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桥湾古城
张俊 1957年生,下乡当过知青,又当过建筑工人,曾在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任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荆州城市发展史料,参加过《沙市市志》、《沙市市建设志》、《名城美的创造》等书的编纂。著有《荆州古城的背影》(获荆州市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诗画物语梦荆州》(与人合著)。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研究荆州历史文化的文章百余篇。现为荆州市作家协会委员、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
桥湾古城
作者 /张俊
在大西北,从敦煌去嘉峪关,要在茫茫戈壁滩上驱车6个多小时,途中要经过一座古城遗址,这就是以“两山对锁东西峡,十水争流上下滩”而著名的桥湾古城。
桥湾古城,始建于大清康熙年间,因城南疏勒河上有天生黄土板桥一座,桥下河床呈弧状而得名。这里距世界风口城安西县85公里,东连嘉峪关,南屏祁连山,西接新疆,北通外蒙,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河西走廊上的兵家必争之地。距史料记载,桥湾古城兴建和康熙皇帝做的一个梦有关。相传有一天,康熙皇帝梦见自己在大西北巡游,在穿过一片荒无人烟的沙碛地时,忽然看见一大片绿洲,其间一条大河清水蜿蜒,岸边长着两棵参天的大树,树枝上挂着一顶金灿灿的皇冠和一条白玉腰带。离大树不远处突兀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恍若天上凌霄殿,人间帝王家。梦醒后的康熙皇帝十分高兴,认为梦中之城必是上天赐于自己的边关要塞,于是亲绘地图一幅,并遣人去大西北寻访。当寻访的官员来到桥湾一带时,果然见到发端于祁连山的疏勒河边长着两棵高大的胡杨树,树上挂着一顶草帽和一条草腰带,除了无高耸的城楼外,这里的景观与康熙皇帝梦中的场景十分相似。来人回去禀告后,康熙皇帝龙颜大悦,立即差大臣程金山携巨款前往桥湾督修一座周长为九里九的军事防御城池。其时正值回鹘首领葛尔丹在新疆率部叛乱,康熙皇帝要在这里修建城池,真正的目的无非是用于驻军屯粮,以作为进军新疆平叛的桥头堡和打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所谓皇帝的梦中之城不过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种附会罢了。
我到桥湾古城大约是在早上10点多钟,太阳仿佛是刚刚升起来,艳红的一轮悬挂在古城的上空,披着一袭金纱的古城显得肃穆而神秘。登上一段残破的古城墙,可将古城全貌一览无遗。
桥湾古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多米,南北宽约150多米,周边城墙用黄土夯筑,坚硬如砖石一般,虽经数百年的风雪侵蚀,现城墙仍保存较完好,东西残壁约5—8米高不等,与汉代建成的长城遗址连为一体。古城南北处各开有一门,垛墙和城楼残郭尚存。城的四角还建有角墩,可以想见当年城池的高大坚固。如今城内的建筑早已化为一片黄土凝固的废墟,只依稀可见当年的道路、民舍和庙宇的痕迹。
站在古城墙遗址上,可高仰白雪盖顶的祁连山,俯视长蛇般蜿蜒的疏勒河,远眺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当大风呼啸着迎面扑来的时候,一种历史的苍桑感也顿时涌上心头。
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唐代玉门关、锁阳城都距桥湾城不远。唐代诗人王昌龄当年正是途经这里去青海,并在青海湖畔写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从军诗》。唐代征西名将薛仁贵,也正是在不远处的锁阳城内带兵坚守,最终打败了哈密国元帅苏宝同,维护了大唐中央政权的统一。赫赫有名的左宗棠将军当年率部到新疆平叛,也曾经在此驻军屯粮,并兴修水利,广植树木,清代诗人杨昌浚为此写下“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我想,只有站在桥湾古城的废墟上,才能深切感受到古代戊边将士的艰辛,以及远隔万重关山的亲人们的苦思之情。
在桥湾古城可看的东西不少,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要数一只用人头骨做的碗和一面用人皮做的鼓了。当年康熙皇帝派程金山父子携巨款来此建城,不想此人却是一个巨贪。他想桥湾远离皇城,又处荒凉之地,建不建城,康熙都不会知道。于是程将大部分银两据为已有,只草草地修了一座小城回去复命。哪知纸包不住火,后来一位钦差大臣西巡,想要亲眼目
睹一下这座据说比紫金城不差的城池,可来了一看却傻了眼,这里除了一圈矮墙和几间破屋之外别无它物。于是他回京后将所见据实禀报了康熙皇帝,康熙闻听后龙颜震怒,当即降旨将程氏父子斩首示众。康熙到底是一代明君,为了警示百官及后人,他令人将程金山的后脑勺做成一个碗,将程的两个儿子的头盖骨反扣在一起,并用其人皮做成一面人皮鼓。随后拨款在离桥湾城西北250米处又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永宁寺,并将自己的龙袍马褂和人头碗、人皮鼓一并置于寺内。同时,他还从京城派来10名道士,命其一日三次敲击人皮鼓,以告诫边关将帅们做官须清廉,为人须正心。
我在桥湾博物馆里看到,用程金山父子的头骨和人皮做成的碗和鼓,如今都完整无损地陈列在一个玻璃盒子里。头骨呈棕黄色,皮面呈深褐色,在鼓的中腰镶嵌着一条银圈,上雕着两条盘卷着的龙,那龙怒目圆睁,龙爪飞舞,无言地向世人昭示着什么……
我离开桥湾古城已是正午时分,此时正是强光下开始浮现戈壁海市蜃楼景观的时候。望着渐渐淹没在白色云气中的古城远影,别有一番品味在心头,也许这正是桥湾古城遗址文化留给我们的启示吧。
写于2002年5月
买 菜
作者/张俊
要下雪了,拖个小车去买菜。路过一个常在路边卖大白菜的摊,就顺口问了一句多少钱一斤,他说两块五,我说回头买。
去菜场后,我还是去了第一家摊位,摊主是个四川男人,瘦小精明,他的菜也像他。往常在他这买菜,我都是不问单价,点完几种菜,然后只让他报总价。今天买菜路上由于破天荒地问了一下大白菜价,于是也随意问了他一声大白菜多少钱一斤。他说:一块,卖你只一块!
这次买菜的总价是四十六元,于是我给他一张五十元的,并说再买点青豆,凑满五十不找了。他抓好青豆说:一斤,六块一斤,你也不用找了!
回来路上想起多年前的一次买菜。好像是买一堆白菜,大慨是天晚了,卖菜人只要两块钱。我觉得有点亏待人家,正好有个五角的,付钱时就顺手给了她。她一楞,从担子里又拿出几个红番茄给我,并自言自语地说:买菜的都像这个人就好了!
买菜,交易的岂止是钱和物,还有人心呢!
文章提供/张俊
图片/网络
责任 主编: 叶脉
不忘本
本期 审稿 : 崔梨莉
凡是本平台发送的原创作品,赞赏功能,不足十元,留作平台维护,超过十元,六成归作者!半月后发放!
Hash:5e8e943bebec8dc685f6e6aa06a8fdd2fc784ea0
声明:此文由 荆州文学网络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