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瓜州县·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及革命历史故事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专栏(22)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隶属于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东与玉门市接壤,西与敦煌市为邻,南北两边是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毗连。

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

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纪念广场鸟瞰图

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位于瓜州县城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南侧,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布展面积2260平方米。主展馆外形设计为祁连山形象,分上下二层,布展主要以红西路军安西战斗为核心,集中展示了红西路军祁连山爬冰卧雪、冻饿磨难,强攻安西城、突围王家屯、鏖战白墩子、血战红柳园,以及顶风沙艰难挺进新疆的战斗历程。

蘑菇台红西路军西行支队会议旧址

血战白墩子遗址

1937年4月16日,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红西路军左支队经过个多月的艰难行军,终于从安西县东南之石包城(今属肃北)走出祁连山,全队仅剩850余人。为了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左支队决定攻打安西县城。4月24日傍晚,部队向安西城行进。

星星峡铜像

半夜开始攻城,战斗一打响,就遭到敌驻安西部队刘呈德团炮火的猛烈还击,这才发觉敌增援部队已据守安西城。为了避免部队遭受更大损失,李先念和程世才交换意见后,命令部队立即撤出战斗,向城西郊转移。25日拂晓,敌军以少部兵力守卫安西城,大部分兵力出击,将驻守五营村、王家围子的红军包围。红军紧闭寨门固守,敌人多次发动强攻,搭云梯爬寨墙,用山炮和迫击炮向庄院围寨轰击,均被红军击退。天黑后,红军迅速向四工方向撤离。在攻打安西县城的战斗中,200余名红西路军左支队指战员英勇牺牲。4月26日凌晨,左支队经过一夜急行军,到达距安西县西湖乡城北村西北约34公里处的白墩子,马步芳的步骑兵又接踵而至。左支队撤到白墩子外围,依托自然形成的沙岭,构成简易工事,对敌展开阻击。然后利用击退敌军的间隙,迅速向西北方向转移。红军且战且走,黄昏时退守至白墩子50华里的红柳园。

红西路军红柳园血战纪念碑——1937年4月26日下午,红西路军西行支队与国民党军队在红柳园殊死拼战

红西路军白墩子战斗纪念碑——1937年4月26日上午,红西路军西行支队与国民党军队在白墩子激战

红西路军攻打安西城纪念碑——1937年4月24日夜,红西路军发起攻打安西城战斗

红西路军西出祁连山纪念碑——红西路军西行支队历经祁连山30余天爬冰卧雪磨难。于1937年4月16日从此山口走出祁连山

红西路军石包城休整纪念碑——1937年4月18日,红西路军西行支队到达石包城休整

敌骑兵又从左右两翼展开攻击,红军指战员以大刀、长矛、枪刺与敌肉搏拼杀,边打边走,激战3个多小时,虽毙伤敌官兵60余人,但自身伤亡200余人。安西战斗是红西路军在河西的最后一场血战,红9军代政委曾日三、红30军原89师参谋长刘雄武、政治部副主任陈智才、263团政治处主任钟立彬、265团政治处主任鲁嘉焱、267团政治处主任江求浩等指挥员英勇牺牲。当晚,红军指战员趁天黑分散突围,向戈壁深处转移。月底,左支队余部400多人到达甘新边界的星星峡,与迎接他们的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会合,5月4日转赴迪化(今乌鲁木齐),结束了悲壮的西征,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精英。

红军战士用过的牛皮包

红军战士用过的电台外壳

红军战士用过的大刀

1937年4月,红西路军左支队途径安西时,当地的老百姓郭元亨、向玉婷等人曾帮助红军指战员。安西战役后,流落红军在当地群众庞德祥、庞忠义父子,张淑珍母女、温居元等人的掩护和营救下,避过马匪的搜捕,隐蔽了下来,部分同志被护送进疆,其余同志继续留下坚持斗争。

有新疆回到延安的红西路军全体同志合影

李卓然子女在其父墓前合影

2006年,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文转自 甘肃省红色纪念馆网站

侵立删

Hash:1b53b5e012b0dd4e0b4359ba134b7e260eb9d20a

声明:此文由 甘肃省文化产权交易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