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武装斗争——东乡县

地方武装斗争

(九)东乡县

东乡县属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片区。

1932年夏,国民党当局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后,立即调集大批军队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5月1日,赣闽粤边区总司令部以郑观涛为第八路军司令官,统一指挥周浑元第5师、郑观涛第6师、李韫珩53师、王锦文79师与55师165旅及吴团、江西保安第2团,三路围攻赣东北苏区。红军决定乘其兵力还未部署完毕,主动发起进攻。6月5日,赣东北省委指示,河南分区委机关由资溪嵩市迁至东乡,“以东乡为中心创造成金东和四、五区的一大片新的苏维埃根据地。”决定调赤色警卫师到信江以南作一次大的行动。为配合赤色警卫师行动,将红10军开往信江北岸,向下游一带进攻,与赤色警卫师相呼应,并命令“闽西独立团向广丰铅山行动,与东北呼应”。

6月22日,赤色警卫师800余人,在赣东北省委巡视员邵式平、师长祝应龙、政委吴先民的率领下,从贵溪周坊出发,在贵溪与余江交界的界牌滩渡过信江,俘获国民党新任贵溪县长及随行人员30余名。部队渡江后,即与前来迎接的方志纯及信南游击队汇合,迅速向余江邓埠镇和东乡县城进发,在“三周”(黄泥嘴、老屋底、店上)地区与前来“围剿”信南游击队的余江县警察大队发生激战,击毙中队以上官佐4名,活捉数十人,缴获步枪38条和少数弹药,部队稍作休整后,又星夜奔袭邓家埠,缴获战马4匹及布匹和粮食等物资。接着奔袭东乡小璜镇。

1、攻克小璜

1932年6月22日晚,赤色警卫师进入东乡县境。红军顶风冒雨长驱直入,于黎明前抵达小璜,包围区公所,缴获步枪3支,活捉土豪徐墨清、徐彦生、何之旦。6月23日,计划攻打东乡县城。此时接到群众报告,敌人已向东乡县城增派两个团兵力。赤色警卫师属地方部队,装备差,要消灭两个正规团武装很困难,于是决定放弃攻打东乡县城计划,退回到东乡与金溪交界的山区隐蔽。适逢这天风逆雨急,洪水暴涨,晌午时,分红军取道珀玕,在珀玕召开群众大会。师长祝应龙登台讲话,鼓动群众起来闹革命。这一时期,下湖村已建立苏维埃政权,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贫农团长徐接良的引领下,部队驻扎在下湖村。

6月24日,赤色警卫师侦察员获悉国民党东乡县党部执行委员戴森荣在河渡为其父亲做寿辰。为生擒戴森荣,警卫师冒雨出征河渡,当部队行军到王家桥时,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紧,洪水暴涨,过不了河,于是又折回下湖驻扎。

2、下湖战斗

国民党军获悉赤色警卫师在东乡、余江边界地区活动,即调集李韫珩53师、周浑元第5师出动两三个团的兵力,由贵溪、余江方面,采取分进合击的办法,包围东乡东部地区,企图在下湖消灭赤色警卫师。

下湖战斗遗址

下湖村四面环山,与遥相对望的桥边村,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面上有一座石桥。大战之日,汹涌的洪水把石桥给淹没了。

6月24日晨,风紧雨大,赤色警卫师忽视了对下湖外围的警戒,加上天降大雨不便行动,直到9时部队才开饭。此时,一名群众匆匆跑来向邵式平报告:“国民党军三四百人,快到桥边屋背了……”。

师长祝应龙立即集合队伍,冲出下湖村,刚到石桥边,敌人已扑上大、小湖洲岭,还有一股扑到桥边村屋背,向红军展开猛烈射击。邵式平随即带领于冬高游击队,占领下湖村侧面的山岭对敌还击,掩护部队过桥。警卫师战士们不顾敌人炽盛的火力和湍急的河流,趟过齐腰深的洪水,手挽手通过石桥。过桥后,祝应龙将队伍分成两路,包围敌人。右路沿兔眼巢直上大部地,左路在祝应龙的带领下,冲上李家山,直逼卢家岭,将企图阻止红军过河的敌人一举消灭。此时,李韫珩53师已占据东面大、小湖洲岭山头,形成一字型长阵,向红军猛烈射击。

