此时已经远调他处任职,不能出席他们的婚礼。后来,为了感谢好友,他们写《寄陆龟蒙》一诗:“龙楼李丞相,昔岁仰高文。黄阁寻无主,青山竟未焚。夜船乘海月,秋寺伴江云。却恐尘埃里,浮名点污君。”
婚礼之后,罗隐携云英回到杭州。877年,经邺王罗绍威荐举,罗隐东归钱塘,以诗《夏口》进谒钱镠:“一个弥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
钱镠览诗会意,把他待为上宾,授钱塘县令,拜秘书著作郎。罗隐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并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尊敬。
909年,罗隐染疾,云英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钱镠亲临其宅抚慰,并题诗于壁云:“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难继此才。”其倚重之情尽显诗中。
十二月,罗隐病逝,云英将他葬于钱塘定山乡徐村。随后,在孤独中终老其生。正是: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洪与
编辑:邹舟、于伟
Hash:f069e0d7e7f49d94af6ac7eaa0b9fd6cffcb4a5b
声明:此文由 写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