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琉璃塔,曾获梁思成高度赞誉,绝世珍宝却在93年前被盗至美国
1934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第二次来到山西,来到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消夏;并对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赵城等地的古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就包括位于临汾洪洞县的广胜寺。虽然山西广胜寺在全国并不出名,但它却与故宫、长城、莫高窟、秦始皇陵等国内最重磅的文物古建一起,列入了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胜寺有三宝
吸引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洪洞县的原因,不为洪洞大槐树、不为苏三明代监狱,只想看一眼经历传奇、建筑奇绝、风景如画的广胜寺。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整个大景区由上寺、下寺和水神庙构成。经历历代的兵火、地震损毁,目前除上寺的飞虹塔及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广胜寺有三个绝世珍宝:一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琉璃艺术杰作一一飞虹塔,二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元代戏曲璧画,三是举世无双的传世珍宝《赵城金藏》。
通常进入景区后,景交车都会先带游客们来到位于山顶的上寺。踏进上寺的山门,飞虹塔便直接映入了眼帘。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琉璃塔;与应县木塔、千寻塔、嵩岳寺塔共同位列中国四大名塔。这也是吸引很多游客包括我们,来到广胜寺的最首要原因。
原塔因被地震震毀后,广胜寺高僧不甘塔毀,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开始修建;因高僧法号飞虹,遂名飞虹塔。飞虹塔最美的时候就是夕阳西下之时,整座被阳光照射得塔熠熠发光,璀璨夺目。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是暴雨,山上云雾缭绕,看不清飞虹塔的全貌。
飞虹塔塔身八面,全部使用黄、绿、蓝、紫、白五色琉璃镶嵌而成;全塔共13层,通高47.31米。塔前出抱厦,塔身遍饰琉璃人物与建筑构件,层层各异,面面不同。近观细密繁复,其中一、二、三层最为精致;威武雄壮的力士、云烟萦绕的楼阁、慈眉善目的佛祖、肃穆端庄的菩萨……一律塑制得精细华美至极,引人入胜。
塔底层设有回廊,底层内铸有释迦铜像,铜像顶部为琉璃藻井。虽然我们因为天气差没看清塔的全貌,却意外进入了塔内,并被僧人允许在内部拍照。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广胜寺时,对上寺、下寺、水神庙及飞虹塔做了认真的考察;并对飞虹塔及广胜寺梁架结构等给予了高度赞誉,认为“世人只知广胜寺的经藏之可贵,却不知广胜寺建筑之奇特。”后来,梁思成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这样评价飞虹塔:“其结构之法,在我国尚属初见”。
下寺至今保留着梁林夫妇短暂停留广胜寺时亲手种下的两棵树,如今依旧绿叶葳蕤。当时两对夫妇来广胜寺考察时,友人住在钟楼天台,晚上抬头就是漫天星斗;而梁林夫妇住在下寺的殿内,晚上抬头就是漫天斗拱。其实,广胜寺的古建筑带着一丝浪漫色彩,因为它们见证了粱林夫妇琴瑟和鸣的佳话。
2018年,广胜寺的飞虹塔经世界纪录认证,判定其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不过,我觉得飞虹塔已经不需要这些所谓的世界纪录,来证明自身的价值。佛塔傲然,睥睨千古。
上寺-弥陀殿
广胜寺的前殿又称弥陀殿,殿为琉璃屋顶,单檐歇山式。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像,正中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高约5米,为明代空心铜铸,实属罕见。殿内依墙摆放着十几个藏经大柜子,这便是是广胜寺三大珍宝之一、震惊世界的的旷世国宝《赵城金藏》曾经存放的地方。
这是金代民间募资雕版的佛教大藏经,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全的大藏经,用了25年时间才完成;因刻于金代,故称《金藏》。全文总称为经、律、论三藏,约7000卷;是一部百科式的佛教全书,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抗战时期,日军企图偷走《赵城金藏》,后来军民一心将国宝转运至河北涉县。新中国成立后, 《赵城金藏》被存放在了北京图书馆,并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一起成为了四大镇馆之宝。