拿下大湖洲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祝应龙带领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居高临下的大湖洲之敌冲击,眼看就要冲到山顶,祝应龙被打中腰部,壮烈牺牲,警卫师第2团团长负伤。红军战士继续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斗从上午持续到下午。

周浑元第5师原计划与李韫珩53师齐头并进,由于第5师走错了路,至到下午才赶到。第5师到达后,即从下湖屋背的凤头岭展开兵力,沿西南面向红军实施包抄。

面对众寡悬殊的力量,红军战士且战且退,在政委吴先民的率领下,从西北面杀开一条血路,冲出敌人包围圈,在余江南部重镇黄金埠抢渡信江,撤回葛源苏区。警卫师留下一个排在河南配合游击队行动,在余江、东乡边境坚持了一个半月,帮助河南游击队发展成3个连,才撤回苏区。

祝应龙牺牲后,国民党军抬着祝应龙遗体到余江邓家埠领功请赏。艾康山带领游击队员埋伏在东岗嘴大祠庙附近,狙击运尸人员,打死护押敌军排长1人,活捉2名士兵,夺回祝应龙遗体,安葬在汉堂岭山坳中。

3、三战赦家碑

下湖战斗后,国民党军周浑元第5师、李韫珩53师一部分兵力继续留守东乡红色区域周围,以珀玕、王家渡、邓家埠为据点,采取步步为营,日趋紧逼的战术,并增调江西保安团武装,使红色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此时,以逃亡在外的土豪劣绅加紧与国民党当局勾结,拉拢身边的爪牙,成立“清乡”机构,于同年7月在珀玕成立“清乡代办所”,协助国民党部队围攻红色区域。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正确估计斗争形势,把武装力量转入艰苦持久的游击战争,同时,坚持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支持游击斗争。周浑元第5师和江西保安团,先后对苏区赦家碑(离珀玕弄里艾家2公里)连续发动3次进攻,根据地人民积极配合游击队进行反击,三战三捷。

1932年7月15日,周浑元第5师一个团占领赦家碑,向东乡根据地发动第一次进攻。是日晚,邵式平正在弄里艾家召开地方干部会议,贯彻土地革命路线,布置工作任务,交待工作方法。会议快要结束时,得到敌人围攻的消息。邵式平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派出4个群众武装组织,分两边埋伏在敌人周围。艾南行、艾炳华带着两支神铳在赦家碑东南山上,放响神铳,吸引敌人火力,混淆敌人的注意目标;艾康山、艾有山带着两支步枪向赦家碑西北面摸哨,到了叶付塘面前岭上,出敌不意,对准坝上两个哨兵猛开一排枪,当即打死一人,打伤一人。敌人摸不清游击队有多少兵力,害怕遭遇伏兵,没等天亮便向王家渡仓皇撤退。

7月19日,第5师一个团又从余江邓家埠出击,进兵赦家碑,向东乡苏区发动第二次进攻。游击队长于冬高率领第1连,配合群众武装200余人,黎明前从艾家出发,向赦家碑挺进,占据高岭,分散布阵,与敌军仅隔一条小溪。于冬高指挥群众武装用鸟枪土炮向敌人猛击,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于日新在山上带领群众高喊:“冲啊!前进呀!缴枪不杀呀!”声威远震,敌人听到枪声四起,杀声腾空,以为红军主力已到,一时措手不及,龟缩在村里,架起机枪无目标地乱打,始终不敢走出村外,如此相持一上午,敌人边打边往邓家埠撤退。此时,游击队得到情报:敌军有一艘船从邓家埠运送弹药到王家渡去。当天晚上,游击队分散埋伏在河边,一排枪把运输船截住,缴获步枪2支,子弹40箱和许多药品和食盐。俘虏敌军医官和押运兵4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攻。

