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天然水利博物馆中的名人故事

宁夏,有这样一座博物馆

它是露天的,没有任何遮盖;

它是宏大的,有两三万平方千米;

它是在原地展出实物的,没有任何移动;

它是有生命力的,至今还在发挥效益;

这个神秘的“博物馆”中的展品,就是分布在宁夏大地上那无数的水利工程及设施。

说宁夏是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馆

是有现实依据、有各类实物为证的

而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

更是跟宁夏水利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蒙恬、刁雍、郭守敬……

1

秦渠、汉渠、汉延渠

自秦时起,宁夏平原就开始大规模开发。秦朝在此地筑长城,屯田戍边。据考证,秦将蒙恬率军30万驻守北疆,为解决给养,及长久发展之计,决定引黄河水灌溉农田。到汉朝,宁夏平原的地位比秦朝更为重要。两汉时宁夏平原上的灌溉工程也增多和扩大了。在河东,相传汉武帝时开了一条新渠,即后人称呼的汉渠或汉伯渠。可以说,后来银川平原的水利布局,汉朝就已经基本确立了。

2

艾山渠与刁雍

东汉以后,历经三国、两晋,200年间宁夏平原战乱频仍,水利废驰。到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才有了安定的局面,水利事业又得复兴。北魏薄骨律镇的守将刁雍,修建艾山渠,灌溉农田4000余顷。他根据农民的耕作实践总结出一套灌溉经验,成为后人在水利灌溉中遵循的法则。它不是乱用水,而是科学用水的开始。刁雍还开创了宁夏历史上黄河大规模水运的先例。

3

唐徕渠与郭守敬

唐徕渠是唐人对汉代旧渠的疏浚延长。渠口开在青铜峡旁,全长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条,灌田90万亩,居银川平原十四条大渠之首。元朝建立以后,天文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被委以重任,带领群众疏通河道,开劈新渠,挖沟开河,重建水坝。两年之内,宁夏境内所有渠道全部疏通。郭守敬亲自设计了新型的水闸,用来调节各个支渠斗渠的水量。他设计的水闸造型精致,坚固耐用,方便灵巧,一直到明朝时期还在使用。

在宁夏,除了我们身边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水利设施,在青铜峡峡口地区,还真有一座水利博物馆。7月22日晚21:57宁夏卫视《这里是宁夏》,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穿越2000年时空隧道,去探索宁夏农业水利文明的辉煌历史,了解更多关于宁夏水利的动人故事。

Hash:13cdd4c6da36fb2dc8836cd3ced7142fac0d7f32

声明:此文由 宁夏卫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