上寺-大雄宝殿
明代重建的大雄宝殿,为上寺的主殿。大殿面阔五间,悬山式屋顶,有典型的明清彩画。殿内供奉华严三圣(释迦牟尼,文殊和普贤),为木雕佛像,丰满圆润,剔透玲珑。在殿正中的上方有一块匾,上书四个大字“光辉万古”,落款指向雍正未登基时、在康熙年间的手笔。雍正一生留下的笔墨并不多,亲王时期的字迹更少;因此这块匾同样非常珍贵,是广胜寺珍藏的无价之宝。
另外,在大雄宝殿一侧的地藏殿内有一组地藏王菩萨的悬塑,虽不及双林寺与小西天的精美震撼,但也值得一观。
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唐代古柏,因树干的姿态扭曲盘旋向上,俗称“扭扭柏”;因为形象生动,也是当地的一大奇观。
上寺-毗卢殿
这是上寺最后一座殿宇,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因为正中间挂着“天中天”的匾额,又叫天中天殿。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琉璃正脊偏短,结构奇特。大殿建于元代,又留存着一些宋金遗风。梁架结构采用移柱和减柱的方法,大量使用大额枋构架,扩大礼佛所需空间。建筑整体外观呈现粗犷的气势,是元代建筑艺术富有成就的实例。
殿内供奉毗卢、阿闪、弥陀三佛及胁待菩萨、护法金刚等像;沿壁木雕龛阁,四周供奉八十八佛,四周壁画以北壁的十二圆觉最佳。隔扇门镂木雕是明代小木作中的精品。
下寺
广胜寺的主要看点都在上寺,下寺为附属寺,在霍山南麓。上下两寺遥遥相对,可步行,也可乘坐观光车。下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元代修建的,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比起上寺,更显古朴清幽。
介绍下寺,必须提到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去到大都会博物馆的游客,都会被《药师经变》这幅极具震撼力的壁画所吸引。壁画形象地表现了药师如来及其随从,所在的东方佛教净土的盛况。这幅壁画,最初便是来自广胜寺下寺,为元代壁画中的精品。而下寺流失海外的壁画,不止《药师经变》这一副。
1928年,美国文物贩子发现下寺的元代壁画极为精美,便产生了邪念,联系了当地豪绅登门求购。而当时下寺的僧人认为,与其等放任大殿坍塌,壁画毁坏,不如舍画保殿。于是他们将四壁壁画分割剥离,以1600银元“卖”给了美国人,所得费用则用来维修寺庙。
如今的下寺只有一面山墙上绘有16平方米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残卷,失去壁画的两座佛殿内,空空如也的山墙上刷着刺眼的白灰。曾经剥离的壁画几经辗转,前殿的两幅存于宾大,正殿一幅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另一幅存于坎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更让人遗憾的是,在1920年代,流失海外的晋南壁画远不止广胜寺一家。
水神庙
下寺寺院与水神庙并排而建,寺院在东,水神庙在西,二者仅一墙之隔。水神庙,即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建于元代1320年左右,用来祭祀霍泉神明应王。虽然殿内的壁画不能拍照,有点遗憾,但殿外的壁画和塑像已足够惊艳;体态丰腴,惟妙惟肖。水神庙平时是关着的,那天我们正好遇到了讲解员,麻烦她帮忙开了门。
到水神庙的时候已经接近傍晚,阴雨天光线极差,进入殿内后更是伸手不见五指,在殿内站立了好一会,才适应了里面的光线。此时,四周壁画组成的视觉盛宴,也开始鸣锣登场。四璧近200平方米璧画皆绘于为元代;内容除神话故事外,多为宫廷生活及市井百态。一殿绚烂,光彩斐然。
比如有祈雨图、打球图、对弈图无不令人惊奇,是研究元代民间娱乐活动难得的资料。
其中广胜寺三绝之一的《元代戏曲璧画》就在南璧东侧的墙上,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在国内元代戏台已寥若晨星的情况下,这幅壁画成了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和舞台艺术的珍贵史料。其中《元代戏曲壁画》和《打球图》还在1998年被编入了中国历史教科书。
最后
广胜寺以三绝闻名天下,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霍山自然风光的秀丽,和古寺千年文化的熏陶,也能感悟身心清净的禅林意境。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
门票:55元,往返观光车票20元
Hash:7e54928abf49ad2d412c66894b04b4d30f88747a
声明:此文由 Shirley雪梨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