第二次围攻失败后不久,江西保安团又窜进赦家碑,向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攻。群众武装700余人与游击队紧密配合,抢先占领赦家碑四周高地,主动发起突击。敌军立足未稳,仓皇逃退,第三次反围攻又取得了胜利。

4、柏树底战斗

1932年7月中旬,苏区工作队胡敦、熊辉在柏树底召开积极分子会议,党组织鉴于柏树底接近国民党据点——珀玕,派出游击队80余人同时进驻柏树底,配合土地改革。逃亡地主于开元、于森太窃取这一情报,即向驻在珀玕的李韫珩53师告密。该师旋即派出一营兵力,分两路并进奔袭柏树底。左路经勘头到罗源塘门前岭上;右路经姜家直窜高墩塘岭上,形成夹击之势。当敌人扑向柏树底时,游击队已接到根据地群众送来的情报,即以部分兵力埋伏在竹脚山截击敌人;主力潜伏在奶奶坟和洪家屋背岭上。待敌进入伏击圈后,游击队员四面突击,当场击毙敌排长、士兵各1人,敌人遭此袭击逃回珀玕。

5、西岭战斗

于冬高率领游击队第1连活动于东乡县东南部的瑶圩、坑塘一带,选择高山蜿蜒、薪柴茂密的石塘村为活动据点,配合苏区干部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当游击队迂回到仁坊李家活动时,西岭村被斗争的土豪陈汉昌阴谋报复,奔走县城,带领东乡保安团于1932年7月25日,向游击区大举进攻。当保安团到达老楼下龙山庙的王家岭附近,游击队从仁坊李家出发,抢先占领西岭高地,居高临下,对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激烈的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打得敌人精疲力竭,鬼哭狼嚎,只得收兵退却。

6、红10军驻扎万石塘

1932年底,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中革军委命令红一方面军向北挺进,同时,决定将闽浙赣红10军调出赣东北苏区,归红一方面军指挥。1933年1月12日,红10军从贵溪出发到金溪、余江边境击敌,到达东乡万石塘宿营。在万石塘附近20余个村落开展打土豪斗争,驻扎5天后,经瑶圩、河渡、肖坊,往金溪方向进发,转战中央苏区。

红10军宿营地儒林第

万石塘冠美公祠红10军指挥部旧址

7、中央红军首克东乡县城

1933年初,中央红军乘国民党军调整部署之际,再度北进,实施金溪、资溪战役,1月6日,红三军团在取得黄狮渡战斗胜利后,奉令与闽浙赣红10军会师,彭德怀派红31师1000余人,于1月下旬农历年边,由金溪途经戴家、安全、坑西、王桥向东乡县城进发。县城豪绅官吏闻风逃命,县长黎镜清率领县保安团仓皇北逃,撤至将军岭。红军未开一枪拿下县城,冲进国民党县政府,缴获许多文件档案,打开监狱,释放被囚禁的革命同志及无辜百姓。红31师在东乡县城驻扎3天后,此时红10军已到达贵溪上清宫,红31师便于2月5日转到贵溪上清宫,与红10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10军与红31师合编为红11军,进入中央苏区。

8、中央红军二克东乡县城

1933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中央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后,乘胜扩大革命根据地,4月,红19师从金溪转战东乡,部队沿大路从双塘岗经王桥向东乡县城进发。城内豪绅官吏吓得四散溃逃,红军到达东乡县城郊外时,已是深夜三刻,战士们宁愿坐在屋檐下等天亮,也不去惊扰群众。

第二天早上,红军进入东乡县城,市面照常开门营业,秩序安定。红军在王桥与县城地域驻扎十多天,开展了打土豪、宣传革命等工作,方春茂、冯树其、冯春大、冯满山等20余名青壮年参加了红军。

来源: 中共抚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编辑:吴茵

责编:万海燕

赣东新闻

抚州小记者

问政抚州

点亮小花花

告知更多人!

Hash:2d7a548c2292b1d52d7d4a69c935189e8abe5c75

声明:此文由 东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